方成的婚恋与家庭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李露孙
我喜欢方成的漫画。他的漫画,线条简洁而内容丰富,形象夸张而寓意深刻,我从挂红领巾开始看他的漫画,至今看不厌。
方成原名孙顺潮,祖籍广东中山县,与孙中山同乡,与阮玲玉同村。他出生于1918年,已79岁了,可脸庞光亮不见皱纹,讲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上下楼,健步如飞,灵活得像个小伙子。特别是他的思维,非常敏捷。
坐在他的书房里,我请教:“您的身体怎么这么好?”
他说:“生命在于运动。我经常骑自行车,现在一口气骑十几公里不在乎。有时开会什么的,有轿车来接,我宁可骑自行车也不坐车。骑车对身体是一种锻炼。另外,忙也是长寿之道。我一天到晚都很忙,一忙,就没有时间去胡叫乱想,也没有时间烦恼、忧愁,人就单纯了。”
解放初,在《人民日报》上刊出许多作品的方成已是有名的漫画家了。经常被一些单位请去做报告。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去做报告,认识了学校的教师陈今言。
陈今言那年26岁。方成对她的印象是:“长得秀气、美丽,人很老实。”
陈今言父亲是大地主,但她的弟弟妹妹都参加了共产党,她家里则是共产党活动的一个据点。陈今言从小就到处塞传单、贴标语。她毕业于辅仁大学油画系,在班上学习成绩总是第一,还是校篮球、乒乓球队员。后来,她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时,两次要求入党都因家庭出身问题而没有入成。这时,当年在她家搞地下活动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仁亲自打电话给中央美院介绍陈今言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并说:“这样的人不让她入党你找谁?”于是,陈今言入党了。
方成约她出来,她便姗姗而至。方成很是自豪地向我解释:“她如果看不上我就不会来。”陈今言所住的地方名叫孙家坑。方成对陈今言说:“你住的地方叫孙家坑,我叫孙顺潮,我能不掉在你那坑里吗?”
1950年,他和陈今言就在报社对面一家小酒馆里举行了简朴的婚宴,证婚人是《新民报》的社长邓季惺,司仪是钟灵。
方成与钟灵曾合作创作署名“方灵”的漫画,影响很大,有许多读者以钟灵是女人,是方成的夫人。钟灵在方成的婚礼上说:“自从我和方成合作漫画以后,我就荣幸地被当成女性,且是方成的夫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今天这么隆重的婚礼了!现在,陈今言同志可以证明,我并不是方成的恋人,她也不会吃我的醋……”,他的话在婚礼上引起一片欢笑。
他们婚后生了三个儿子。她不用方成劳神,管教任务全包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家的保姆被赶走了,陈今言一个人包揽了全部家务活,买菜、弄饭、洗衣……就是不让方成干。
后来,方成和陈今言分别被打进了“牛栏”,不准他们回家。于是三个孩子都遭了殃。老大才读初一,也挨了斗,后被下放到内蒙,剩下的老二刚上小学,老三还在幼儿园,两个孩子,可怜兮兮的。方成说:“那时,大人不在,谁都可以上我家,想拿什么就拿走什么!幸亏那时报社幼儿园食堂的张师傅心肠好,管他们的饭,才没有饿死他们。几年后,我和今言从“牛栏”里‘解放’出来,回到家里,看到两个孩子都是一脸泥,因为他们俩不会洗脸。今言伤心得厉害……“
在文化大革命中期,《人民日报》决定把方成下放到河南干校去。他回到家里,对在《北京日报》工作的今言说了这件事。她如果不走,孩子们也可以不走。方成动情地回忆说:“今言那时的一句话,我一辈子记住了!她听后毫不犹豫‘你上哪我上哪!’。”就这样,1970年,他们一家人离开了北京,到河南干校。方成在厨房里劳动,陈今言下田。
天有不测风云。1977年6月,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陈今言因心脏病去世了,年仅53岁!方言悲痛不已。
方言和陈今言的三个儿子,自幼受到父母的美术熏陶。老大和老二,现在都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1962年生的老三孙晓钢,子承父业,也是小有名气的漫画家,现在中国少年报任编辑。
方成说:“画油画有模特儿,画漫画则没有,因此特征很难抓住。晓钢画的速写很好。他的漫画吸收了日本漫画的长处,别具一格。他现在比我还忙。”方成说着把把儿子“孝敬”给他的一本晓钢作品《行者武松》给我看,我一翻,造型和气势的确不同凡响!我忍不住一页一页看起来。方成乐滋滋地告诉我:“晓钢的漫画我都画不出来!”
好,方成漫画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载1997年5月3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