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怡群事略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李嵩云  
  先父李怡群公,号名驹,字秉礼,中山石岐人,出身名门望旅,石岐南门李蔚日堂即其祖居,清代赐封“观察第”(今已拆卸)。中山名彦李硕卿即为公之胞弟。公之父辈皆为石岐殷商,然公无志于此,独走仕途。   怡群公少入邑庠,清光绪年间,考取优贡,亦名拨贡,按官阶同知县衔。旋即奉命远赴广西容县任知县。在任期间,刚直廉明,有政绩。常轻车简从,体察民情,民有告状者,必亲自接状,民皆称颂,誉为父母官。每届县试,亲任立考官,严按八股取仕,绝不徇私。应考学子有马英久者,试卷优越,公甚赞赏,选为第一名,并亲予接见,加以鼓励。离任之日,县民眷怀德政,家家门前陈列清香醴品叩谢,为之送行。有村民离县城甚远者,亦天未亮即入城守候。官与所过之处,途为之塞。归家不及一月,又奉命任盐道(主管盐务督运、监察的重要官员),秉公执法,不恃权势,不谋私利。当时偷运私盐猖獗,公对盐务锐意整顿,严惩走私,使贩运私盐之徒有所收敛。岑春暄主按察司(相当于今之国务院)时,获岑接见,询以盐政措施。公态度从容,应对朗然,准确中肯,对盐务监管谋划,得岑赞赏。继而不避艰险,远赴高(州)雷(州)任镇守使、署中校参谋。当时该处地荒人少,匪霸横行,治安不靖,民生凋零。公明知身膺重任,工作艰巨,仍毅然赴任,惜仅及年余,又遭更迭。卸任后、文告及批示,多出公手。   民国初年,孙中山来广州设大元帅府,时公刚返家稍休,接报即赴广州迎接,被委任省府秘书,并兼任海关督办。在职期间,以海关工作繁重,遂派胞弟李瑞轩为海关协办,襄理政务。后杨仙逸将军在广州设立航空局,此为我国早期航空事业之初创机构,公受杨仙逸将军委为航空局秘书,对广东航空事业之规模及发展,多所擘划,工作受重视。   怡群公在外从政数十年,心系家乡,常欲为桑梓工作。时适逢邑人卢家驹任中山县长,力邀公回里任总务科长,公遂辞粤职返邑,公之胞弟李硕卿亦被委为教育科长,昆仲皆政要,曾于府邸李蔚日堂盛宴县长卢家驹,一时冠盖云集,公即席赋诗记其事,此为公在中山工作唯一之一次。   怡群公于公余每喜呤诗联句,擅长七律。在粤桂任职期间,曾将山川揽胜及与僚属唱和诗作编成《怡群未是稿》两卷,所作均为七律,用宣纸亲笔书写,字字工整,为不可多得之墨宝。又著有《忆记录》两部,记录从政经历,政海见闻,名人轶事,史料翔实,不少可供广东近代史之研究参考。惜十年动乱,遗著遭毁。   怡群公亦工书法,尤以写馆阁体,功力深厚,银钩铁画,力透纸背,被称为书法家。常应当地名流、富商巨贾请托,书写条幅、对联、匾额、招牌。惜宦迹粤桂,居无定所,墨宝留存甚少。   怡群公虔奉佛教,佛号觉叟,有时为人书写条幅,落款亦用“佛弟子觉叟”。   怡群公晚年仍政途奔波在穗突患脑溢血,乃辞官归家治病,不幸沉疴不起,辞世时六十七岁。                             200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