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画家、书法家李英士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李炳芬  
  李英士先生(1895——1966),前上海东方画会会员,广州春睡画会会员。幼时爱画画,每见鸡、鸭等,常执笔画其状,甚为长辈赞许。及长,赴上海拜岭南画派高剑父大师为师,历三年有余,所绘翎毛、花卉、山水皆入神,是高大师认为有前途之弟子之一。后返乡回小榄结婚。婚后因任中山县第三区中、小学美术教员,其教学生,因材施教,每发现有爱好国画,及有“天份”者,悉召之回家,精心培育,循循诱导,学有所成者甚众。如广州美术学院陈舫枝老师,曾随先生习国画多年,是其最后之得意门生之一。陈常语人曰:“我在佛山投考美术专业时,是以李老师教习之禾雀应试,得好评而录取。我之有今日,不忘李老师教导。”   高剑父大师从上海返粤先生不断到广州亲炙,有时住上一月半月,专心向老师学习,其苦心钻研国画,此可见一斑。   二十年代口,在广州举办全省第一届美术展览比赛。先生将所绘虎、鸡、竹三幅画送展参赛,获优等奖,高剑父大师亦以所画“攀猿”一画见赠。   1934年甲戍,小榄镇举行第二届菊花大会(每六十年一届),先生邀其师高剑父大师到榄赏菊。高大师莅其家,清谈书画,察其画案上画就一大雄鸡屹立石山,然该石只勒草图,高大师即道:“英士,拿来笔墨。”先生悟其意,呈上笔墨,高大师随即挥毫,俄顷,大石赫然为雄鸡踞立。高随之在画上方右侧疾书“剑父高翁补石”六字,此举内意实赞先生画之鸡笔法、神情之佳也,先生之师兄陈树人在旁亦羡慕不已。   抗战胜利后,小榄镇在大庙前举办国画展览,送往参展之画近百帧。先生送展所画鸡三幅,且全标上“非卖品”。是时参观者众,对先生三幅不同状之鸡赞赏不已。其时,有香港巨贾应某观此画爱不忍退,两日之间三次往观,最后,应某亲自登门,再三向先生请求:“李先生务请割爱,我应革人愿以所购云步里之屋交换所展之鸡任何一幅。”先生答曰:“本人所绘之鸡均未理想。今蒙过爱,待日后有满意之作,当免费奉献。”应某知难如愿,叹息谢退。   “文革”期间,红卫兵谓先生之书画均属“四旧”,将其所遗之书画大小中堂近五十幅抄走。至此,先生一生心血所作书画在其家已荡然无存矣。装裱家伍权老先生,至今谈及高剑父大师所赠先生之“攀猿”,及所补之“石”,李英士先生所画之虎、鸡等,感慨殊深。   1988年,先生家人从故纸堆中偶翻出先生教学生所画之猫头鹰图,虽破烂并无题款,如获至宝,即送请伍权装裱大师修复,伍老先生之子伍汉文校长见之,欣然题诗曰:“沉沉月色夜清幽,独立枝头觅鼠丘,不惯声喧群鸟聚,护林除害美名留。”1991年,先生之长女夫妇旅日后经香港时,先生之学生何群生(前任中山县长孙乾之县府秘书长)说是送一无法买到之物,会见时,何手持纸包一物,小心打开,乃李英士1948年绘赠何之雪鹗图,殊破已甚。图中诗题:“漫天风雪苦寒时,独立惟凭借一枝,剧似梅花孤鹤守,几番瑟缩敛雄姿。”亦请伍权先生重裱,此图也得以保存。观先生家属仅存上述二画而已。   1991年12月间,陈舫枝邀请廖冰兄绘画大师莅榄,在菊城酒店偶遇先生后人,陈说:“关山月老师问及李老师之画。”寥老随即表示欲睹先生之遗作,先生之家人即近家取出猫头鹰图予廖老观看,廖大师边看边说:“岭南画派笔法,好一位岭南画家。”评价甚高。   其执笔,疑为无力,轻吹则笔可离手,而所书字体刚劲有力,如刀入木,观者赞之:有金石味。“中锋笔法”是其擅长。五十岁后,先生更应用“中锋笔法”画画,故所画树木,远看苍雄近看挺坚,独具风格,不愧获得“国画家”、“书法家”之称号。            癸酉春于乐天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