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旅穗画人李定寰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李炳芬  
  羊城画人李定寰,中山市小榄镇人,1920年出生于艺术之家。其父李瑶屏公是民国初年广东名画家之一,生前与黄鼎屏、赵浩公、邓芬、李凤公等名画家在广州六榕寺组织国画研究会,远近知名。其门人甚多,成材者亦众多,如名画家君璧、吴梅鹤、林妹殊等皆其入室弟子。其轶事已选载于香港出版之《太乙楼近代名家画集》及《岭南近代画人传略》等画鉴专著。李定寰先生自幼耳濡目染,严受父教,又深得父执辈垂青,喜天性聪颖好学,研习画理画技每忘朝夕。年仅十五,在广州教忠中学攻读初中,其时作品已选入广州市国画展览,因展品室设原中山图书馆内,展期颇长,各界市民及学校师生往观者甚众。先生以少年而能参予盛展,实属凤毛麟角,遂名噪一时。当时,广州市大如《国民日报》,小似《探海灯报》均载其事,誉为国画界神童。先生乃立下继父业,扬国粹之志,继迭次参加省市画展。迨后抗战声起,举国救亡,艺人分散,画坛式微。先生亦随工作单位旅居潮汕,继转移梅县、南雄各地,矢志抗日,遂少画界交流事。然先生绘画未尝稍怠,虽处世乱宣纸奇缺之困境,仍时执笔速写所及,喜取材良多,凡山川之秀丽,风俗之异同,离乱之悲愤,抗敌之壮歌,皆入其素描画集,稿逾二百篇读者叹为观止。先生冀他日有以育才传世也,忆是时其文友曾题诗于其集端曰:“前钦芥子园,今值乱离开,幸有先生笔,不忘国画传。”足证先生题材之丰,创作之巨,亦见先生之恒心与壮志之所在。惜于烽火中散失不存,至今思及,先生犹抱隐痛。先生于抗战胜利后回穗故居,从事教育工作,又与丹青砚墨为伍,市中画展每见其山水巨图,精致花鸟。其师兄黄君璧国画大师读其画而评之曰“定寰画意有青出于蓝之势”,盖喜其下笔能与时代相结合。广州市美术学院卢振寰教授是其父执辈,亦尝云:“瑶屏先生有衣?传人矣”。解放后,为适应时代之需,先生曾一度改习宣传画及油画,亦颇为时尚,然未能专事传统创作,一振家声,每有吹笙之叹。幸七十年代后期,文艺复兴,春满画坛,先生再作冯妇,操劳于美术教席,桃李盈门,并经常领队到名山大川、古迹胜地游览写生。人们每于市画展及报章专集中得赏其作品,亦被邀参展流传海外。晚年羡春风化雨,以园丁为乐。先生从艺不倦,以爱及人,识者赏之。今广州政协书画会及广州教师书画会邀其结盟,先生亦取互相促进主义,不存名利之想,其为人襟怀高洁,和蔼助人。兴至则挥笑构图,闲来喜栽花种竹,享社会之福,法方家之趣,恋夕阳之光辉。且知先生友爱兄弟,孝侍严慈,能传家风,故乐撰斯文,以添中山籍一名艺人史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