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画家李延声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蔡若虹  
  与李延声相识十多年了,我看着他从一个年轻的学生成长为国家的一级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自己艰苦的劳动。艺术创作中,他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980年李延声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毕业,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是能看到他在挤时间临摹任伯年、陈老莲、朱?、石涛等的作品,从中汲取中国画传统艺术的精华。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他较熟练地运用了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并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毛笔速写资料,从而将其西洋素描的写实能力与传统笔墨的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他的创作以人物画为主,但山水、花鸟也能画得得心应手,尤以画鹿最为精到。他的作品善于表现现实生活,表现劳动人民,既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注重思想的内涵。在艺术上,他将泼墨的笔墨与书法的线条情趣相结合,既有民族传统艺术的神韵,又体现了现代造型艺术的力度。   我与李延声的父亲李凡夫,在三十年代就在上海相识,李凡夫是中山市张家边区濠头乡人,为人坦诚耿直,富有正义感。早年即参加革命,长期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1990年他在京病逝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在中山市张家边建立了“李凡夫书屋”。当时,我曾赋诗一首以示悼念,其中两句是:“一枝慷慨陈词笔,无比忠诚爱国心。”李延声正是继承了他父亲的这种精神。他始终认为,画家应该是有思想的,只有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时代、与民族、与人民血肉相联,才能使其变得有灵魂、有意义。这也是我们新时代的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可贵的品质。   1985年李延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李延声正气篇人物画展”。展出的作品,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邓颖超同志为之题词——“中华正气”。   最近的几年里,他一直全力协助黄胄先生创建“炎黄艺术馆”,作画时间不多。该馆落成后,他又开始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新时期。预祝延声在今后的艺术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1992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