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政论家、教育家、宣传家李凡夫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鲁阳  
  李凡夫是广东中山张家边人,原名郑锡详,年青时代起就投身爱国活动和革命事业。他是我过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和宣传家。   30年代,他任“上海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常委、中共团支书和中共伤害临时党委书记时,就是研究日本问题和中日关系的著名学者,他用“李凡夫”这个笔名发表了有关的文章几百编和几本专著/《〈中国与日本〉》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一大量翔实的材料,分析了自古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日关系由友人转为敌人的变化过程中;分析了中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现状,署名在日寇蓄意灭亡中国的政策下,任何忍让妥协都觉无苟安的可能;指出只有动员全国爱国力量,联合世界反日势力,坚决抗日,最后胜利就一定属于中华民族。其后,全民抗战的爆发及其最后胜利,证实了他的论述和预见。   李凡夫是“七。七”事变后从上海到延安最早的一批革命文化之一,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在编辑《〈解放〉》周刊和任红军大学教员时,发表了《日寇大规模进犯中国的近因及其前途》和〈抗战以来国际形势的检讨〉》等著名政治文。前者着重分析了日寇面临的各种矛盾,断定“七.七”事变只会“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终生误算”,“断算它的强盗的寿命”。后者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中国在外交上如何:才能促进全世界国家肯人民对我们同情帮助,才能使国际形势对中国更加有利“的一些意见。这些真知卓见,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理论说服力。   1937年底,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并开办峡北公学。李凡夫被公认是这两校的名教授之一。在杭州后期,长还先后担任中央整策研究室敌伪研究组组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等职。他受命编写了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名义发表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肯新四军》一书,1980年重印时,改书名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肯新四军》。这本历史著作,是他根据党中央指示,访问了朱德和周恩来、刘伯承和陈?等领导同志,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材料,精心编写而成的。它以通俗的体裁,体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朱得《论解放区战场》的指导思想,提供了各个典型战例和丰富史料。出版以来,它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至今仍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后,李凡夫先后任中共辽吉、吉林和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或部长,华南分局,中南局宣传部幅部长,安徽省委常委兼政策研究室和建设辛勤劳动,为党的思想政设和宣传鼓动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收入《李凡夫文集》中的《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理论如何联系实际》、《提摄影师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和《论共产主义道德》、《革命的道德观》、《革命者的生死观》等,都是他宣传毛泽东思想,对广大干部进行理论教育的代表作。它们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深入浅出,体现了李凡夫的高度思想水平。许多文章至今仍对读者很有启发。   我青年时期曾有幸在李凡夫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几年,亲身聆受了他的教导。他坚定的政治立场、湛深的理论修养、充沛的革命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对青年干部以身作则和循善诱,都深深为我所景爷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