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百家姓寻源(八)

——蔡、程、缪、毛、邓、杜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古塞 编  
  [B]蔡[/B]  周武王封弟叔度于蔡,为蔡国始封君。并任叔度、管叔、霍叔三人共管殷遗民,称三监。武王死后,成王继,由周公旦临朝摄政。管叔等人妒嫉周公旦权力增大,联合异族武庚谋反,被周公旦镇压。蔡叔度被放逐,成王改封叔度子促胡为蔡伯。蔡立国约六百年,于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其子孙以国为姓。   郡望:济阳,今山东定陶县。   [B]古代蔡氏名人:[/B]   蔡泽,战国时燕国人。秦昭王五十二年,相国范睢攻赵失败而失意,蔡泽劝睢辞职,自任秦相,献计秦王攻西周得胜。不久辞职,封刚成君。   蔡伦,字敬冲,东汉人。和帝时任中常待,曾主管制造御用物品,他改进造纸术,利用树枝、麻、破布、旧鱼网等为原料造纸,改变了古代以竹简、缣帛等落后的书契用物,时有“蔡候纸”之称。后世尊蔡伦为造纸术发明者。   蔡文姬,即蔡琰。东汉文学、书法家蔡邕女。博学多才,通音律。相传著名歌辞《胡笳十八拍》是她作。   蔡襄,北宋家,为其时“四家”之一。   [B]中山蔡族来历:[/B]   石岐麻洲蔡族始迁祖益崇,原籍南京凤阳府,宋时任南雄判子本宏,徒香山居南门,后代分支隆都南文、古镇冈南等处。   隆都永厚蔡族始祖元昌,宁敕授学士,原籍福建福清县,至七世祖积原、恒光,迁居广东南雄,积厚失传,在南雄以恒兆为一世祖。伟至六世祖思添,徒居香山,子孙支分石岐员峰。   小榄蔡族始迁祖日成,于清代由古镇迁来。   大环东堡蔡族始迁祖玉庵,于明代至自南朗合水口。   明洪武年间分发香山守御,屯田官兵,有十二姓氏封百户侯世袭,中有蔡氏,家于邑城等地。 [B]中山蔡族名人:[/B]   蔡士璋,字美瑜,古镇人。元天历二年岁贡生,授福建汀州通判。   蔡奇冈,明洪武初任广西贺县典史,任满应诏进京,朱元璋皇帝设琼林宴接风,晋升左都御史。   蔡子彰,石岐人。明永乐元年举人,授四川重庆府教授。   蔡振华,新加坡华侨,曾七任新加坡中山会馆副会长。   蔡有章,字锦阶,隆都永厚人。早年旅居美国,1918rh d 年在美国筹办香山制砖有限公司,返石岐开设砖厂,为香山制红砖业之开拓者。   蔡国祥,号瑞庵,清光绪年间由船勇升扬武号军船管带,晋海军提督。其弟国喜同职。   蔡继有,张溪人,香港殷商,香港香山会所永远名誉会长、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永远会长,中山华侨中学主要捐赠者,任该校董事长。   蔡志雄,加拿大女乒乓球队员,曾代表加国出席卅八卅几届世乒赛。   蔡流轮,石岐人。美国某种医生,任旧金山医师协会会长,曾任美国中华文化基金会会长。   [B]程[/B]  一说商封颛顼孙重黎的后代于程,其子孙以程为氏。一说上古时民间神鬼不分,社会不宁,颛顼帝派两个孙子分掌天地,哥重管祭祀天上神灵;弟弟黎掌治理山川土地和民政事务。其子孙分别世袭。西周时封重的后裔于程 (今陕西咸阳市东)。一说春秋时,晋 国大夫和郑,是苟氏别族,苟氏别族,苟林父的弟弟苟欢封邑在程,程郑是他的曾孙。   郡望:安定,今甘肃固定县。   [B]古代程氏名人:[/B]   程不识,西汉景帝时任中太大夫,名将。   程普,三国时东吴大将。   程咬金,唐初任都督、将军。   程颢、程颐兄弟,北宁哲学家、教育家。   [B]中山程族来历:[/B]   小榄程族始祖友亮,于明末至自南海大桐乡。   南朗程族始迁祖师孟,号正谊,原籍苏吴县。宁景祜无年进士,任广州经略使。其子柏随侍,后任东莞盐场大使,署理县事。宁景祜年间即公元1034至1037年,其时香山县未立,属东莞县地,程柏官于东莞,因家焉,居大字围(即大字都,今南朗镇属一带)子孙支分定、亨美、田边、合水口等村,以及石岐麻洲街、柏桠等处。   [B]中山程族名人:[/B]   程世安,元代(年次无考)任处州庆阳县丞。   程定,大字都亨美人。明正德年间贡生,初授江南淮安府教授。后升江西饶州德兴王府长史。父程迪,受诰赠奉政大夫。   程璧光,字玉堂,南朗人。清光绪年间福建水师学堂毕业,曾任筹办海军事务处第二司司长、参谋等职。民国成立,授海军中将衔,委任总统府顾问、参议、海军总长、部长等职。1917年率舰队南下广州,拥护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1918年在广州被军阀刺杀身亡。   程天固,字守德,南朗人。青年时参加同盟会,留学美国加洲大学,获硕士衔。1920至1944年间,历任广州市工业局长、国民政府税务署长、广东省建设厅长、广州市长、中山在学法学院院长、实业部长,出使墨本哥、巴西等。其后息影家园,寓居香港,1974年病逝。   程顺添,美国华侨,历任檀香山中山会馆主席、中华总商会董事。   程度纯,中国航空之父杨仙逸夫人。三十年代中山县幼儿与儿童教育家。   [B]缪[/B]  秦缪公之后裔,以祖宗谥号为氏。   郡望:兰陵,今山东泽县。   [B]古代缪氏名人:[/B]   缪袭,字熙伯,三国魏文学家,官至尚书光禄勋。有著作,其中《魏鼓吹曲》十二首较著,为歌颂曹操之作。   缪荃孙,字炎之。清光绪年间进士,历主南菁、泺源、钟山等著名书院讲席,为著名藏书家、校勘家和著作家。   [B]中山缪族来历:[/B]   缪伯荣,明洪武廿年丁卯科举人。   缪士杰,号宾吾,隆都人。明万历年间选贡,授河内县主簿,以清廉敬慎著闻。子志文选授番禺县训导。   缪云湘,光绪三年丁丑科武进士。   缪国钧,字琼轩,石岐人。光绪廿年甲午科举人,授云南候补道。   缪少泉,隆都永厚人。新加坡著名制面家、新加坡中山会馆名誉会长。   缪国栋,隆都永厚人。香港中山隆都同乡会第十五届副会长、侨港新界中山隆都同乡会永远会长。   缪剑山,隆都永厚人。历任檀香山隆都同善堂执委、中文书记。   缪北悦,秘鲁华侨,历任秘鲁中山隆镇善社监事委员、常务监事等职。   [B]毛[/B]  周文王封第八子叔郑于毛,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称毛国。其子孙以国名为姓。   [B]郡望毛氏名人:[/B]   毛遂,战国时赵人,平原君门下食客。赵孝王九年,秦攻赵都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毛遂自荐随住。平原君与楚王谈无结果。毛遂持剑起立陈说利害,终于说服楚王同意合纵搞秦。成语“毛遂自存”出于此。   毛贵,元末红巾军刘福通部勇将,曾攻克华东沿海一带及天津市附近大片地方,震动元都。后被部属赵均用杀害夺权。   [B]中山毛族来历:[/B]   浙江余姚县人毛金原,明洪武初,随常分守来阳城,后随军入粤,以战功授香山百户,因定居石岐东门。其后裔支分濠头、隆都田头、寮后等处,又别派谷都神前、马边埔、石岐根据柏桠。   毛元凤于清雍正三年由江西长乐县迁香山下恭都神前村。乾隆卅几年,其后人运昌由神前转徒旗岭下村,子孙分支马溪、占涌、田心。   [B]中山毛族名人:[/B]   毛通,袭职卫所百户(镇守邑城之二级负责官,亦称右营都司、守备),其子毛纲、孙毛茵、曾孙毛鹄、玄孙元镇、元钦、裔孙毛瀚、廷权,凡七代八人皆武举出身,世袭祖职,时称武卫世家。   毛元恺,字美仲,改名可珍,石岐人。明万历卅一年癸酉科举人,无线电电子部队暨知县,政绩显著。其子天翥、天捷、天?皆岁贡生。天?字汉翼,清顺治十一年廪贡,随罢职邑令姚启圣赴福建参与征讨台湾战事,授永春博士,立功廿二次。后选为惠州府永安县教计分谕,升湖广安仁令。   毛定周,字景绍。顺治十四年丁酉科第二名举人,授丹徒县知县。   毛汝彰,字炳谦。道光年间敕授武信骑尉。   [B]邓[/B]  夏帝仲康后代封于邓(今湖北襄樊邓城镇),子孙以国为姓。商代高宗武丁封叔叔在邓国曼城,你曼氏,其子孙又封邓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邓君子孙亦以国为姓。殷武王封父于河北,称邓侯,子孙以邓为氏。   古代邓邑三处:一即上述襄樊市邓城镇;一在河南郾城东南,春秋时属蔡地,后归楚;一在山东汶河以南,运河以北,春秋时属鲁地。   郡望:南阳,今河南南阳县。   [B]古代邓氏名人:[/B]   邓析,春秋时郑国人,曾任郑国大夫。史称法家先驱,创办私学,列为古代名家。   邓通,汉文帝时得宠,官至上大夫,得赏赐无数,时称首富。   邓芝,字伯苗,三国刘务部属,曾任县令、太守,晋迁尚书,后封前将军、骑将军。   邓艾,三国时司马懿部属,名将。   邓世昌,字正卿,清光绪代海军将领,官至水师总兵,于1894年甲午之战抗击日本海军侵略中牺牲。世尊称卫国英雄。   邓廷桢,清嘉庆年间进士,道光六年任安徵巡抚,升两广总督,与钦差大臣林则除协力整顿海防,查鸦片。调任闽浙总督期间,率军击退进犯厦门之英国舰队。因受投降派诬害,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充军伊犁。   [B]中山邓族来历:[/B]   古镇邓族始祖才翁,原籍江西南昌丰城县长乐乡,二世祖一元迁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宁咸淳九年,因避祸逃至香山新会交界处浔洋沙其冈山下冲积平原开垦营生(则古镇地方旧称),因台风洪水时发,难以为生,遂涉冈州(今新会城)开族,生九子分居各地。后世邓德英于明初参加官军,其子定庵于洪武年间来浔洋沙开发渔盐农业,遂定居。   大环邓族始迁祖镇东,宋代由牛起湾迁来。   小榄邓族文裕祖,先世居南雄珠玑巷,涉顺德甘竹乡,至文裕,于清乾隆间业商于小榄。文?祖开清代中叶至自顺德甘竹乡。瑞兴祖、立斋祖于清代至自顺德里海乡。建业祖至顺德甘竹,支分广西桂县。悠荣祖至自古镇。相重祖至自至新会城。   隆都永厚,青冈邓族来历无考。 [B]中山邓族名人:[/B]   邓志,字于学。明宣德十年乙卯科举人,授广西迁江府教授。   邓文,字惟简,古镇人。明成化七年辛卯科举人,初授无为军学正,后任浔洲府贵县知县。长子公善,字汝诚,宏治八年乙卯科举人,授福建罗源知县。次子公度,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授福建政和县知县。三子公辅承祖父总旗役,纳百户,升校尉。孙?,字明白。明嘉靖卅一年岁贡,授真州府真定县教谕,升漳州韶安县知县。  曾孙?,字文清,嘉靖未年承部旗役,纳百户。   邓鼐,字耀藜。光绪廿七年庚子恩科举人,赏三品衔候选郎中,宣统无年充任广东咨议员。弟鼎,字子扬。光绪廿九年癸卯恩科举人。   [B]杜[/B]  帝舜封尧儿子祁丹朱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部),夏商时诸侯国。至周代,因不服令,被周公旦灭。周成王改封丹朱的后代于杜(今西安杜陵),因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邑国君桓在朝任大夫,称杜伯。王妃女?怀恨,向宣王诬告杜伯对她施强暴,宣王不察,遂杀杜伯。唐杜氏人多数逃散中原名地,留匿杜邑一支,改姓杜。一说杜国唐杜氏即荡杜,春秋时为秦宁公所灭。   郡望:京兆,今陕西长安县。   [B]古代杜氏名人:[/B]   杜宇,相传是古蜀国国王,周朝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于国相开明。其时适于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念他,因称鹃鸟为杜鹃。一予杜宇私通开明妻,惭而亡去。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与李白齐名。曾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等卑微官职。曾筑草堂于成都居住,晚年潦倒,携家出蜀,病死于途中。他知识渊博,写诗甚多,世称诗圣。   杜牧,字牧之。唐文学家、诗人,是史学家、岐国公杜佑裔孙。进士出身,曾任观察使、刺史、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职。其诗于晚唐时成就颇高,世称小杜(杜甫为老杜),著《阿房宫赋》。   杜康,世称中国酿酒术发明者。   杜预,西晋名将。多谋略,绰号“杜武库”,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路军事,以灭东吴功,封当阳侯。   [B]中山杜族来历:[/B]   宋粤国公杜渭隐,原籍福建福清县福宁里,徒居南雄珠玑巷,再迁香山小榄,至六世祖富,生二子,长逸斋仍居小榄,次逸间支分石岐员山寨、张溪。   [B]中山杜族名人:[/B]   杜子昌,字艺雄。清顺治年间由行伍升香山协千总。耆寿,享年九十九岁。   杜榆芬,字小衡。光绪九年癸未科武进士。   杜支鹏,字翼山,光绪十五年已卯科武人。   杜又明,笔名沫我,小榄人。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代名作家。   杜旺仔,张溪人。历任新加坡中山会馆执行委员、碧山亭公所理监事等社会公职。   杜利威,美国夏威夷州议员,杨仙逸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