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解放初的工会活动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孙子仁  
  1949年初,我军将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加紧镇压共产党。我们学校县立中学(现市一中)的党组织则加紧在进步同学中发展新青团(共青团前身)员,并通过借给同学一些进步书刊,教育影响同学,够条件的吸收入团,迎接解放。   我于1949年4月批准入团后,除做好在同学中发展团员等工作外,还兼交通员,利用军训的校服(很像国民党军官的)作掩护带信到五桂山区我政府,或送到大鳌溪胡彪同学处转,偶也带个别同志到山区(石塘),如卢克诚、许平同志等。信件卷得极细藏在特制的衫脚里。为避免学宫(即现人民医院)及华陀庙的敌伪军检查,经山际尾出土瓜岭再到大鳌溪,过了大鳌溪就安全了。   1949年5、6月间,我们高二乙班团员及进步同学油印了一本当时较为进步的歌集《鹏社歌声》,由于我认识华侨印刷厂(该厂在蕹菜塘街,是归国华侨孙海筹办的)的管理人员,便在那里免费印了一个漂亮的铅印封面,从而认识一些印刷工人。   印刷业工人大多数有一定文化基础,易接受文字传播教育,加上华侨印刷厂三个管理人员中,有两个较为进步,经组织同意,首先在那里的工人中发展团员。中山临解放时,已在三间印刷厂(华侨、建中、开明)中发展了7个团员,并成立了团支部(以前是单线联系)。解放前夕在石岐以产业工人成立团支部(除店员外)照我所知还是第一个。这些团员在中山临解放时做了一些工作,教育团结工人,散发传单,特别是在解放前夕铅印的部份传单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都是这里团员晚上义务印刷的,华侨印刷厂也没收任何费用。纸张由组织提供,晚上印好后即转到悦来大街二号一个同学(团员)家里,再由组织分发。这情况现在看来很简单,但当时国民党在垂死挣扎期间,学校有中统组织,有国民党派来的反动教官,加上阴险的训育主任及教《公民》的老师等,对学生控制可想而知。如我有一挚好同学,我们有些报刊寄到太平路他大哥商店,结果被抄店,幸没发现什么,特务也没办法。建中、中山(开明)印刷厂,是由国民党部及伪县政府直接领导(出版党报机构),开展革命工作受到一定限制,也有一定危险,但当时大家都血气方刚,接受了新思想,为了迎接解放,无所畏惧。   中山刚解放,我分配到石岐军管会民运科,科长芦克诚同志。同时组织了工运工作队,队长是在学校一直直接领导我的刘成日同志,驻在烟墩山原国民党党部礼堂。中山解放第七天,由县长谭桂明主持在四强酒家(现中山百货公司)召开大会与工人见面,宣传了我党的政策,体现了党重视和依靠工人阶级。这次通过各行各业的发动,到会的约有200人。由于入城后首先就和工人见面,效果甚好,十分得人心。   在烟墩山很短时间,因考虑到不大安全及联系工人不方便,搬到悦来上街一间大屋内(约在现春晖托儿所附近)开始组织工会筹备工作。主席是县委副书记杨光兼,副主席蔡华,当时梁坚同志等也在一起开展工作。1950年2、3月间又搬到仁山广场,即现中山纪念党门口,工会主席是林模(石岐镇委书记兼)。5、6月间又搬到中山公园脚(现工商银行二营斜对面),广播站、宿舍在现悦来上街旧中医院,俱乐部设在旧帽子局二楼,三楼仍是电话所,工会由黄乐天领导,1951年后工会又搬到现新时代理发室背后,由郑吉负责,继县市(石岐市)分家,县工会由魏文忠负责,1954年县工会搬到现市人才交流中心办公,1955年我抽去搞工资改革,1956年成立县劳动科,我便调出工会负责劳动科工作。   解放初工会在党直接领导及重视下,依靠工人,做了一些工作,起到了工会应有的作用。   1、解放前夕,组织、发动工人护厂,防止破坏,继续生产。如电话所在军事代表未进驻前,已派团员进去发动工人保护通讯。刚解放即在工人中串连发动,组织一些拥护党、在工人中有威信的积极分子,如电厂冯一初(后选为工会副主席)、岐关公司石岐车站郑松、店员冯留、海员陈能、米机汤金、印刷潘林、戏院高其峰、搬运黄新新等等,这些工人积极分子在维持生产,团结工人,废除旧工会,组织自己的工会方面都起到带头作用。   2、稳定、支持生产,稳定市场。工会当时设置了福利部、仲裁部(都由我负责),发动工人监督老板,防止资本家偷税、漏税、抽走资金,使工厂、商店倒闭,工人失业。另一方面对个别老板逃跑而放弃不理的厂店,工会组织工人生产自救,如当时穗丰隆米机,新广州饭店等,都由工会借资金,维持生产营业。对偷税、漏税的个别不法资本家,协助税局与其进行斗争。工人发动起来了,相当积极,真正做了当家作主。   3、组织发动海员(船工)支持解放万山群岛,此外,还动员工人参加抗美援朝,如黄海同志(前石岐五金厂厂长)当时是建筑业木工的积极分子,经批准参加抗美援朝,开赴朝鲜。   4、在受压迫较深的搬运工人中,展开民主改革,斗倒坝头成立工会。初解放时,以罗梁馆(武术馆)教头为首的武馆控制整个码头,任意削剥并随意殴打工人。  工人解放了,斗倒了坝头,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劳动分段,分工合理,分配也初步解决。可惜当时斗争坝头没经验,没与公安部门配合好,主要坝头闻风跑了去澳门,只剩下第三、四坝头。初解放的工人,敢组织起来斗倒骑在自己头上的黑社会坝头,是了不起的。这些做法,得到省总工会肯定,并叫我在广州全省工会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到1951年下半年,工会又组织在石岐搬运进行第二次民改,主要解决统一收费标准及适当调整分配。接着去小榄、黄圃、大岗(当时属中山)进行各行各业的民改,组织工会,直到1953年才结束。1954年榨季,还配合工业部接收海洲、古镇等糖厂,组织工会。糖厂由私营工业部接收海洲古镇等糖厂,组织工会。糖厂由私营转为国营,支持蔗农生产。   5、搞好工人文化福利事业。道德贯彻了《工会法》,收取了文教费、福利费等,做了几件颇得工人满意的工作:   (1)支持停业的工厂、商店工人生产自救,稳定社会。逐步贯彻劳保条例,稳定人心,还开办如职工消费合作社(地址中山公园脚现工商行二营售金饰处)等福利事业。   (2)办工人俱乐部。这是团结工人及工人活动的好地方。1950年下半年,工会在石岐已开始办工人俱乐部(在旧邮局二楼),设置棋类,图书等,星期六日晚还组织工人跳交谊舞。随后小榄、黄圃、大岗也相继成立工人俱乐部。   (3)开设有线广播,地址设在现悦来上街旧中医院,当时受条件限制,扩声机约100W,喇叭20个,线路最远拉到凤鸣路,小榄镇有有线广播设在戏院侧俱乐部内,扩声机25W,当时工人听到自己组织的声音,很是欢喜。   (4)开办职工夜校,提高工人文化水平,很有成效,并且一直坚持多年。   50年代初,工会支持了工人的翻身,实实在在地为工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工人亦视工会为自己的家,有什么问题都向工会反映,切实发挥了工会为工人阶级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