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外星人造访香山?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古代的中国人深信,每个人(尤其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有一颗天上的“本命星”,小至这些人的身体健康,大至王朝的兴衰更迭,进取可从星象中观测得来。因此,无论是朝廷或是民间,都对观测天象十分重视,皇家任命的“司天监”,就相当于现代的天文台长。而在历代史书和地方志,都留下了大量的天文纪录,其年代的久远和详细,堪称世界之最。例如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有三十幅的手绘彗星图,比西方科学家白塞耳的发现和描述足足早了二千年!   古代的香山县位于边隅,其科技水平跟国家级的“司天监”当然不能比。但即使在被视为“下县”的香山县的县志里,我们也可以找到21处天象纪录。   仔细对《香山县志》的天象记录作分类,发现它主要记录了三种罕见的天象:   [B]一、彗星[/B]   香山县关于彗星的记录,最早为元代的至元二十五年(1365年),“秋七月彗星见于头号牛”;最详尽的记录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八月彗星见西北,长数丈,白气亘天,数月不灭”。这亘天的白气,就是彗尾。类似的还有咸丰十年(1860)所记载的“夏,彗星出西北,长数丈,扫左旗河鼓。数月乃灭。”这里所说的“左旗”、“河鼓”,指的都是天上的星宿,这一记载,把彗星出现的准确方位都记载下了。顺便说一句,“河鼓”,正是我们都熟悉的牛郎星。所以,上文翻译成现代俗语,就是,1860年出现的彗星,彗星的尾部掠过了牛郎星。   民间把彗星称为“扫帚星”,认为它的出现总带来重大的灾难。很不幸,1860年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逼天津北京的年份。   [B]二、陨石[/B]   《香山县志》里最早关于陨星的记载是南宋祥兴元年(12780的“八月,星陨于海”;雍正三年(1725)“十月,有大星色赤坠地”,这一记载,几乎像是《三国演义》“星陨五丈原”描述的缩写本。   [B]三、流星雨[/B]   例子之一,是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七月十五日亥刻有星三彼此相过,数次交流如织,数刻乃不见。”   此外尚有数则记载,我甚至怀疑它就是古代的关于UFO(不明飞行物)的记载,你看:   嘉庆十七年(1757),“七月十六日夜月蚀,将复圆之际,月中忽吐火如球,降于坦田间,?数亩。”(按:即把稻田烧焦了一大片。)   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十九日,酉刻,西南角白气一缕向空飞,形如白索,盘旋天际,有声,渐从北方而没。”   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十二、十三日有火夜飞,大如盆。”   根据这三则和现代的所谓UFO的描述十分相像的记载,我们是否可以突发奇想:大约从清代开始,外星人已不止一次访问过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