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女性的古典美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儒学的一代宗师孔夫子,那么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严肃样子,也要由衷的承认“食色性也“ ,可见讳女性美,若不是矫情,便是木讷了。   然而,读了那么多的古典文学,总觉得,那上面所描写的美女,仿佛都隔着一层纱,叫你看得不清楚,朦朦胧胧,虽说东方人讲究含蓄,又有论者认为“距离就是美” ,可也该说的让人有点实在的感觉呀!   提起美人,通常的形容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短短八个字,其实囊括了四大美人的四个很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西施在苎萝江畔浣沙,江中的游雨见她那么漂亮,自惭不如,只好沉到水底去了;王昭君在塞上弹琵琶,天上的大雁由于惊艳,忘了煽动翅膀,结果从天上掉下来了;貂婵拜月,明月慌忙拉上云帘,再也不敢跟她争辉;杨贵妃醉酒,御花园里的牡丹花觉得实在没法与她相比,羞得闭了花瓣耷拉着脑袋……   这些传奇是够夸张的,但是请问,读了后,有谁能告诉我,中国几千年才出的这么四为大美人,她们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啊?   古典文学的特点(或者可说是缺点)就是不给美人画肖像画。   古时礼教甚严,男女授受不亲,想必这些文艺大师们,压根儿就没见到美人,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所以写起来动不动就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远而望之,恍如太阳升朝霞;近而察之,犹如芙蓉出绿波。”说了半天,依然不得要领。   倒是以下的这几句宋词有点意思:   “云一窝,玉一梭,轻轻衫儿薄薄罗。”   “云一窝”形容的是美人的头发。中国女性十分讲究梳头。   古时候,女子年满15岁就行“及笄”礼,表示进入可以结婚的人生阶段。所谓“及笄”,指的是从长发披肩或束发成髻改为用簪束顶。古代女性大发式异常丰富。挽成环形中空的叫做鬟,挽成圆形实心的叫做髻,形形式式,细分可达二三十种。一般地说,乌黑茂密的长发,是古代女性美的重要特征之一。“秀发如云”就是最好成绩的写照。   “玉一梭“ ,形容的是美人长而洁白的脖?。古代女性喜用白粉搽脸,用黛黑(一种青色的颜料)画眉,因而“粉黛”就成了美人的代称。其中,又特别强调了一个“白”字,古诗“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形容的是美人皮肤的光洁如玉,因而“颜如玉”也成为美人的代名词。现代民谚中也有“一白遮三丑”的说法。   “轻轻衫儿薄薄罗”形容美人服式的轻软流畅。中国女性多为削肩,亦以削肩为美。所以历代的女性服装,讲究的是质感轻软,线条流畅,少有生涩的棱角,不像西方女性,动不动就加上坎肩。所以体现在东方女性身上,主要是一种婉约柔媚的美。   秀发如云,皮肤白晰,服式轻转。大致上,古代仕女的丰韵都概括在这短短的三句中了。   不知读者留意到没有,即使是这三句,给我们勾绘的仍然是美人的背影。怎么就不让她转过身来呢?   其实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是有的。手头有一本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下面就抄录几段给读者欣赏欣赏。那上面,写的是张生初见崔莺莺时的印象:   [上马骄]……我见她宜嗔宜喜春风雨,偏,宜贴翠花钿.[胜葫芦]则见她宫样眉而新月偃,侵入鬓云边。……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么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当“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后,痴痴发呆的张生还有这么一句唱词:   “怎么得它临别秋波那一转!”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因此,最叫人心动的画龙点睛之处也正在“秋波那一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