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昔日家常小菜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不久前,我曾写过《康熙乾隆吃什么》一文, 估计读者对这两位所谓“盛世之君”的奢侈糜费的程序还是震撼不大的。因为,那些被称为“擤膳”的食物,现在好些已经摆上录常人家的餐桌了。有比较才有鉴别,清代平民过的是什么生活,现已很难说清,我们且就半个世纪前即建国前后,看看一般中山人的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是什么茶色。   一般地说,那时的生产力很低,食物还不太丰富。所以,在店铺打工的店员,每月只有在农历的初二和十六才可以吃到一点鱼和肉,算是打牙祭。正式的叫法是“开?(音牙)”。   那时常见的菜是什么呢?下面列潜一些:   榄角(又称榄豉)榄角产自乌榄树,那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将摘自树上的乌榄用水煮熟,用麻线割为两半,再用盐水浸清,晒干就可以用来下饭。比较讲究的,不用盐水,改用带鲜味的豉油(老抽),甚至还包上一些芝麻,这就是豪华型的了。   咸虾(较高档的称虾膏)这是用小虾加直后腌制而成。吃起来既鲜又香。乡下有人为了省钱,甚至有“咸虾炒石春(卵石)”的菜式,吃时用筷子挟一颗小卵石,吃过味道后,再把卵石吐出、洗净,以后加咸虾再炒。原属香山县的珠海翠微的虾膏最负盛名。   冲菜属于这一毓的还有头菜、梅菜、炸菜等,都是咸菜,新会的荷塘冲菜最著名,榨菜则主要产自四川省,此外,还有用萝卜精制的菜脯等。   酸菜这是用芥菜腌制而所的,有强烈的酸味,用来蒸煮鲮鱼等。   豆乳、南乳现在只作调味品,昔日是作为主菜之一的。   一般的瓜菜,如节瓜、冬瓜、萝卜、菜心、生菜等还是不缺的,只是品种不如现在多就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由于人口密度不大,捞捕不算严重,环境污染的程序也比较轻,所以海(河)产告别丰富。沙田人有先架起锅生了火。然后外出找菜下锅的做法。据说,到田头一转,窦口等出水处预选布下的网罾里,通常是可以找到一些鱼虾的。   小孩子跑到野外,把一些泥沼的水戽干,用手摸下去,说不定可以抓到塘虱、斑鱼之类。带一支小鱼划、一块滑板到海滩(滩涂),小半天就可以捞捕到一大筐的乃鱼、白鸽鱼、蚬之类。碰上蟛蜞繁殖的季节,半夜起床到田头,准能抓回大萝的蟛蜞,尤其是雌性蟛蜞盖上那厚厚的一层红色的蟛蜞卵,可算是上菜。那时,即使只拿一支大头针拗弯,垂放在鱼塘边,也可以犯错误到生蹦活跳的基围虾。   碰上三月淦汛,狮头鱼、禾虫等多得满街市都是,几分钱就能买上一斤。此外,还有水上居民干晒的咸鸭蛋,蛋白用来作浆麻质渔网的浆,剩下的蛋黄就加盐晒干了卖,也是5分钱一个就可以买到。因此,那代虽说大鱼大肉不是每餐都有,但饭桌总有点什么让人吃得香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