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粤菜的命名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现在,人们常把“饮食文化”一词挂在嘴边,饮食,扯得上文化吗?从广义的角度说,当然是可以。就以粤菜为例,不仅烹调方法十分讲究,单说菜式命名,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渴求。   不同的菜式,或许会有高档次和大路贷之分,但不管价钱高低,厨师必然会为每一种菜式,事前想出一个十分响亮的菜名。起名的依据,可以是谐者,可以是象形,可以是会意,但总有一个准则,必然寓意吉祥。   以下就是最常见的传统菜名:发财好事(发菜蚝豉)、横财就手(焖猪手)、年年有余(蒸鲜鱼)、春盘献瑞(乳猪拼盘)、瑞气盈门(炖山瑞)、金鹊回巢(炒乳鸽片芋丝巢)、鲤跃龙门(姜葱鲤)。   在给菜式命名时,通常不会用什么原料就直说是什么,而是将它改为行内公认的替代语。以下是一些较常见的例子:蛋白——银湖、雪堆;蛇皮——龙衣;蟹黄——珊瑚;带子——玉带;鸡蛋——凤凰;鸡翼——凤翼、彩袖;鸡脚——凤爪;蛇——龙;鸭脚、鹅掌——玉掌;苦瓜——凉瓜;丝瓜——胜瓜;一种原料两种做法,就称之为鸳鸯。以上那些还是较易联想的,另一些就可能真的叫人摸不着头脑。例如“西施浣纱”,你能想像是什么吗?(答案:“上汤扒竹笙”)   过去的菜名,不管怎么超乎你的想象,最少是行内公认,解释起来,顾客也承认言之不成理。随着人们观念和喜好的变化,新菜名的层出不穷并不奇怪,但时下某些小食店所起的匪夷所思的菜名,却只能算是哗众取宠的噱头。例如前两年有些小店竟然打出了“克林顿炖菜温斯鸡”的菜名,说穿了,只不过是炖黑皮的竹丝鸡罢了。这类现象也可以说是某种“文化”(或称“次文化”),但已不在本文要说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