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主牌与生殖崇拜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神主牌的传说》一文,记录的是流传于石岐南下的一个传说。说的是一位改过自新的忤逆儿,用木头制作神牌以纪念母亲的故事。然而,神主牌的真正历史其实比这个故事古老多,甚至当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还没有产生时,它已经存在了。这是因为,神主牌的来历直接与先民的生殖崇拜有关。
大约从宋代开始,“性”在中国便被视为禁区。但在远古,中国人的性观念是相当开放的。从出土的治画我们可以知道,被后世公认为人类始祖的女娲,与另一位大神伏羲就是一对夫妻,古人为他们描绘的画像,就是一幅“交尾图”。两位大神都是人首蛇身,蛇交尾的含义就是象征生殖。那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雨霜风雪,素毒蛇猛兽,疾病瘟疫,都对人类造成威协,而赖以生存的农作物产量却很低,因此,直到秦代,全国人口才不过2000万左右,人们普遍把繁衍后代看成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祖训便是由此而生),甚至封建帝王也要制定种种措施,强制早婚、鼓励生育。于是,在出土文物中,我们甚至发现连“野合”也公然设置在庙堂和墓室里,让它起“压胜”的作用,以祈求吉祥如意、子孙昌盛。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祖先的“祖”字通常写作“且”。而“且”字,代表的正是“子孙根”,其模样,就象一个后来的“神主牌”。
“神主牌”最初不用木制作,而是一种陶制的或从天然石头中挑选的柱状物,说到更准确些,那就是象片男性的阳具(后人把它叫做“子孙根”的说法由此而来)。在我国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出土文物中,这样的实物屡见不鲜,再后来,就改用木制变形成我们今所见的扁平模样了。
半个世纪前,祠堂里供奉的神主牌是严格地按照辈份从上而下地一层层排列的,族中凡是逝去的男子,都有一个写着他的名字而且标明他是第献策世祖的神位,而妇女是从来不设神主牌的(由此也反证了南下的传说仅仅是后起的传说而已,并不能真解释神主牌的来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因素,但“神主牌”的本源才是深层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