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民国初年的商标广告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就有了“以物易物”的需要,当第一种通用的货币(在我国,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十分难得的贝壳,所以称之为“贝币”,“宝贝”这个词也是由此衍生的)出现,就有了原始的商业。要把货物更顺畅地销售出去,就得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广为招徕,这些方式就是原始的广告。   所以乡村小店高高悬挂、随风飘扬的酒旗是广告;卖“飞机榄”的小贩把榄从大街准确地抛给楼上顾客的娴熟手法是广告;大街上张贴的形形式式的海报和招贴是广告;鞋店老板在店门口标贴的“为足下服务”之类的口号,尤其是语带双关的很有文彩的广告。   这里展示一些实物,让读者了解在上个世纪初即西方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传入中国的初期,在?来商品急剧增长大举入侵的形势下,商家们是怎么利用商品的商标广告与之竞争的。   先看先施公司的一份花露水的商品标贴。为了与洋货竞争,先施不仓库为自己的产品设计了专用的商标(到现代,有了保护“知识产权”这一观念后,商家把商标送到专利部门注册,那就叫做注册商标),针对一些小市民对洋货的盲目崇拜心理,标贴上不仅用中文印了“先施花露水的字样,还在上方显眼之处印上不仅用中文印了“先施花露水”的字样,还在上方显眼之处印了三行更惹人注目的英文的店名和商品名“SINCERE’S FLORI-DA WATER”;而在画面上,则精心彩绘了一位小姑娘把花束送给她妈妈――一位身穿时髦的西式露背晚礼服和高跟鞋的女士,暗示“花露水”是用鲜花制成或具有鲜花香味的效果。   以美女的形象作招徕,这原是从古老年代就开始沿用的手法,到了今天用最新科技手段拍摄的电视广告,这一手法依然屡见不鲜,而且依然有效。   另一家公司的阴丹士林布也有商标:一个两边分绘着晴天和雨天、下面写着“阴丹士林”、“晴晴雨商标”字样的椭圆小图案,两旁则是它的宣传口号“日晒不褪色 雨淋不褪色 汗湿不褪色皂洗不褪色”,但整个设计与先施的商标相比,就显得传统多了。画面上一共画了四个人物:两位店员和两位顾客,穿的都是中式衣服。最有趣的是,它还给画中人设计了对话,读起来颇象一出短剧――一位身穿褪色蓝布长衫的老顾客指着长衫向店员抱怨说:“我买这布时所会的都是优良的银元,为什么你给我这样容易褪色的蓝色染布呢?”一位正在清点银元的店员揶揄地说:   “售货员仅纳(接受)优等银元,购货者以优等银元购物,必仅纳(接受)良好物品。”旁边的一位身穿用阴丹士林布料缝制的旗袍的女士忍不住接口:“先生所付的既是优等的银元,何以不买每码布边有金印晴雨商标印记的‘阴丹士林’色布,像我所穿的一样?我这件衣裳已经洗过极多次数,仍然日日如新。”   这个标贴,令人想起清末民初时的连环画,在现代眼中不免有点可笑。   现代的广告意识,不在于宣传自己怎么怎么好,因为那主要得由商品的质量去树立形象。广告的作用,重要的是给观者留下一个鲜明独特的感性印象,让观者记住这个形象所代表的品牌,这就够了。不顾时下琳琅满目的广告,许多仍然停留在标榜自己获了什么什么奖、得过什么什么第一之类的初级阶段。可见,既使是现代人,思想意识其实有时也并不那么“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