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说蚌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在沙溪镇申明亭村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鹤舞中,除了主角“白鹤“之外,还有个与鹤演对手戏的配角“蚌娘”。蚌娘通常由一位年轻貌美的村姑妆扮,双臂上各绑上一页蚌壳,不停开合着,双腿则走着粤剧舞台上常见的碎步。动作虽然简单,但角色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鹤舞的重头戏,就是“鹤蚌相嬉”的场面。鹤趁着蚌壳张开的瞬间,故意把长绢伸进去,这样,蚌壳便不能全拢了。聪明的蚌则趁势使劲用壳把鹤嘴夹得牢牢,于是鹤嘴也拔不出来------   观众心里亮堂,这情景是从成语“鹤蚌相持”衍化出来的。鹤蚌相持,谁也不肯让步,结果是“渔人得利“。不费半点功夫把鹤和蚌都活捉回家了。   幸而申明亭的鹤和蚌只是相嬉,决无生死博斗、谁也无过不去之意,于是民间节日庆典所需要的喜庆、谐趣的气氛便由互产生。   不拘泥于传统说法,凡事总向好的方向演绎,图的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这正是民刘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蚌是水族中最不显眼的一群,她既无龙的腾挪变化,也无鱼的遨游浅底的潇洒,无虾蟹的其貌汹汹,也无龟的灵性,只是默默地在水下生息,繁衍,甚至民间艺术家都极少把她编进民间故事里。但是,蚌身上其实是蕴含着一样极其闪光的东西的,那就是珍珠。传说中的龙宫,就是靠蚌孕育而生的夜明珠照明,乃至如同白昼的。要是没有夜明珠的光芒,数百数千尺的深海龙宫只能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所有龙王和虾兵蟹将龟臣相之类的威风就再也抖不出来了。   人间也把珍珠视作瑰宝,皇后娘娘的凤冠基本上就是由珍珠缀串而成的。珍珠还可以入药,珍珠研为粉末可以清毒明目。天然珍珠难得,于是就人工养殖,人工养殖的也嫌太贵,于是就以朔料仿造,即使是仿造吧,串成珠链挂在美人的脖颈,依然令满堂生辉,蚌于人的奉献可谓大矣哉!   然而珍珠其实是痛苦的产物,这是一种永远摆脱不了的刻骨铭心的痛苦。见过珍珠养殖场的工人怎么操作的吗?工人们用强力撬开紧闭的蚌壳,把一小块杂物(例如碎蚌壳)硬塞进进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蚌便不得不忍受着异物的刺痛(想象一下我们人类在砂尘入眼进的感觉!),为了减轻痛苦,蚌不得不日夜不停地分泌出一种特有的珍珠质把异物包裹住,年复一年地,这些液状的珍珠质就凝固为一层层地把异物包裹起来的珍珠。过去,有钱人家为了以低廉的价格得到浑圆的高质量的珍珠,通常成批地购买外观不佳的珍珠,然后放在饭面蒸煮,再设法剥离表面的若干层,很可能剥到其中的某一层,便得到一颗洁亮的珍珠,其价值顿时就涨了十倍百倍。   或许,我们可以说,珍珠最宝贵的并不是它的光彩,而是它蕴含着的那种精神,一种化痛苦为美丽的精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些挫折或许要酿成终身的痛楚,你能把这些痛楚转化为动力,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人所不能的优势吗?德国著名的大诗人歌德说得好:   “痛苦留给你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它就变得甘美“。   珍珠的诞生,就是这首诗的最好的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