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月二,烧炮弹土地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日,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的前前后后。“惊蛰”意味着草木萌动,万物复苏,作为四灵之首的“龙”也不例外,所以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又叫“春龙节”,过去还有相应的煮龙面、蒸龙饼之类的风俗,近年才渐被遗忘了。但很多人仍然记得,二月二是土地诞,也就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爷爷、土地奶奶是天神系列中的最低层的“基层干部”大约只相当于人世间的“街坊组长”,但他们却是所有的神灵中最平民化、从不摆架子的可敬的一群。你且看人们为他们塑造的形象:戴一领方巾,穿一身长袍,三绺长须,整日笑嘻嘻的。他们没有太大的法力和权力,所以在《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中老是受仙佛的役使和妖精的欺负。他们生前大多是善良正直的长者,死后受上天册封为神,从此就竭尽自己的绵力,保一方平安。过去乡村和城镇的进口处常常都供奉“土地”,有上盖的叫做土地庙,露天的就叫“社坛”。至于在家宅里,供奉土地公也是必不可免的,不过,土地爷爷的要求并不高,在进门的一侧设个神龛,甚至在八仙桌下立个神位,摆个香炉逢年过节给供上炷香,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二月二土地爷爷生日那天,许多乡村会举行放花炮的仪式,所谓“花炮”,其实是纸札的神庙,内藏炮仗等物。各村争先把花炮射出的系在铜钱上、写了“丁财两旺”之类吉祥字句的红布条抢回村中供奉,到了明年再扎作一座同样的“花炮”还给神庙,这叫“还炮”。所以又有另一句民谚:“二月二,烧炮弹土地”。   土地神是“社”,五谷神是“稷”,合起来,就是“社稷”,在农业社会的上古年代,这就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从夏商直至清代,“社稷”之神原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每年例必要到社稷坛祭祀。在古代的皇城北京,至今仍保存了一座完整的社稷坛,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分别填上了采集自华东的青土、华南的红土、云贵高原的白土、东北的黑土和中原的黄土,合称“五色土”,这正是我国的领土和自然环境的象征!   从社稷之神的高大威严,蜕变为民间的乡土之神土地公的平易近人,这一重大变化,其实体现的是人们的社会观念的变化。   在古代,民间总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有神灵在各司其职,这就是所谓“举头三尺有神灵”。现在不妨稍作统计一下,在一间普通的民居家宅里,供奉着多少的神?进门外有“门官”、“土地”,厨房有“灶君”,井旁有“井泉龙神”,正厅的神台上有“堂上历代祖先”,按照该户人家的信仰程度,还可能供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吕洞宾祖师、弥勒佛、大圣公(孙悟空)、关帝(关云长)、乃至带行业性的孔夫子、鲁班师傅、神医华陀等等。此外还有不见于经典也不设立牌位的神,例如屋梁头大哥,其职责相当于人间的“安全总监”;床尾姑婆,负责照料未成年的小孩子。——中国人的观念也真怪,小小的屋子竟然容得下那么多的外人(即使他们是“神”!)而且显然是对他们绝对依赖的。不然的话,大门一关,灯火熄灭,马一就有那么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在屋里甚至房间里活动着,他还能睡得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