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贴门神·写挥春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读过古典小说《西游记》的读者想必都记得这个故事:泾河的老龙王因犯了天条,被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臣魏征在梦中监斩了。由于此前李世民曾在梦中答应设法搭救龙王,因此李世民故意召魏征进宫陪他下棋,好让魏征无法分身监析,不想魏征在一打盹的瞬间依然在梦中上天庭如期把龙王斩了。从此龙王的鬼魂天天纠缠着李世民,叫他睡卧不宁。秦琼(叔宝)和尉迟恭(敬德)两员猛将得知这一情况,自告奋勇,一到就全身披挂,手执双鞭双锏,给李世民守房门,果然龙王的鬼魂从此不敢作祟。李世民觉得他俩天天把守,实在信累了,便命人绘画他俩的画像,贴在房门,果然仍收阻吓之功。据说,这就是民间在年三十晚贴门神的来由。   《西游记》的作者昊承恩是明代人。在他以前,贴门神的习俗早就有了,他不过是把民间故事“移植”到他的作品中去罢了.实际上,远古时,我国传说中的门神另有其人,两人分别名叫“神荼”和“郁垒”,现在在农村民宅的黑漆木门上偶尔仍可见到这两个名字。近代张贴的门神除了“秦琼”、“尉迟恭”这一对之外,还有贴“钟馗”和“拦门判”等多种;建国以后,就逐渐改为张贴两幅“人寿年丰”之类的年画了。这说明老一辈的封建迷信意识已逐渐被新一代年轻人的自强、自信反取代。由于审美观点的变化,在都市里,甚至连年画的也不多见了。   在古代,与门神一起,张贴于大门两侧的墙壁上的还有“春联”。春联的前身是“桃符”,按照道教的说法,桃木制作的用具(包括桃木剑)都是辟邪的东西。挂桃符改为挂刻在木匾上的春联,据说是从五代时蜀宫廷开始的,蜀后主孟昶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流传下的我国最早的春联。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以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过去在中山的市面上,常见现写现卖春联的摊档,中山人把这称为“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