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春节的来由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春节”这个名称使用了还不足100年。在古代,中国人把做“元旦”。   南朝梁代的诗人萧子云写过一首《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这是有文字依据的民间庆祝元旦最早的记载。宋代昊自牧在《梦梁录》一书中解释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元始。”   由于历代曾多次修改历法,所以历代春节(元旦)的月日都不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恢复夏历,从汉代开始,春节(元旦)就因固定在正月初一了,直至现在。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民国元年,民国政府决定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使用统一的公历。为了让民间的传统节日和公历的1月1日有所区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命名为“春节”,而将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即废除以前的“民国纪元法”),再一次确认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说春节,就要说到“过年”。根据资料,在古代,过年并不是在年二十九(即腊月二十九)或者大年初一的,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十二月初八日)。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推迟到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