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利人的甘与苦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林凤群  
  5月31日,记者在中山三防指挥部的同志陪同下,到莺歌咀水位站采访五乡联围主任邝业祥。邝业祥对记者余,这一天,刚好是他工龄30年的日子,而在他30年的工作时间里,有23年是从事水利工作的。他担任五乡联围主任一职,也足足有10年了。   邝业祥是土生土长的东凤人,他的家,就在莺歌咀水文站望过去的乐安村。他对五乡联围的水利历史可算了如指掌。   五乡联围是中山的一个重要防汛区,43.8公里长的围堤,捍卫着围内81平方公里11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五乡联围的水利设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步一步坚固起来的,在1988年之前,五乡联围按2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堤面只有2米宽,堤高只有4米多。1994年,五乡联围出现了塌方,出动了6万人次奔赴大堤进行抢险。这一次险情出现之后,五乡联围得到不断加固,从1994年至今,已投入了近亿元进行加固,堤面加宽至6米多,堤高也加到6米多,还重建、新建、加固了一批水闸、重新整治了18个排灌站的出水渠,建好了6公里的防浪墙等。同时,投入了100多万元建起了莺歌咀水位站,库山地区的汛情预报提供准确的水文资料。投入了100多万元建超一个大型的防洪物料场,按广东省的标准配备碎石、沙、纤维袋、防洪杉、铁铲等,以备不时之需。   邝业祥余,每年的汛期到来,五乡联围和莺歌咀水位站这里都很热闹,地处均安水道、马铃水道、杏坛水道等多条水流交汇处的莺歌咀水位站,最能反映汛情的综合情况,因此,每年4、5月份,市领导、军分区,以及东凤镇、阜沙镇的领导,都会来到莺歌咀这里开现场会,布置防汛工作,军分区的冲锋舟也会集结在这里,便于调动。   “不过,别看汛期我们这里挺热闹,平日,我们水利人做了多少寂寞而辛苦的工作,外人是很少知道的。”从事了水利工作20多年,邝业祥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水利人社会地位低,物质待遇低,但工作却非常辛苦。风吹雨淋、夜以继日地卷起裤腿巡堤是平常事;汛期来时,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平常事;以前没机动车的时候,骑着单车走遍40多公里的堤围进行检查也是平常事;家就在附近的村里,但洪水期间,连续一、两个月不能回家也是平常事。而且,就是连水利人的家属,也要紧密配合工作,洪水压境期间,水利人的家属不许有丝毫的“轻举妄动”:开商店的不能关门、开粮店的粮食不能提价,以免引起恐慌。因此,每到“五一”、“国庆”等节日,水利会等都有慰问家属这个“保留节目”,答谢家属们为配合水利工作所作出的大力支持。   每年的汛情到来,水利部门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洪水水位过了3.5米之后,干部群众都会被安排上堤巡查,实行全民防汛。但是,每到洪水僵持在一定时间后慢慢退却,巡堤大军退下前线后,浸泡了一、两个月的大堤往往在这个时候发生险情。因此,奋战在堤上一、两个月的水利人,虽然此时已时筋疲力尽,但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水利人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如泰山的职责。不过,有一点令邝业祥觉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各级领导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在调配防洪抢险物质、防汛人员等方面大力支持。而在防汛技术上,充分听取水利部门的意见,从来不搞瞎指挥。而越是这样,就越是令到水利人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作为一个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水利人,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邝业祥自诩已经练就了一身“看天”的本领,但是,经过广东省水利学校堤围专业培训的他,依然是十分尊重科学,连续多年,他“不怕麻烦”,每年都举行村干部防汛培训班,讲授塌坡、蚁穴、管涌等隐患的产生及预防,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防汛知识水平。对从事水利工作的干部和职工,也年年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质素。同时,近年来,为了提高水文、汛情的预测,加强预防措施,邝业祥还从广东省水利学校的毕业生中,招进了好几位年轻人充实五乡联围的水利队伍。   据有关中山市三防指挥部的预测,由于受到上游梧州水位较高,6—7月份雨量相对集中,突发天气比较多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的汛情比1998年小,却比1999年要大。因此,早在2000年4月份,中山市市长陈根楷就率领有关人员到莺歌咀水位站召开现场会,发出了今年的防汛指示。全市上下开始进入了紧张的防汛工作。   于是,奋战在防汛第一线的邝业祥又忙开了。                       此文载于2000年6月12日《香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