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93.16号台风纪实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黄俊良
[center][B]16号台风侵袭的情况和造成的经济损失[/B][/center]
1993年的16号台风,在9月13日生成时为低压,至16日2时在菲律宾北部成为热带风暴,逐渐靠近珠江口以西沿海,17日8时加强成为台风,并于当日10时30分在斗门至台山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台风路径经过珠海市的斗门,中山市,江门市的新会、台山、恩平,云浮市的新兴,阳江市的阳春,茂名市的信宜等6个市的9个县(市),后减弱为低气压。
中山市处于台风中心东半圆,受台风正面袭击,南部坦洲镇平均风力10-11级,阵风12级,东部平均风力9-10级,阵风11级,中北部平均风力6-7级,阵风9级。由于台风登陆时适逢大潮期高潮潮涨时间,台风、潮峰两峰双至,造成潮涌浪高,横门、磨刀门水道潮位全面超历史,打破200年一遇潮位。坦洲灯笼山水文位达2.65米,超过历史最高的1937年8月6日最高潮位2.5米,横门水文站水位达2.66米(历史最高2.58米)。全市普遍遭受狂风暴雨暴潮的袭击,学校被逼停课,公路上行走的汽车被吹翻,横门口海军炮艇及磨刀门水道的几百吨运载量的舰艇被抛上岸。
这次台风来势急,移动速度快,风力强,我省汕尾、惠州、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云浮等11个市37个县(市)不同程度受灾,其中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等市受灾较严重,据统计,我市各方面受灾损失情况如下:
(一) 水利方面。崩决小堤围245个,决口597处,长24.1公里,影响面积8.1万亩;漫顶堤围64个,受浸面积2.15万亩,塌堤69处,长度6.5公里,刮低围堤24公里,损坏水闸4座,损坏涵窦155个,冲崩渠道13处,长度14公里,水利总损失土方201.89万立方米,石方35.69万立主米,混凝土方2500立方米,经济损失8200万元。
(二) 农作物方面。全市农作物渍水面积达22.3万亩,其中禾田占13.2万亩,其他1.22万亩,菜地1.82万亩,蕉地5.85万亩,其他0.18万亩。经济损失达24327.6万元,其中水稻每亩损失50公斤的有7万亩,每亩损失25公斤的有32万亩,合计损失稻谷1150万公斤,损失产值1150万元;香大蕉损失面积6.6万亩,总产损失9.24万吨,产值损失1480万元;蔬菜(含草菇)损失面积7.2万亩,总产损失3.11万吨,产值损失4050万元,鱼塘崩塘面积1155亩,过刮面积6918亩,总产损失2120吨,产值损失572.3万元;甘蔗3万亩受不同程度危害,总产损失4.5万吨,产值损失810万元;畜牧死三鸟36.01万只,产值损失212.87万元;其他损失2532.02万元。
(三) 生产、生活设施方面。受浸圩镇3个,村庄15个;死7人,伤71人;吹坏房屋380间,吹倒房屋199间,吹坏工棚及其它1025间,倒工棚及其它2049间;受浸肥料711吨;供电23个变电站和123条线路发生故障,断高压线路44处,倒11万伏以上高压杆54条,断84条,倒断10000伏线杆151条,倒断低压杆1186条,损坏220千伏安变压器1台;邮电断杆517条,断通信电缆12公里,损坏用户线26公里,约损失资金4920.75万元。
以上共损失资金3.75亿元。
[center][B]抗风救灾行动[/B][/center]
面对16号强台风的侵袭,我市上下高度重视,同心合力,积极投入了抢险救灾工作,表现了众志成城保护家园的强烈责任心,同时也显示了我市水利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 三防指挥部决策正确、及时
9月16日晚上,市三防指挥部接到省三防办关于16号台风将于17日晚上至18日上午登陆的通知后,当时副市长简国森同志,坐镇市三防办公室,全面指挥防汛抗风工作,与水利局局长黄宗堂同志、副局长兼三防办主任林中汉同志、气象局局长黄祖岳同志,对台风的走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台风移动快(平均速度每小时40公里)的实际,按照星云图所显示的位置,大家一致判断这一台风可能提前于17日上午登陆。黄宗堂局长和林中汉副局长建议马上召开全市紧急电话会议。此时,已是深夜,彻夜未眠的简国森副市长镇定、迅速、果断地决定深夜2时召开全市紧急防台风工作电话会议,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着重指出要全力抗暴潮,确保人畜安全。这时,指挥部笼罩着一股紧张气氛,电话铃声一阵接一阵地响个不停,从16日晚到17日早上,指挥部连续发出了3介防风通知。果然不出所料,16号台风在17日上午10时30分登陆,正面袭击我市,风势之急,来势之猛是历史罕见的。由于三防指挥部决策正确,使我市各地及早地投入了防风抗风准备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台风到来之前,市领导亲临第一线防风抗风。市委书记谢明仁到城区片和张家边;市委常委、秘书长苏松勤到民三片;副市长吴锐成到南部片;市府秘书长刘玉池到沙朗镇;副市长简国森除了负责面上的工作外,还亲临张家边指挥抗风。台风登陆时适逢潮涨时间,潮借风势,汹涌浪高,张家边马鞍围崩决了,洋关水闸假孔被冲崩,二洲、小隐、灰炉、东利四个村受浸……告急的、求援的、呼救的,四面八方的电话汇集到市三防指挥部。当危困之际,人民想到的便是政府。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组积了五个工作组共16人分赴坦洲、神湾等沿海7个镇区协助抗风。黄宗堂局长率一个组到坦洲联围。17日下午2时30分,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全市人民合力抗灾,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各镇区领导除留家外,亦纷纷走上第一线指挥防风抗风。如民众镇党政领导亲自到险情易发生的沿海第一线指挥战斗,全镇共组织3000多人的抢险救灾队伍,人员、物资时刻准备好,当民众渡口所在堤段水位激增,出现险情时,镇领导身先士卒,带领预备役民兵及当地群众300多人,不顾危险,用沙包一层层加高围堤防水漫顶,完工后,又带领人员赶赴沙仔管理区抗风;板芙镇在防风电话会议后,镇领导连夜布置防风工作,台风到来时,当时党办主任梁深泰同志,为了蛉蜞塘水库的安全,确保全镇的供水,亲自带领一个小组,冒着11级以上的狂风,爬上水库坝顶检查险情;原南朗镇委书记卢君达顶风冒雨深入到沿海地区,与冲口门渔村的干部一起指挥和帮助渔村群众十分感动;当张家边洋关水闸出险时,原副区长阮剑航坐镇指挥抢险,从17日中午1时到晚上9时,直到水闸截流;神湾镇党委书记李达明同志亲自到最危急、受灾最严重的竹排管理区指挥防风抢险工作,他带领机关干部、村委、群众共800多人,顶着大风大雨,堵塞围堤决口、疏散村民,风后,连夜召开镇委会议,研究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并制定了复堤复产的具体措施,李书记一连几天时间,走遍了全镇的围堤,视察崩决围堤的损毁情况,以致小腿抽筋,失足跌倒,满身泥水。
(三)众志成城,抗风救灾
狂风暴雨,飞沙走石,第16台风如脱缰野马,横扫我市,全市党政军警干群众志成城,迅速投入抗风工作。
地处我市沿海的坦洲镇,在台风来临前,镇政府干部分头到各村检查防台风工作,当时任担洲镇书记的魏宏广同志和镇长李向阳同志,在大冲口水闸指挥防风抗风。17日早上9时左右,狂风卷起暴潮,拍击沿海大堤和水闸,大冲口水闸在狂风暴潮中险情不断发生,水闸假孔胸墙断裂,暴潮淘空堤脚,石堤下塌,导致堤面水泥板整块向堤外倾斜,大冲口堤段被暴潮冲坏300多米,新围广胜冲口崩基,暴潮无情地拍打着受伤的大堤,海水、雨水涌进办公室、宿舍,水深达0.8米,毒蛇在水中游弋……面对严重的灾情,镇政府迅速集结渔业、群胜、建新、永合、株州、南村等干部、群众300多人迅速上堤抢险,魏书记身穿短裤,与李向阳镇长指挥抢险,用三色编织布将冲损的大堤覆盖,由于编织布用量大,一时解决不了,干部、群众纷纷回家拿出编织袋、钊、铲等工具,奋力抢险,风大、浪急、潮涌,编织布用大杉绑牢,捆石压沙包,把受损大堤严密地覆盖,保护了大堤安全。据统计,坦洲镇受93.16号台风侵袭,1.3万亩大蕉倒伏折断,死亡4人,受伤11人,4只12寸挖泥船沉没,民房吹坏瓦面达200间,吹倒树木2万棵,大堤塌石方1500立方米,总损失3388万元。台风过后,镇政府在大冲口水闸召开了抗风表彰大会,对积极分子给予奖励,补偿干部群众自发带来抢险工具4万元,保险公司为蕉农的保险赔偿达300万元。
邮电部门积极做好防风会议的通讯传输工作;木材公司连夜从古镇将杉木松桩运往神湾作抢险之需;市人民医院在天气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坚守岗位,积极抢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救死扶伤的赞歌。17日上午,就为20多名伤员进行了救护。地处横门水道的中山港区在台风登陆时,水位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几百米的海堤在暴潮的冲击下多处出现裂痕,随时有决口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距离张家边渡口不远的中山边防检查站接到中山港区政府的求援电话后,火速派出一支由副站长郑悟同志为首,干部战士共63人组成的抢险队伍,奔赴险情现场,在中山港区副书记阮汉文等领导同志的指挥下,展开抗风抢险工作。干警们在冒着狂风暴雨,100多斤重的沙袋要扛到几十米远的地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在边防武警、当地公安干警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筑起了一条长20米,高1.3米拦潮堤,中山港区渡口的险情基本排除。
台风造成横门垦区溃堤11000米,26630亩农田变成浊浪滔滔的汪洋,但不屈不挠的围垦人没有被吓倒,风前撤离了在垦区所有施工船只和人员,全围垦公司没死一个人,没沉一条船。
地处磨刀门水道口的东风糖厂在台风侵袭中首当其冲,强风肆虐,又值涨潮高峰,围堤漫顶并多处崩决,糖厂万顿仓告急,强风把部分锌铁板掀翻,部分顶墙倒塌,广大职工干部奋不顾身,把几百吨仓存沙糖----盖好,保护了国家的财产。
在台风期间,还涌现一些干部群众不顾自身安危,冒险救人的事迹,如坦州的永合新围承受不住狂风巨浪的冲击,崩决多处,500多亩新围被潮水全面淹没,围内有的居民慌忙逃避,有2名小孩被卷入水中,坦南村村民梁九、梁桂安、潘瑞安3人,冒着12级飓风和大浪,扶着大杉几经辛苦,将2名小孩从水中救起。当得知小孩的家长亦遇险时,他们又和村干部、民警冒着生命危险坐机艇四处搜索失踪者。
[center][B]灾后复产,重建家园[/B][/center]
台风过后,全市各镇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市三防指挥部召开电话会议,号召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群众振作精神,迅速做好堵口复堤恢复生产工作。
市农口各部门根据各地情况,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轴心,指导农民恢复生产,提出冬种秋植,减少香蕉面积,扩大鱼塘与蔬菜等一系列办法;市农行、信用社在当时信贷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安排贷款4000万元,灾后20天,已发放专项贷款2000万元;受灾重的横门围垦,在灾后24小时内,组织了2500名抢险大军,茅竹5万条,沙包16.4万个,竹围2300个,110艘运输船,21艘挖泥船,20艘自卸沙船,连夜抢修线路,恢复石场的生产,要求10个石场每天出石2000立方米,横门3000亩、烂山围、西三围及西一、西二、东一围等在灾后48小时内堵口止水;供电局出动600多人抢修队伍,迅速抓好线路抢修,全市变电站及近100条送电线路在台风登陆后当晚全部恢复供电;邮电局出动近400多人的抢修队伍,仅用2天时间,全部完成通信抢修任务。
[center][B] 水利达标建设显示了作用[/B][/center]
16号台风的风力和水位均超过我市水利工程的设计防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市沿海各主要围堤,如民三、坦州、张家边等大堤,都顶住了狂风恶浪,保住了围内大局安全,全市万亩以上围堤有险无患,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提出水利工程防洪达标五年计划三年完成的号召的正确和及时。当时的民众镇在达标工程任务重、而且大的情况下,迎头赶上,完成全围的防浪墙工程,而且在受浪堤段全部增加了二级?台,水闸进行加固,使全围石堤除丰?围堤段约300米破坏严重外,其余??甚微。
这次台风暴潮创历史记录,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党政军警干群共同努力谱写了一曲抗台风暴潮的胜利凯歌,使我市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显示了坚实的水利基础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战,抗灾抢险,救灾复产的积极性,以及三年水利达标,大抓水利基础事业的巨大作用。
根据黄宗堂、林中汉同志口述整理
200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