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顺大围的一次抗洪抢险实况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司徒洪
1962年6月28日至7月12日,中山县遭受了特大洪水袭击。之前我们接到中山县水利部门的紧急通知,说西、北江洪水突涨,要求各地立即组织防洪工作。那时我在小榄任区长,负责主管全区农业,深知防洪抢险工作乃关乎民众生命财产的头等大事。区委闻风而动,分工我去中顺大围西堤海洲、古镇公社防洪地段;陈惠仁书记和周社九副区长则负责小榄、鸡笼等公社的围堤地段。我们各就各位,立即到防洪前线指挥战斗。首先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马上组织青年民兵上堤巡逻,同时筹务资金和防洪物资,以应急需。
中顺大围是中山和顺德两县于解放后共同建立的联围。全围总面积有700多平方公里。有耕地51万多亩,人口64.1万一多。其中属中山的耕地44.82万亩,人口57.82万包括小榄区的古镇、海洲、小榄镇、鸡笼、五埒以及横栏、坦背、港口、郊区、沙溪、大涌、沙朗、板芙、张家边、环城、石岐等地区公社。围内有大量稻田、甘蔗、鱼塘、蚕桑、果菜等耕地;还建有大量工厂、企业、商业。居住人口集中,也是当时中山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我们接到命令以后,马上组织数千群众上堤,日夜巡逻。6月30日,莺哥咀水位急剧上升至4.39米,是历史上最高的水位,情况非常危急。到了中午,在西段的海洲水闸附近出现了险情,那里有数十米围堤内坡开始裂口下沉。因围堤脚下有数口大鱼塘,那时高水位浸着,使坝脚泥土逐渐疏松,而外面洪水压力越来越大,内坡顶不住,故此塌坡下沉,而且裂口越来越长,几小时后变成为数百米长的险段出现。浊水裹夹泥沙从多处裂口中喷出,这是崩围的危急信号。
区委领导班子,那时只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铁了心要与围堤共存亡。在紧急关头,我们从容指挥,密切依靠群众,依靠水利技术人员。当即在围堤一召开了紧急大战地会议,定出抢险方案并即行实施:(一)发动广大群众,增强防洪信心。区委领导表决心,要千方百计保住大围,号召干群同心,协力投入抢险。同时亦作好另一手准备,万一大堤崩决,迅速转移海洲10000多名群众进入高地;(二)采纳技术人员提出的开沟引渗方案。在漏渗处开通一条小水沟,放入石仔、粗沙、把渗水引出,不使围堤“饱水”。渗漏浊水经过沙石镇压过滤,逐渐变清,使险情有所转机;(三)立即动员海洲3000人上堤担运沙石泥土填塘,将100多米长的塌坡坝脚的鱼塘填高2米以上,以除去堤脚积水,稳住泥沙内移;(四)马上组织打桩队在险段堤下打杉桩数百条,再用泥围树枝等拦塞泥土,以加固堤脚;(五)加强对其他险段的监视,要求各个水闸的值班员每小时报告一次汛情;(六)分工一部分同志抓后勤工作,保证上堤的群众有饭吃、有水饮、有医生上堤看病,灯光全夜照明。那时确是千军万马,上下一心,说干就干。那感人而壮观的抢险场面,难以用文字表述。经过两天两夜紧张而艰险的战斗,终于保住了围堤。
在小榄方面,同时也出现了福兴段的险情。有百多丈围堤脚下是区鱼苗场的鱼塘,塌坡非常严重。更糟的是附近没有泥土可取,一时束手无策。后来区委领导与小榄镇广大居民想出办法,动员各家各户在小榄镇内街道横巷收集石块、砖头、瓦渣;在小榄镇距离福兴险段有四、五公里远,收集了的砖头、石块、泥土等如何快速运应急使用?后来还是群策群力有办法,在竹围大队后面的鱼塘处打开缺口,一口鱼塘通一口鱼塘地连通水运。那时不顾各塘的鱼走乱,防洪抢险要紧。用千多只小艇,把砖头、石块、泥土搬运到险段,抛下塘中顶住围脚的塌坡。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险段转危为安。那时交通环境和物质条件较差,我们只能土法上马,以大无畏精神开展群众运动,进行大兵团作战,与洪水硬拼,终于保住大堤,取得了胜利。
当时我们小榄区出动了50000多名群众,坚持到7月3日上午8时。由于小榄对面河的五乡联围决口,在东凤同安麦才社段崩堤,洪水马上向东凤、阜沙等地区泻去。堤外水位马上下降,中顺大围的险情也就逐步减轻。但是这次洪水给中山带来了严重损失,据中山市水利志刊载:“7月3日上午8时,遭受洪水袭击,正值农历六月二涨潮,莺哥咀水位4.39米,是中山有水位纪录以来最高一次,当时民三联围,特沙联围均决堤,全县大小围堤决口有98处,受淹禾田面积2.9万亩,损失稻谷有1184万斤。”对小榄区的记载有:“西江水剧涨,中顺大围小榄福兴段塌坡,附近农民和小榄镇居民日夜出动抢救,古镇海洲堤段亦出现塌坡,经抢救后转危为安。”
当时中山县委在沙口设立防洪前线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和县水电局长坐镇指挥。当年两次洪峰先后出动5.6万人次,共用劳动力27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010立方米,土方42000立方米,防洪用杉150立方米,泥围4800个,麻包64100个。
自从这次抗洪斗争胜利以后,中山县和我们小榄区委亦召开防洪抢险总结会议,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在当年冬季大搞水利时,我们小榄区委提出要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去规划中顺大围的防汛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凡是在大围基下有鱼塘的地方,要进行填塘固基,还规定由堤脚开始要加阔基脚外15米,一般要比鱼塘水面高出2米。
(二)对大围内、外坡的坡比要求,内坡要有1:3,外坡要有1:2的坡降。
(三)在险段方面,冬季水干时进行抛石,加固外坡,以挡洪水直击泥堤。
(四)将古镇的?口闸、江头?闸和小榄横海水闸加建二度闸蓄水,以减轻大闸压力。
在解决合理负担问题上,以田亩、人口按比例分到永宁、五埒、鸡笼、古镇、海洲等五个公社,并且还决定在春节前全部完成。秋收后各公社社员群众立即上堤,马上掀起了千军万马搞水利的热潮,元旦前全区提前完成了任务。县委召开了水利总结会,表扬了中顺大围小榄区段的防洪水利工作做得好。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中顺大围的面貌大大改观。并以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来加高培厚大堤,全部水闸经过修建加固,堤上建了水泥公路。大围还经过1994年的特大洪水考验,安然度汛,确保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省的表扬,这是我们中山人舍得投资搞水利所值得骄傲的地方。
写于1999年庆祝国庆50周年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