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彪创建沙涌公园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悦生
马应彪(1860——1944),香山县仁良都沙涌村(今属中山市南区)沙涌村人,1880年赴澳洲谋生,其后在香港、广州、上海和澳门等地创办了先施公司,从1915年开始,其商业网络遍及国内10多个大、中、小城市。他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曾先后任广东都督府庶务长、财政厅总参议、广州红十字公主席、中山县(模范县)财务主任等职。
民国7年(1918年)马应彪及其支持者对建设公园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有鲜明的认识。马应彪认为:“盖公园之设,有调剂空气之功,裨益于公共卫生者非为浅鲜”;“都市中之公园,是供给清新空气与市民之窗户,无公园之都市,宛如无窗户之家屋,吾人居之,于卫生上实有大害云,是则公园宜设在人烟稠密之区也。”(见民国10年刊行的《沙涌公园及幼稚园成立始末记》)
为此,马应彪于同年6月18日晚上在香港住宅内举行思亲纪念典礼的时候宣布:决定捐出白银5万元建设沙涌公园。到会乡亲热烈响应,即晚制订了《筹办简章》,并希望乡亲朋友大力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马应彪为了把公园建在人烟稠密的地方,选址在沙涌村内大祠堂面前之地,拆迁屋宇20多户,增加6000多元的开支亦在所不惜。经过两年多时间,公园已建好。在公园建成的同时,马应彪立下遗嘱并向政府备案:“公园成立后即作为沙涌永远公产,日后应彪子孙及乡人均不得盘踞变卖……”
公园内种植各种树木与花草,如塔松、夜合、白兰花、杜鹃、兰花、菊花等,建有浴池、亭台楼阁,沿途盖搭花棚,鲜花盆景,陈列两旁,同时把有百年历史的沙涌闸门(在公园前面)、南溪闸门(在公园之西)重修。公园面貌,正如当年香港上海水火保险公司祝词中所述:“园之主,非一已;园之宾,非一人。园之中,草木青葱;园之地,式如欧美。后而前,水秀沙明;仰而俯,鱼游鸟舞……”在该园八角亭有联曰:
[center]辇路野花迷,何处是帝子行宫,侍郎故宅?
名园春色早,此间及琅环福地,模范新村。[/center]
令人想起宋末沙涌人马南宝迎护宋帝?的历史故事。
民国10年(1921年)3月1日,沙涌公园举行开幕典礼,参加者有数千人,其中军政界有师长魏邦平、香山县县长陈乐宾、团长魏觌明等。广州岭南大学、香港侨商会、上海灵生工艺学校和县内政府机关、商、学、医各界、慈善机构、教会、乡绅等单位及个人送来祝词共有200多篇。
马应彪捐建沙涌公园还有一个想法:各乡公益之所未备者,而我乡独月之,是沙涌实可称为模范乡矣。为了长远地把公园管理妈,马应彪亲自组织人力,先后制订了《公园规条》(共14条)、《沙涌公园游览规则》(共9条),使中山首个由私人建造的公园得到很好的保护,美景长留。延续至今,公园内容虽有所更迭,但仍是南区人们休憩游乐的好去处,惠及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