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的不屈传薪者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徐作生
最近,”19世纪下半叶华人在开发美国西部所作的历史贡献及中美关系”国际学术大会在上海宝山宾馆隆重举行,近百位中外学者聚会座谈研讨。祝酒会上,当大会执行主席向大家介绍了美国旧金山著名社会活动家、资深华裔教授黄作述先生及其太太、儿子、儿媳、女儿、未过门的女婿一家6口同时出席会议时,全场起立,向这一家子服以热烈的掌声。此刻,身着蓝布上衣、满头银丝的黄作述教授将一部《旧金山唐人街200年历史》电影纪录赠给大会。
黄作述教授祖籍广东中山县(今中山市)。1929年春,他的父亲、28岁的黄梦国为衣食所迫,携着新婚的事子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西部旧金山附近一座濒海的小村圣卡罗(Sancarlos)谋生,原指望能稍有积蓄之后,即回国还乡,谁知这一去就再难归根!
刚开始时,黄梦国为村中一个果园主当厨子,兼顾果园园艺活。他在广东乡间已熟番茄和蘑菇的栽培,在做好厨工活的基础上,工余别出心裁,研究园艺,后来培植出的番茄的蘑菇,果实肥大,做菜鲜美,由此博得园主的好感,有了安身立命之处。然而,在30年代,华人在美国生存已是十分不易,更谈不上得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授了。那时学校规定不得开设华文课程,以致许多华裔学生根本不知道其祖先在参与开发美国西部时遭受磨难的历史。
1959年,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黄作述开始在旧金山大学研究美国少数民族总是。他深感作为一名华人学者,应该为全美华人阶层享受华夏文化传统教育而尽责尽力,查找档案,以大量历史事实,写出了许多有说服力的论文,阐述华人帮助开发美国西部,在铁路建设、金矿开采、农业生产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所建立的不可磨够的历史功绩(据悉,今年10月,旧金山大学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亚裔美国人研究系成立30周年)。
一次,他为寻找19世纪初17万多中国移民在美国某一岛屿入境时所遭受的非人遭遇的历史档案,连续一个多月跑图书馆研究史料,翻阅了数百万字宗卷,最后终于在一份档案中查到这样一段文字——“天使岛的经历:从1910年到1940年,在17.5万名中国移民中,大部份都是通过天使岛入境美国的,在那里经历的面谈给人留下了非常消极的记忆……”
读到此,黄作述激动不已。为了寻找确凿的证据,他星夜兼程,赶赴那个当年被称为天使岛的地方,进行实地斟访。
黄作述深深懂得,这些早期华人在美国华人创业时所经历的辛酸生活和忍辱负重的境遇,在白人编排的教科书里是不可能找到的,必须争取把它纳入华文课程,让许许多多第3代、第4代华裔学生受到教育。于是,他利用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的合法身份,开展各种社会活动,通过正当途径,争取华人子弟享受本民族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黑人领袖马丁·路擂·金博士非暴力斗争方式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于是,在他的带领和参与下,华人社会团内外掀起了反对种族歧视、社会不公正和贫困的斗争。这次的学生运动高潮震撼了全美,各家报纸纷纷予以报道。
黄作述几十年来为传播华夏文化而不懈地努力工作。他经常在美国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华人地位、权利及发展方向作出评述,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受到人们的尊敬,被广大海外子誉为”华夏文化的不屈传薪者”。
(原载1998年7月23日《广东侨报》,编者稍作了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