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世界名厨杨贯一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国瑞  
  香港富临饭店董事总经理杨贯一悉心钻研,特制鲍鱼,在世界饮食业美食世界中,独树一帜,荣获“鲍鱼大王”美誉,成为世界御厨协会会员、欧洲名厨联盟亚洲区会长、法国美食会中菜顾问、法国蓝带美食会会员、法国传统烹调艺术协会成员和法国美食大使,荣获法国蓝带勋章、法国烹饪学院文凭、瑞士美食烹饪学院文凭、国际杰出人物奖状和国际传记人物勋章。1991年,他被法国一家著名机构冠以“国际杰出风云人物”头衔,并载入《世界名人录》,次年4月又被法国蓝带美食会授予蓝带厨艺长和蓝带传统高级厨艺师两项荣衔。因此,有位旅美华侨书赠杨贯一八个字“阿一鲍鱼,天下第一”。杨贯一却说:“这是中国的第一,中国人的第一(笔者认为是指厨艺)。”他的回答既肯定自己,又不炫耀个人荣誉。他还担任了中山市总商会名誉会长和中山市饮食业商会名誉会长。   杨贯一是广东中山人,今岁年届花甲。父亲是一位农村教师,母亲当年不顾爹娘放对而坚决与比她大20岁的这位农村教师结婚。他的爹爹后到上海大新公司出任经理。她与丈夫亦随之赴沪。“九。一八”事变后,夫妻回到中山。杨贯一出生与动荡年代。父亲为他命名贯一,奶名阿一,说“古人云:吾道一以贯之”。但阿一本人,直至年届而立,仍未知此名出自何典,视作天书不解,到真正成为工商界经济界人士时,才悟出来:做人要贯切始终,一生正直、奋进;不要半途偷奸耍滑,自有正果。 抗日战争的残酷年代,阿一已添了两个妹妹,而母亲与阿一父亲离异别去。父亲再娶后妻,将阿一三兄妹寄养在祖母家中。这位老奶奶,原无恒产,此时经济枯竭,含着老泪将三个小孙送入教会孤儿院。小小幼童,喝冷水,躺木板,吃一点点稀饭,睡不着就幻想有一顿美食,但现实是美梦不成而两个妹妹饿死了。   抗日胜利后,阿一与老奶奶相依为命,艰辛度日,总算入过小学三年。1948年,老祖母将筹措来的50港元交给年仅十六的阿一,叫他出外谋生。家无田地到何处寻找生活出路呢?阿一听说香港比较容易求职,就抱着闯一闯的心理,挥泪别老人,到了香港。   杨贯一先在香港大华饭店做杂工,擦桌椅,搞清洁,什么都干。大徒欺生,甚至寻衅打人。他开始领略到无依无靠的滋味。捱了三年,他应征转到新乐酒店做冲水小工。时逢朝鲜战争爆发,大批外来人口涌入香港,二三百人应征,仅杨贯一一人录用。他低头默默干了七八年,后来被罗士达酒店聘请过去担任营业经理。此间,他又领略到香港社会的世态炎凉。他专业是写菜单,表面上,职工服从上级委派的领班,背地里却有人(尤其是未得提拔者)把菜单弄至不翼而飞,或厨房出菜、上菜与顾客所点的不符,阿一因而遭到顾客埋怨、迁怒及斥骂。他只好一再赔礼道歉,还要向上级婉言解释,以求个“面面俱圆”。一场又一场风波总算都平息了。他思忖良久,为保工保饭碗,不能总是在出了差错后才对某些人员采取硬顶撞或软求情的方法去应付,便强迫自己苦练本领,做到“流水菜单心中放,不被恶汉弄手脚”,勤步穿梭于大堂与厨房之间,用“勤”抵挡不愉快事情的发生,终于在酒店中站稳脚跟。   杨贯一认为人生无坦途,而人生应该有作为。眼见香港九龙七八千家大大小小餐馆酒店茶楼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成本费用大,装修宣传费更大,什么“新潮流粤菜”、“日本料理”、四季火锅、生猛海鲜、野味蛇餐,附加代泊车、大赠送、有抽奖,到头来还是打平平,标新立异的海鲜餐馆霓虹光管触目借是,群众还视作等闲,阿一则另有想法。   中国人素来对食很讲究,创造了汉族烹饪文化,尤其是粤菜厨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华人一向以鲍参翅肚列为上品,但制作功夫不是个个借能。阿一就以鲍鱼为主,反复研究,终于做出味鲜、肉嫩、色泽润美、归真原型的鲍鱼。他素来勤俭,略有积蓄,即设“富临饭店”,由他任董事总经理。未几,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赴港探亲旅游者日增,旅游业日渐兴旺。享有亚洲“四小龙”之一和“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饮食业比以前更旺。面对五花八门各出新招的竞争,富临饭店股东意见出现分歧,有的主张装饰外表提价谋利,谓之“环境享受价”;有的反对又拿不出意见。阿一说:“你们要急功近利取快钱,我要富临饭店的名誉,相信顾客能鉴别。”并亲向员工尤其是厨工授艺,化解“同行如敌国”的不利因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主张人家少做不做的,我做,选择费时费力费精神的偏门生意——鲍鱼为“主菜”,下大苦工。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后,美味的鲍鱼使富临饭店顾客日增。顾客是活广告,富临饭店发展到座无虚席,每天数十桌顾客基本上是为品尝阿一鲍鱼而来。为此,鲍鱼一定要供得上,决不可偷工减料。他出身贫贱吃过苦,过去,曾经梦想过吃一顿“美食”。今天,顾客在和平环境中,选择入店来享受美食,其中有经济价值交换含义。他认为一定要使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下次再来,次次满意。因此,他宁愿睡不足,休息少,也严格要求,决不马虎。阿一鲍鱼,由阿一选料。他选购日本本州北端青森县鲍鱼。本州与北海道间隔乃一狭窄海峡,称为“津轻”(樽颈)海峡。西是日本海,东是太平洋,水质清澈无污染,所产鲍鱼是上品。青森县气候不潮湿,阳光充沛,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干冷晒鲍期,次地产鲍此地晒,经去壳、淡水洗净、煮、阴晾干,再交替反复多次晒,能保持原味。至于制作烹饪又另有诀窍。杨贯一必用瓦煲和碳火煮之,必用老鸡及排骨熬浓汤配之,按照“原鲍”要求掌握时间,烹制过程有分寸,回复原形上碟。港澳台同胞的鲍鱼嗜食者多是吃大鲍餐,每席1万港元;有的是吃主菜鲍鱼餐,每个鲍鱼1000港元。   鲍鱼味鲜,有食疗价值,滋阴养颜,润补而不火燥,可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能养肝明目,且无胆固醇,为世界美食家所推崇。选料有了,技术有了,要在饮食之林长久保持优势,用杨贯一先生的话说,就要“决不苟且,精益求精,持科学态度,更上一层楼”。他的富临饭店,顾客盈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等国家领导人,也是他的贵客。   杨贯一先生乐意公开炮制鲍鱼技术,90年代初,曾在香港亚洲电视台公开表演。他每年有两个月时间是奔波于世界各地的。新加坡与泰国举办“香港节”(三地电视现场直播),他被推举为香港美食节代表前往献艺。他还应邀到台湾表演厨艺多次,大受欢迎;又应澳门中旅社邀请前往主勺,贵客盈门,令当地增加旅游收入百万元。他曾到澳洲献艺,至于到法国之多,更不在话下。   但杨贯一先生始终心系祖国,挂念家乡,多次到北京、上海、南京和家乡中山市等地公开传授烹调鲍鱼技术。1986年4月,他应邀赴京,先后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烹饪。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国务委员谷牧、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外交部副部长周南等中央领导人品尝了“阿一鲍鱼”后都夸赞不已,并为他签名留念。港商包玉刚宴请邓小平,其中一道菜是阿一的徒弟、在全国烹饪大赛中以一道鲍鱼(菜)夺得金牌的小马做的鲍鱼。席间,邓小平高兴地说,只有改革开放才会有这么好的鲍鱼吃。   杨贯一先生以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有一次在京抽空一游,再等上天安门城楼之前,售票员要他购买外宾票,他很不高兴地对售票员说:“钱,我可以多付,但我要告诉你,我不是外宾,我是中国人,你应该知道!”他到各处,都说自己就是中国人,回到内地,称他为“外”,就有反感。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原眺,久久凝视。他忆起童年的孤儿院时两个妹妹饿死,自己梦想过有一顿美食,对比今天能够为祖国、为美食界作出贡献,感慨万千,刚才的不满意变为笑容满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9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