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乐善好施的旅美乡梁观锐先生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梁耀中  
  梁观锐原籍中山市南蓢镇麻东村,父亲梁桂木是旅美华侨。1921年,梁桂木回乡,凭媒娶南蓢镇茶东村陈尊五之长女 陈鸣瑛为妻。陈尊五曾在清朝考取副魁,生下一男八女,世代书香。陈鸣瑛与孙科夫人 陈淑英是同族姐妹,知书识礼。梁佳木、陈鸣瑛婚后感情甚笃,次年生下梁观锐,梁佳木就回美国去,留下妻儿在乡。陈鸣瑛依靠小量外汇和替村人缝制衣裳的收入勤俭持家,抚养儿子,并言传身教,经常给儿子讲解助人为乐、爱祖爱宗的道理。1933年,她携带儿子赴港谋生,寄居其八妹处。其间做工收入微薄,生活不稳定,艰苦度过四个年头。及子长大,求其兄陈栋梁设法带梁观锐赴国三藩市谋生,获答允。观锐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懂得勤俭节约和处世之道,赴美国勤奋工作。1938年,观锐在三藩市州立大学半工读。1939年,陈鸣瑛赴美国和儿子共同生日,一起耕种果园,有了积蓄,先行购置一楼居住,继而开设制衣厂。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梁观锐适龄应征入伍,参加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因美国经济萧条,制衣厂被迫停业。战后,梁观锐复员。  1947年7月,梁观锐和母亲回乡探亲祭祖,在此期间结识了南蓢镇南塘村华侨简简秋社之女简锦容,在短短时间里结了婚,同年偕妻回美国。观锐被安排在邮政局工作。  1949年,观锐和母亲转到美国屋仑开设杂货店,由于经营宗旨诚信可靠,颇受顾客青睐,因此生意兴隆,盈利客观。1961年,陈鸣瑛到香港,但因中美未建交,故不敢回乡,在港购一楼房,以做他日回乡时的驻足点。她还每年到中、南美洲旅游一次。  1974年,观锐和母亲再度回三藩市开设制衣厂,1977年增设分厂,继续扩大厂房,业务发展迅速,遂成为富商。   1981年,陈鸣瑛首次回麻东村和茶东村探亲,宴请两村父老和亲友,畅叙乡情。他在祖家茶东村捐建侨联两层大厦一座,并捐赠日产丰田12座旅行车一辆,又在麻东村捐资安装电灯电线,修建水泥街道,在该村开了华侨支持家乡建设的先河。 简锦容不愧是梁观锐的贤内助,对丈夫的事业鼎力支持。制衣厂虽是独立经营,但夫妻俩甚勤奋,凡是亲力亲为/在工业界中成就出众。1982年,夫妻俩对已有业绩感到心满意足,而儿女已长大成才,各自创业,仔肩已却,遂将制衣厂结束,稍作休息,享受晚年之福。   梁观锐的母亲长期的教育和熏陶下,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厚的爱,1983年,他几次带领全家及美国的女婿回国观光,回乡探亲,首先在家乡麻东村建造一间三层楼房,二、三楼采用西式装饰,楼下采用中式装饰,古色古香。其次帮助本村和外村戚友建设楼房多间,还宴请全村父老、教师和戚友。一次笔者采访他时,他说:“我还要继续帮助戚友建屋。”对于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他每次回乡都解囊捐助,计捐云衡中学三间课室建设费6万元,捐建麻东村侨联两层大厦一座,捐资将茶东侨联大厦加高一层,捐建公园两个,还修桥整路,修葺祖祠,捐赠发电机组和其他物品。他重视家乡教育事业,每年固定发给麻东小学奖教奖学金。简锦容则负责南塘小学的奖教奖学金。观锐对家乡的文化事业同样关心支持,赞助《南蓢乡音》印刷费,每次数额3000元到一万元不等。   对旅居国,梁观锐也献爱心,乐善好施。当美国三藩市发生强烈地震时,他来信对笔者说,准备捐一笔巨款救灾。有一年全美“医院周”,东华区医院是华人社区唯一的医院,举办了一系列的医院周纪念活动,有表扬医生的“医生日”,有特别为护理人员而设的“护士日”和“职工日”,对有贡献者进行奖励。梁观锐捐助奖励金1万美元。华东院长李兆祥、医师郭家麟代表医院接受捐款时称:“梁观锐现年70余岁,育有7名子女(大儿国始,二儿国盛,三儿国祥,四儿国威;大女庆玲、二女绮玲、三女美玲,均已成家立业),并有13个内外孙,都是在东华医院出生,逢募捐活动他都解囊相助。”   梁观锐事母至孝,百般依从。1983年,陈鸣瑛在香港暂住,晨起不甚跌倒,伤及头脑,不醒人事,经送医院抢救,仍昏迷不醒。观锐闻讯,即携同护士急从美国飞港,回程订购11个飞机座,送母返美国就医。其后,陈鸣瑛治疗达6年之久,但终于无效,于1989年8月13日病势,安葬于三藩市西人坟场。   梁观锐于1991年7月8日在美国三藩市病逝。在病危中,他仍念念不忘支持家乡建设,嘱其妻以港币4万元捐建南蓢医院,以港币2000元捐助《南蓢乡音》,以美金5000元捐助南塘村建侨联大厦。临登天界尚为善,世间哪得几回闻?简锦容给笔者一信说,观锐帮助家乡事业的心愿还未完成,甚为遗憾,并说她很忙,因为过祥和国威添了BB,要照顾孙儿,有空一定返乡与各位见面。   梁观锐一生艰苦奋斗,事业取得成就,对旅居国和祖国家乡都献出爱心,作出贡献,临终前还深念故土,其高情厚谊,内外乡亲将永记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