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澳洲华裔法律家麦锡祥律师
在本世纪初期的30个年头当中,如果你是旅居澳洲的华人(或是后代)的话,一定会知道麦锡祥其人其事。 同时,从你的心底里,一定会发出由衷的敬佩和骄傲的赞许:“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前辈。” 麦锡祥究竟何德何能,享有如此的尊崇?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律师,不过,他是在澳洲执行法律业务的第一华裔律师,开风气之先,举世无双。 麦锡祥具有爱祖国和爱华人的热诚,在白澳政策厉行苛刻条例之下,挺身而出,为侨胞争取权益。抱着大无畏精神,勇往直前,打破了中国人“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这种自私自利的传统观念。 如果现代的术语来评判、称誉麦锡祥是民主自由的斗士的话,的确贴切之至。综合其一生,致力于沟通澳洲和华人社会工作,高度发挥协调的功能,贡献良多,厥功至伟。后来中华民国成立,委托他为驻墨尔本的总领事,懋德懋功,用得其人。 麦锡祥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80年,诞生于澳洲墨尔本,他父亲是麦阿杰MARKAH KIT,早年来自香港,以开荒垦殖为生,积多年的储蓄和锻炼,改行从事杂货商店,由于经营有术,家道丰裕了起来。 麦老先生虽身在异邦,事业有成,但是心存祖国,常常以忠孝仁义训勉子女,以爱国爱人为立身之本。 麦锡祥幼受熏陶,富有正义思想,勇于抱打不平,当升入墨尔本大学攻读的时候,他选择了法律作为主科,许多乡亲父老认为有异常规,中国人在澳洲靠法律谋生,简直是字寻绝路,无法立足的,安能生存下去?但是,麦氏的见解与众不同,深切明了在西方民主国度创业,以遵守法规为先,善于运用法规的优点和力量,始能够在澳洲社会和别人争衡制胜,取得主动。 1901年,麦锡祥刚满21岁,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律师资格,雄姿英发,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光。 那时,张卓雄牧师正在发动向澳洲政府当局抗议,反对《限制移民法例》的不公平待遇和种族歧视的偏见。麦锡祥毫无保留地竭诚支持,共同并肩作战。虽然数次上书,均告失败,但他们两人的友谊,因此而日增,因为志同道合的知己,从此精诚合作,关切互动,悉力为华人争取权益。这样的风高亮节使中华民族的声誉大幅提升;使人类仁爱的精神发扬光大。 1930年,鸦片大量涌入澳洲,华人受害至为严重。麦锡祥为了强化张卓雄牧师所倡导的禁烟运动,也联合了一班同道,组成了戒严会,桴鼓相应,表示大力支援,接受这艰巨的挑战。经过了一番挣扎,获得完美的成果。这禁止鸦片入口的运动,充分反映上一辈的华人确有自觉、自律的品德,写出一页可敬可颂的史诗。 [center][B]组积中澳联合会 对抗工厂法令[/B][/center] 1906年,麦锡祥律师的名望已蜚声鹊起,远近皆知,当中澳联合会创立时,他被选为第一届会长,受大大众的推崇和尊敬,成为华人社会的中流砥柱人物。 中澳联合会SINO AUSTRALIAN ASSOCT、LATION并非普通社团,与宗亲会、同乡会的性质有所区别。这联合会以澳洲的土生土长华裔为基干,主张中澳文化交流,积极公开向有关机构(例如澳洲宗教社团、妇女协会)取得联络,引为声援。 还有,吸收澳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知识,以求改良进步,放弃了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 中澳联合会成立伊始,便遇到第一个棘手的挑战,就是反对政府通过一项“工厂法令”。 这法令,是禁止澳洲华人(包括土生华人)申请牌照,开设工厂制造家具。 有人疑问,在那时代华人何来会有工业? 细说起来,前因后果,也可以说是旅澳先人的奋斗精神,创出奇迹,反映我们“龙的传人”在任何艰苦境遇下都可以适应,可以生存下来。 19世纪初期,澳洲的华人全是受雇而来,从事开垦劳作,人数不多,且散居各省,是以澳华关系毫无影响,且相安无事。 1850年后,黄金发现,大量华人涌入,最高峰时,共达4万人之数,且集中在金矿区。 因此,引起白种人的误解、嫉妒和仇视。排华的运动,风起云涌;排华的法令,也日益严厉,作出种种苛刻和无理的限制。 那时,华人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落叶归根,返回祖国,另图发展,这是大多数人所走的途径。 维多利亚省,有“新金山”之称,华人最多,据调查,1857年,华人有25424人。但1901年(即联邦政府成立后),华人仅得6247人,由此可见,外国的月亮,未必比祖国圆。 二是留在澳洲的华人各自谋生,改行转业。稍有资金积蓄的创小工业,开杂货铺,经营食堂或洗衣店;有些人自食其力,种田种菜;有些人出卖劳力,以血汗博取半餐一宿。 在各项行业中,以小工业最为成功。所谓小工业,就是制造家具用品。当淘金期间,来自国内的先贤,通晓木工劳作,擅一技之长者很多,当日为同伴制造木箱木盒,作为储物的用途,并为公诸于世。 改业之后,他们初期抱着试验性质,制些木桌、木椅等小型用具,向白种人的家庭推销。由于取价低廉,适合大众的需求,而且制作精致,坚固耐用,货品更受到顾客的欢迎。还有,他们善于模仿,可以按照指定的样子、尺寸、大小来制作,迎合定货人的心理,加上交货日期快捷,决无延误,一切的一切,比之澳洲白种人木匠技工远胜多筹,真真正正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地步,深受好评。 因此,华人制造木工应运而生,由个人的经营而进化到合资公司。销路范围由门沽到批发,畅销四乡。顾客方面,上有达官显要,下有普通用户,都乐意惠顾。 华人制造家具工厂大行其道,创出高额记录。据调查,全盛时代(即1912年),新南威尔斯省有862人从事木工生产,维多利亚省也有818人,而大小制造厂共达175家之多。 如此辉煌业绩,固足自傲,可惜后来全部停顿而烟消云散,不能在澳洲立足,可知其原因? 这就是“工厂法令”所导致的恶果,也是本文主角麦锡祥律师领导华人群起反抗的苛刻法令。 由于华工克勤克俭,造作精巧,那些白种人木匠无法竞争。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工会出面,运用政治压力,假借法律权威,对华人的工业刻意破坏。 1896年,维多利亚省议会通过了《工厂和商店条例》,专门针对华人的家具厂商。 在这条例里,规定华人所制出的家具必须盖上“中国工人制造”的图印,以资识别。其目的是要白种人顾客注意,不要买华人所制的东西,提倡国货,名正言顺。 可笑的是,世事变化,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反效果。白种人却不约而同,专向有“中国工人制造”图印的家具下手。因为这种产品才是真货,不会假冒。遂令白种工人所制的用器无人光顾,生意一落千丈,作法自毙,自食其苦果,确是一个很有讽刺性的趣闻。 工会又指控华人工作时间超过政府的规定,而厂方所发的薪金过于低廉,触犯法例。 但经过调查结果,并非事实。因为,华工的酬金多少,是以每日制作的件数为标准,多做多得。老练的技工,一日所得反超过政府所厘定的周薪。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控诉、他们的诡计阴谋都无法得逞。 19世纪70至90年代的一段岁月,正是澳洲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光,人民生活宽裕,消费力强,间接促成华人制造家具的生意。因为白种人的零售商见有利可图,都乐意采买这些家具,是以华人工业虽在风雨飘摇中,但仍然屹立,不受影响,一枝独秀。 1906年,逆境来临。维多利亚省议会受了工会的压力,再颁布了《工厂和商店修改条例》,规定只准20间亚洲人的家具工厂可以执业,其余的一律取消。换言之,假手法律,不发牌照,杜绝华人工业的生机,间接地为白种人的工厂除去竞争对手。 如此皇皇法令,却充满反华排华的色彩,能不令人心寒! [center][B]受任总领事 出席国民大会[/B][/center] 麦锡祥律师会合了其他侨领挣扎反抗,曾四次上书省议会据理力争,要求公平待遇,可是,毫无效果。 由此可见,寄人篱下的澳洲华人处境,是多么的辛酸!何其彷徨!以血汗建立的基业,只须一纸法令,便前功尽毁,付之东流,何其残酷! 麦锡祥等检讨对抗“工厂法令”的失败,感到无外交保障的弱点。他曾联合各省侨领上书给大清驻伦敦大使,请求他向英国殖民地大臣交涉,阻止澳洲通过不利华人工业的法律。 同时,他强烈要求设立中国领事,保护侨民的权益。 澳洲虽系民主自由的国家,但如果旅澳华人没有政治的支持,没有外交做后盾,任何问题都会被忽略而轻视,而一筹莫展。 于是,他发动全体华人上书,再三恳请。 1909年,清廷终于派出第一位驻欧洲总领事——梁兰勋。但他对当地社会鲜有建树,知识聊胜于无而已。 第二任总领事是唐应桐,为期很短,只驻任半年,更乏善可陈。 第三任总领事是黄荣良,任期较长,前后三年(即1911年至1913年),对于侨务处理,多取保守态度。 那时,麦锡祥虽然不担任中国政府的官职,但实际上等于各任领事的幕后顾问,社团活动、侨民沟通,莫不努力奔走相助,悉力以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满清帝制冰消瓦解。旅澳的华人欢呼相庆,渴望祖国从此强大起来,不再受外人的剥夺和压迫。 1912年,中华民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与民更始,接受各党各派的意见,建立一个民有、民主、民享的国度。 由旅澳华人所组成的“中华商务总会”一致决议,公推麦锡祥为代表。 12月24日,麦锡祥夫妇共同返国北上。这是澳洲华人第一次参加祖国的盛典,充分显示华人对祖国的支持和效忠。 我们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革命的愿望是达到了,革命的目的却没有实现,反而每况愈下,揭起内战年年的浩劫,揭起党争的纠纷,将整个民族再卷入苦难的深渊。 驻澳洲的总领事黄荣良因挂旗的问题,引起华人不满,被排斥而离去。 事因:黄荣良原是清廷派来的官员,但辛亥革命之后仍留在任。昔日代表满清的黄龙旗本应换下,代以中华民国的新帜,以示时代的交替。但他坚持自见,仍用旧制,惹出轩然大波,为旅澳华人所不容。 那时,中国是袁世凯当政。袁鉴于形势,认为麦锡祥是最佳人选,可兹利用,便于1913年7月委任他为代理总领事,直至1914年6月去任。 在他任内时期,袁世凯正在积极筹备登上帝位。许多反对他的国民党人逃亡海外,进行反袁运动。袁世凯曾多方笼络麦锡祥为其效命,许以高位,许以厚禄。在名和利的诱惑之下,不少自命清高的人,也甘心俯首称臣。但是麦锡祥用了很得体的辞令,婉却了: “我是中国人,只知爱家人,爱祖国; 我是法律家,只知守法纪,守本分。” 这种正义操守,磊落光明,不愧是君子风范,为澳洲华人放出异彩。 麦锡祥,英文名是WILLIAM(威廉),姓是AH KET(阿杰)。澳洲许多书报都用此名,大概是沿用了他父亲的名字当作姓氏的缘故。上一辈的先人都有如此现象,不足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