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澳资永安企业集团创办人郭乐与郭泉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澳洲) 李承基  
  澳洲华侨在上海创立的四大百货公司,以永安企业的成绩最为突出.其光辉的业绩、丰硕的果实,俱由郭乐和郭泉昆亲手培植.本文谨述其白手兴家的经过.   愿上一代澳洲先贤的艰苦奋斗精神,给下一代来者一点启示,如何由一个街头小贩,而成为名闻全国的企业家.   郭乐的父亲郭沛勋系广东省香山县仁良都竹秀园村(今属中山市南区)人,世代以务农为业,生有子女九人.生活虽非富裕,仅得温饱,但家庭和顺,乐也融融.   郭乐,名官乐,字莺辉,英文名[詹姆士]JAMES,排行第二.1874年6月1日出生于广东,1956年10月12日在美国去世.   在他82岁的人生历程中,充满努力奋斗的精神,洋溢机智敏捷的动力.   当他年届18的时候,故乡洪水泛滥,目睹一家心血所栽种的农作物尽受摧残,田园破碎,成为泽国,深知艰苦的未来无可避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洋谋生,减轻合家的负担,希翼创出一线生机.   1982年,郭乐恳求父亲给予仅存的值积蓄,并向亲友借得船费,毅然只身先往香港,然后设法转来澳洲墨尔本.因为他的兄长郭开发(炳辉)早年出洋,已在当地谋生了多年. 那时,澳洲正在白澳政策的阴影笼罩之下,华人到此新金山,并非有如传闻的美满,容易发财.而且当地居民,亦非人人友善,可以和融共处.   郭乐更感大大失望的事,就是郭开发的处境,寄人篱下,充任帮工,入息低微,仅足糊口.其自身亦难自保,安有余力,足以相助?郭乐了然于胸.依倚长兄,徒加重其负累,若字强自立,反觉心安理得.于是流浪到雪梨,自找出路.结果,在近郊和一位同乡邂逅,交谈起来,获悉他设有小型农场,正需要人手,相助耕耘.郭乐欣然应允,接受了这艰辛的恳植工作.   当地,华人所经营的农场,实在是白种人所废弃的荒地,野草丛生,荆棘满地,利用华人的低廉劳力,为他们开辟这原始地域,成为良田,如意算盘,至为高明.   郭乐每日凌晨三点起床,即到田间劳动,淋水施肥,去虫刈草,直到夜幕低垂,然后完工,而所得工资,只有12令先半(这是澳洲的旧币制------作者注).   在农场里,睡的是简陋草房;食的是咸蛋青菜;穿的是破旧的补衣;干的是流汗的苦役.没有合理的休息,更谈不到适当的娱乐.   如此苦闷而单调的生活,精神的压力,往往令到许多人受不起这种磨练,而趋于毁灭,或萌生退志.   郭乐的穷困苦境,尤有过之.那时他的兄长炳辉先生,积劳病逝.在此异国,无依无靠,孑然一身,既寂寞,更凄凉,惆怅盈怀,确非寻常人所能忍受。   但郭乐毫不气馁,反趋积极,一面努力工作,一面缜密储财,奠立经济基础。   两年之后,他积有余资,决心放弃这份毫无前途胡田园劳作,立志自创前途,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昔日的雪梨市场,已是华人的集中地,他设法购得一辆手推的木轮车,其“独立企业家”的愿望和计划,于焉伊始。   蔬菜水果的生意,似乎琐碎,但成本低微,利润颇高,只要有销路,货畅其流,那么积少成多,可获厚利。   郭乐洞悉奥妙,抱着薄利多销的宗旨,广得顾客的欢心,以诚民信,建立了良好的商誉,对自己,坚持着克勤克俭的原则,以之作为立身律已的范本。   五年以后,郭乐已非吴下阿蒙,已熟谙贸易技巧,信心大为增进,先和一位同乡合办一所名叫“合利”的小商店,仍推售蔬果,由小贩生涯进而为门沽批发,牛刀初试,很亦成果,于是,雄心勃勃,积极部署,再作进一部的出击,落实了他的创业计划。 [center][B]建立香蕉托拉斯 独霸雪梨市场[/B][/center]   在机缘巧合中,邻近的永安栈,也是中山同乡所开设,因业务欠佳,有意出让。郭乐慧眼独到,善于把握契机,邀请欧阳民庆、梁创、马祖星、彭容坤等共同合作,集资了1400镑,将这烂摊子承接了下来,改名为“永安果栏”,由他为主理。时为1879年8月1日。年仅23岁的弱冠青年,空拳白手来到澳洲,只不过五年的时光而已。   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充分显示郭乐天赋贸易长才和富有进取冒险的魄力。   “永安”之名,寓义系永保平安。“果栏”系广东话,“栏”作批发商店解。“永安果栏”就是未来永安企业集团的皱形。永安果栏的生意,初期以经营水果为主,兼营一些中国的土产,例如:糖姜、炮竹、大米、蔬果种子、杂货食品等,以供应中澳各界所需。   其经营方式,以批发为正业,以门沽零售为副业。郭乐经营得法,诚信能孚,不久即成为雪梨市内后来居上的华商新秀。   郭乐为了扩展业务,急需大量人手增加新血,遂先后召集了他的四弟郭葵(镒辉),五弟郭浩(源辉),六弟郭顺(和辉)及二弟郭泉(凤辉)等四人,齐来雪梨帮助,兄弟同心,戮力奋斗,生意更为蓬勃,贸易范围日渐宏广。   其最成功而获厚利者,有两种主要路线:   一是收购椰子干和贝壳,出口至中国。这两种东西,在澳洲和邻近的岛国,俯拾皆是,毫不值钱,但运到国内,则利润以倍计。因为椰子干的油,是制肥皂的主要原料。至于贝壳,也是制衣纽扣的基本物资,能以无易有,能化贱为贵,此种贸易手法和卓越眼光,确有超人的智慧。   二是建立香蕉托拉斯。许多人都知道澳洲水果驰名国际,如昆士兰的香蕉、塔司曼尼亚的苹果、南澳的葡萄,俱是其中的佳品,并为澳洲农民争取了无上光耀和庞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很少人知道,华人在澳洲昆士兰是种植香蕉的“始祖”,曾独霸了澳洲香蕉业的市场。   而香蕉一业间接地为中国商业历史扩拓了“百货公司”的一项新行业。因为,有三位前辈,马应彪、郭乐、郭泉,在澳洲经营香蕉而致富,运用赚来的资金,会合了其他旅澳的亲友,回到祖国,创立空前未有的大企业。   是以,香蕉贸易在澳洲华人历史上占了光荣的一页,其奋斗经过,反映出华人当日被压迫,被排挤的困苦情况。   而郭氏昆仲就是身历其境的见证者,但是,他们是同辈中的最幸运者,与其归于命理,不如说,由于他们才智过人,能把握先机,有以致之。   自1850年开始,澳洲发现黄金,轰动世界各地,抱着淘金求财美梦的人汹涌而至。当然,我们华人也不甘落后,可是,备受歧视,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种。   结果,在1860年,各州当局都制定了排华法令,其中一项,是不准华人领取金牌照,以杜绝了在金矿区立足的余地,因此,来澳淘金者,大多数失望地返回中国。   但是仍有少数流落下来,散居在乡镇,改行转业,图谋出路。当时,有许多人长途跋涉到昆士兰垦荒种植。   昔日的昆士兰,尚未充分开发,保持原始情况。初期,政府当局号召白种人前往垦植,予以资金补助和奖赏等等优惠,只因地域荒芜,天气炎酷,加以物资供应缺乏,生活艰苦,难以抵受,他们都视为畏途,不愿留下,而奔向沿海地区发展。   上代的前辈,在人舍我取的条件下,却安之若素、毫无怨言,反而尽量利用这土壤肥沃的地利,雨露均匀的天时,耕之耘之,作为安身立业的好场所。   在各种产品中,尤以香蕉的成果最为满意,且最受欢迎。昆士兰的勤士CAIRNS和汤士威卢TPWNSVILLE郊区,一片郁茂,青翠的大地,全是华人的农场。   昆士兰的香蕉,初时畅销昆省各地,后因人口稀少,市场有限,必须向澳洲南部的沿海大城市进军,广求拓展。其选择的对象,不在话下,当然以自己的亲友或同乡最合理想。   在果栏中,以马应彪经营的永生果栏(即先施公司之前身)和郭氏兄弟所主持的永生果栏最有实力,且具规模,遂成为入选的对象。   永生和永安果品源源不绝而来供应,品种优良,成本合理,顿使业务大幅增进,更上一层楼。店内同人莫不沾沾自喜,以为瞻望前途,璀璨无量,只有郭乐一人独持异议。他认为白种同业正在虎视眈眈,随时会利用压力加以破坏,必须防患于未然,先稳固自己的业务基础,充实自己的经济能力,才可立足。   郭乐年龄虽轻,但富有领导之才,处事精明能干,策划冷静周全,有谦让的诚恳,复有坚毅的魄力。   他想出了一个联营合资办法,将最有规模的果栏组织起来,集中财力,荟萃了内部的精英分子,命名为“生安泰”,准备应付白种同业的激烈竞争,争一日之短长,并有独霸整个香蕉市场的雄心壮志。   生安泰涵义极善,“生”代表永生果栏,“安”代表永安果栏,“泰”代表永泰果栏,寓意这三间商店加强联盟,互相呼应;还表示共同生存,共享安泰的合作成果。   生安泰的第一步计划是开拓澳洲外围的货源供应。他们在斐济岛FITJI ISLAND的苏瓦SUVA地区,够入土地1000顷,作为种植香蕉的园地。因为斐济位于南半球赤道和南回归线的中心点,气候温暖,宜于垦植香蕉,利用天然的地利和天时,加上低廉的人工,极合乎经济原则,运回澳洲推销,可获厚利。   郭乐慎重其事,特委任其二弟郭泉为生安泰的主持人,亲驻斐济,监督指挥一切。   郭泉前辈,原名官泉,字凤辉,英文名系菲腊PHILIP。1880年1月生于广东。1966年4月,在香港去世,享年86岁。   当他15岁时,初解世务,已有出洋谋生的壮志,因为中山各乡,叔伯兄弟,左邻右里的亲友,远涉东南大川,自闯前途者,蔚然成风。   郭泉童心跃跃,不甘雌伏,禀得父母的同意,遂于1985年3月,随同邻村乡人,到檀香山火奴努努HONOLULU(夏威夷的首府)。   抵?后,他在英国律师那文NORMAN的办事处寻得临时栖身之所。   郭泉天赋敏慧,越一年,已熟悉当地情况,利用机缘转入英国领事馆,充当什役童工。其苦心孤诣,意在学习英语,近水楼台,至利且便,所以,三年勤读,大有成就。由此可见,其为人也,坚毅沉着,富有进取性的潜力;实事求是,怀着创造性的斗志。他后来离开檀香山,来到雪梨,协助郭乐,同闯天下。   此次郭泉接受了生安泰的新挑战,积极生产,支援货源,干得有声有色,更令业绩突飞猛进,控制了整个香蕉市场。   据云:生安泰的生意统计,由1902年起至1913年止,每年平均营业额占据有4万英镑的数目,开澳洲华商贸易的空前记录(当时1万英镑约等于现在1500万英镑)。   如同突出的成就,更惹来白种同业的嫉妒和攻击。在白澳政策作崇下,昆士兰政府首先作出保护白种人农场的措施,予以借款办法,作出财务支持,加强对抗。但仍然无法扭转颓势,无法应付和压倒华商的竞争。   到了1921年,昆士兰政府竟运用法律高压手段,颁发了《香蕉行业种植,以此作为彻底清源的解决方法。因此,华商香蕉行业举步维艰,由鼎盛而江河日下,被白种同业取而代之。弱肉强食,昔日旅澳华人的困苦处境,于此可见。澳洲华人并非才智不如人,也非经济力量不如人,所缺憾者,就是没有强大祖国为后盾,没有当地政治力量的支持,处处受到迫害和排挤。 [center][B]回到香港创业 进入新里程[/B][/center]   先贤有云:“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句话语,暗示一个人的事业,当到达颠峰的时候,必须防备会有意外的忧患。是以,聪明睿智的人,常存着急流勇退的打算,步步为营,而保存实力。   郭氏昆仲在澳洲雪梨的事业,在达到最高峰的刹那,反而战战兢兢,不动声色,速作离澳的准备,毫无踌躇满志的自骄自傲,毫不被胜利冲昏脑筋。其高瞻远瞩的决策,崭然出众,亦无人可及。   1970年,即清光绪三十三年,郭泉先回香港,其使命就是作后退的开路尖兵,创办“永安公司”。   资本:只有港币16万元。   地点:皇后大道中167号一间铺位。   组织:是合伙商店,全体上下职员,只得10人。   这是他们投石问路的稳健战术,作为试探的性质。永安公司于1907年8月28日开幕。   当时,中国正处于大动荡时代,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满清皇朝的命运正在喘息挣扎中。   香港地域虽小,但属英国殖民地,不受国内动荡局势的影响,既可以自由发展,亦可以作为将来的前进基地。   郭泉在港试办了两年,业务蒸蒸日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信心增强,证实了所选择的百货业务路线完全正确。   在返香港之前,他曾到澳洲各大埠考察,观摩探索,吸收新知,见到雪梨有一间著名的大百货公司,占地四亩,楼高五层,里面包罗衣着、食品、家具、杂货等等。质言之,一间大商店,荟萃各行的品种。郭氏昆仲,见所未见,印象深刻。   这间大型百货公司,就是安东尼﹒荷顿ANTHONY HORDERN。   尚在20年前旅居雪梨,一定会目睹这座伟大建筑。地址在侨治街,即现在世界广场WORLD SQUARE的大空地(作者按:该广场仍在建造之中)。   1909年,郭乐觉得时机成熟了,将大量资金转移到香港,竟求新发展,而雪梨的永安果栏仍保持原状,交托给郭顺主持。换言之,将全军的主力投入香港的阵线。雪梨的防御,换了战略,只守不攻,变为后卫而已。数年后,其六弟郭顺也应召回国,北上上海,雪梨业务,改为其堂兄弟郭潮代行,直至近年去世,永安果栏才正式结束,在澳洲华裔的发展史略上留下一段很悠长的伟绩。   郭乐到达香港,亲自筹划:(—)先将资本增加到60万元港币。(二)改组合伙商店为有限公司,即永安百货公司,向英国政府登记。(三)扩充店址,迁移到德辅道中。由一间而发展至四间。(四)郭乐被任总监督,杜泽文为副。旅澳故旧亲友,如郭感勋、郭献文、李彦祥、李国超、林允枢等均来参加,通力合作,各展其长。   自此,永安公司业务更日趋蓬勃,饮誉于时。郭氏昆仲全力投入,积极推进,再收购邻近铺店,将范围拓展到四万平方尺,开办大东旅店和储存款部门,专为华侨服务,并吸收华侨汇款和存款,这是后来成立永安银行的前走奏。   1911年,满清皇朝崩溃,民国建立,国内新兴企业开始萌芽,郭氏兄弟雄心万丈,豪气干云,挟其优厚资力,凭累积之丰富经验,准备向华东上海大都会进军。   那时,马应彪前辈所创立的先施公司,早已启业,成果璀璨,给郭氏昆仲无限的鼓舞。于是,郭氏昆仲开始筹划,向澳洲故旧和国内同乡招募股本。各地人士均对永安特加青睐,对郭氏昆仲的进取有为精神大为赏识,纷纷?资赞助,玉成其事,共得港币200万元。   于是,上海的永安百货顺利就绪,经之迎之,三年之后,于1918年8月1日正式启业,其规模较之香港老店更为现代化,更为瑰丽堂皇,仅短短一年韶光,已名扬中外。郭氏昆仲的梦想,竟然实现,媲美雪梨的安东尼·荷顿百货公司,毫不逊色。   直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永安组织已由一小商店,壮大成为大企业集团。永安业务已由单一化进展为多元化,附属机构有:   永安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15年成立)   永安纺织公司(192年成立)   永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25年成立)   永安银行(1931年成立)   至于分公司和办事处则遍布于美国、南洋和中国各地,堪称为澳洲华人所创立的最有成就的大企业。   郭乐和郭泉,出身只是一介乡民,未受教育,更无祖荫,能够在言俗俱殊的澳洲,在白澳政策压迫之下,居然脱颖而出,建功立业,令人钦羡景仰.   其智慧、其魄力、其品德确有过人之处。   其对人、其对事、其修养亦有独特之点。   兹引证郭泉自述“经验之谈”的一小段,举一反三,当知其创业成功的奥妙。他说:   “待人接物,务须谦让诚恳;处事应变,必求勇毅忠心。   勿贪意外之财,勿逞口腹之欲。   只可助人,不可损人;只可救济人,不可嫉妒人。   营商处事,修身治家,事同一理。”   以上理论,至为显浅,人人皆知,但是实践起来,并非有如想像中的轻而易举。   “知之非艰,行之维艰”。倘有参透此理,加以忠实履行,那么,光明在望,成功可期。   永安集团以香港为总部,由郭泉主持。1966年4月,郭泉不幸逝世,综其一生,平安永保,正符所愿。   上海方面,以郭乐为首。当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节节败退,郭乐又作未雨绸缪,将永安企业的力量转到美国,籍参加“金门博览会”之名,带了一批得力干部到美国,创立三藩市永安公司和纽约分行,还剑及履及,将上海永安公司改向美国注册,成为美商,而本人留居当地,遥领一切,后正美去世。其六弟郭顺遂继承为整个集团的接班舵手,一代商业王国,另有一番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