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三节 提案工作

发布时间: 2006年09月27日   来源: 《中山政协志》   
  政协提案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历来受到中山政协的高度重视,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提出提案,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山政协的提案工作在政协发展的不同时期,其机构设置、任务职责、内容方法亦有所不同,从第一届起,至第四届第三次全体会议前,每次全体会议期间收到的提案,均由会议临时设立的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后,分送有关单位研究办理。第四届第三次全体会议将提案审查小组改为常设工作组,从原来限于全会期间集中提出提案改为大会期间和闭会之后均可提出提案。第五届委员会将提案审查小组改为提案工作委员会,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工作内容,逐步形成健全的工作职责。第八届委员会从第五次全体会议开始,把由提案委员会向大会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提升为由政协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第九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以多出精品为目标,注重提案的质量;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力促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运用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协调高效的提案工作新机制。   在办理提案工作方面,2001年,市政府制定了《中山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并于2003年建立“建议提案在线”网络办理系统,市政协充分利用这一系统,及时了解提案办理的综合情况,督促提案的落实,使提案在履行政协职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石岐市第一届委员会提出有关工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民生活、地方建设、党群关系方面的提案,经审查整理送市党委、市人民委员会研究,并联函印发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参考研究和解决,其中关于保健院迁址、建立科普会、设立麻风院、建筑人民会堂路基等提案被采纳。   中山县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会的历次会议,委员们就农业生产、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阶级斗争、战备和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提出提案,并召开协商性会议或派员到有关单位听取意见,催办提案。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提案作为重要参考认真研究处理,解决了当时在执行政策、党群关系、升学就业、市场供应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中山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共提出提案268件;中山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共提出提案157件。这些提案送交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后,大部分予以解决。委员提出的要解决石岐交通秩序和禁止在孙文西路乱放自行车问题的提案,被市政府交由市公安、交通部门研究处理,在石岐华陀庙、西郊的十字路口等处增设交通标志200多个,并在十字路口设置机动车辆交通指挥灯和非机动车、行人横过马路的指挥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车道栏杆,划定行人、非机动车横过马路标线;在石岐孙文西路等经常阻塞的交通路段设置交通护栏500多米,行人道禁止停放自行车,并增派民警管理,使石岐城区交通秩序有明显的好转。委员提出要改善消防设施以适应高层楼房防火之需的提案,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安排15万元给市消防队,以购置一部适应高层楼房的直臂消防车,作为高层楼宇扑灭火灾之用。   中山市第五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286件,内容涉及经济建设、宣传、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市政建设、统战、政法、侨务等方面,提案送市政府转给有关部门办理,185件被承办单位采纳接受并予以解决或逐步落实,其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以稳定教师队伍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作出了提高教师生活待遇的“五项决定”,逐步增加教师的生活补助、职务工资、粮油副食补贴和10%增资等,使全市公办教师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关于整治方基涌和洪家基一带环境卫生的提案,经市政府研究后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采取覆盖河面填土筑路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关于建设中山市东河口大桥提案,被市政府纳入总体规划,并与省高速公路工程一起安排;关于迅速整治九曲河东段支流、扩建市社会福利院的提案,亦引起市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并请有关部门作出具体规划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实施。   中山市第六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243件,已办复的提案占提案总数的99.3%,70%提案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被承办单位采纳或研究采纳,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中麦满珩、赵承业等委员联名提出筹办《中山报》的提案,被市委采纳,经充分筹备,《中山报》于1992年8月创刊。吴英好等委员提出的关于黄圃、南头、阜沙路线与番中公路的连接问题的提案,亦获采纳落实,市政府已将黄圃、南头、阜沙等镇的公路建设纳入全市“八五”期间公路建设项目,计划建设2条二级标准的公路,即南三线(南头经黄圃到三角接番中公路)和阜东线(东凤至阜沙接南三线)。委员杨洪安等提出的关于整治岐江河及两岸问题的提案,市政府采纳并作出综合整治计划,市环保部门对沿河两岸有污染的工厂进行限期治理,并引西江水冲刷河床,稀释受污染的河水;筹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建设美化一河两岸环境。其他如“关于在岐江河增设两桥的建议”、“发展我市文化事业设施的问题”、“禁止在城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等提案,得到市府有关单位重视,承办单位采纳委员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一系列的措施。   中山市第七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543件,立案417件。许多“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的提案,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打开了思路,提供了依据。其中委员围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提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加投入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建立专业市场,搞活市场流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对搞好中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严禁“黄、赌、毒”,增建青少年健康活动场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制定《中山市市民文明公约》,加强对市民关于殡葬移风易俗的教育,为中山争创文明城市献计献策。在城建环保方面,对正确处理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决城区防洪排渍排污问题及保护岐江河水质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医卫文教方面,提出加快医疗保险改革、整顿医疗卫生市场、发展残疾人事业、振兴中山文化、改造薄弱学校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委员李育韶等针对市一中校园面积不足,严重制约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有的办学规模已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提出了《关于选址建设市一中高中部》的提案,建议在新市区征地建市一中高中部,并发动社会各界、海内外乡亲捐款支持一中现代化建设;市政府采纳建议,决定在金字山扩建中山一中高中部,并确定中山市(1996)慈善万人行的主题为“倾情教育,作育英才”,以扩建一中高中部为筹款目标,从而使这所具有悠久历史、优良教学质量的学校进一步发展扩大,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贡献。委员陈远、林润洪的提案《挽救我市的天然红树林》,指出中山市境东部沿海过去较大面积的天然红树林,现正处于濒危灭迹的状态,如不及时挽救,中山市的环境资源将蒙受一次不应有的损失;市林业局收到提案后,专门指派有关人员,到红树林生长的现场作调查,拟写处理意见,提出保护红树林的方法,并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市人民进行宣传教育。此外,《关于抓好我市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强对公路干线沿线毁林取土的管理》、《关于重建中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建议》、《关于兴建东河大型泵站的建议》、《关于〈教师法〉的宣传及实施细则制定的提案》、《关于组建“西郊商业特区”工作机构的建议》、《关于强化对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翠亨村和孙中山故居文物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关于尽快解决中山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工作用房的建议》、《争取侨心,加快我市非住宅侨房的落实工作》等提案,被有关部门采纳以后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中山市第八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715件,立案605件。提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城市规划和管理、科技、教育、人才、文化、体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反映改革过程中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其中围绕“十五”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民革中山市委会提出《关于建立中山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将港口建设、航运业作为城市建设重要导向,把神湾港建设纳入市“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采纳其建议,将整治横门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提高通航能力和神湾港建设列入中山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已开港的神湾港进一步改善了中山南半部的投资环境,实现货物流向合理,提高了中山市的港口运输能力,为企业进出口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对全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创业环境,增强竞争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问题,民建中山市委会提出《面对挑战,积极改善中山的投资环境》、《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民营企业营造持续发展环境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对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些提案对促进中山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调研后,制定了《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从公平待遇、财税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准入条件、领导力量等方面制定了全方位的扶持性政策;市委、市政府还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一批先进民营企业;市科委积极为民营企业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使民营科技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将明阳电器公司、劲力冷冻厨具公司、榄源洁具公司等作为市科委的重点扶持企业,制订《中山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实施办法》,极大地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围绕工业强市、科技兴农等问题,民盟中山市委会提出《加强我市工业名牌保护的几点建议》,经济委提出《加紧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迈向工业强市》,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中山传统产业的跨跃式发展》,农林委提出《我市机械化进程的问题和建议》等提案,被市有关承办单位采纳和落实。罗栈友等委员提出的《为落实中府〔1998〕1号关于印发〈中山市农业机械化1998~2000年发展计划〉,要求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贷款购买农机,加速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案,承办单位人行中山支行领导高度重视,召集农行、农信联社负责信贷业务的主管领导、部门经理并邀请市政协提案委、市府办、市农机办的负责人共同开会研究、协商,达成共识,圆满解决了农民“购机难”的问题,使农民购买农机数量显著增加,完成中山实现农机化发展三年规划的既定目标。围绕如何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国土管理,建设快速的城市交通网络、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提出《开展土地供应与管理机制的研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关于把保护长江水库风景区及沿线自然景观纳入法规化管理的建议》、《关于以超前意识改造中山城区的交通状况》、《关于完善公共交通及服务质量的建议》、《改善人民医院门前的交通状况》、《关于城市交通应有前瞻性的建议》、《关于建立五桂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关于整治乡镇污水的建议》、《关于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建议》等一大批提案,对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建议,许多建议已付诸实施:市规划局和市国土房管局全面调查评估长江路全线以及长江水库风景区的用地开发现状、环境生态和规划情况,制定该地区的土地出让招标拍卖规定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将该地区的土地管理、建设规划管理纳入市人大的执法监督范围之内;市环保局成立机动车尾气监测工作小组,专门从事机动车尾气监测和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广机动车辆使用清洁燃料,禁售和禁用含铅汽油;人民医院门前及附近路段的交通瓶颈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围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亦提出不少高质量的提案。其中《关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注入新动力的建议》、《关于加快创建教育强市的建议》、《关于对我市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我市高等教育建设的建议》等提案提出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多种形式办学的新体制。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些提案很有见地,建议切实可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采纳提案部分建议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委〔1999〕21号),明确中山市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把全市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还有《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关于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意见》、《关于普及现代健康观念,加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关于实施餐桌食品“放心工程”的建议》和《关于建立‘健身路径’的建议》、《关于增加市区内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议》等提案的可行性和建设性意见、建议已被承办单位采纳:市体育局已在兴中园等公园及一些路段、小区内增加体育设施,“健身路径”已在全市几条主要干道上铺砌;市卫生局加强对食品卫生的检查和加大处罚食品违法案件的力度,广泛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有效防止食品中毒事件发生,为市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市电视台认真采纳钱允牧委员提出的《关于增加转播中央台电视频道的提案》,增加电影、体育频道等加密频道,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健康文娱节目,更好地推动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们还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进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运用提案方式向党委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市政协提案委、民盟中山市委会、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等分别提出《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关注当前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关于建立中山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监测机制的建议》等提案,有理有据,蕴含民意,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进程,并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纳入全市就业统筹规划,在市财政计划中增加每年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就业工程的扶持力度,同时要求各镇区均要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通过专题督办促进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初步成效。   中山市第九届委员会至2006年6月共收到提案672件。提案选题围绕中心,突出热点,大多选取了与中山改革、发展和稳定密切相关的题材,提出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其中《关于建设诚信中山的建议》等提案,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陈根楷指示市府办对此项工作予以专项督查,并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研究、部署建设诚信中山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诚信中山动员大会,全面开展建设诚信中山的系列活动。围绕中山市发展装备制造业问题,委员们提出《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建议》、《关于发展装备制造业应重视发展相关基础共性技术的建议》、《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建议》等一系列提案,市政协为落实这些提案,多次到有关厂企、人事局、人才市场调研,跟踪督办,促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快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市政府采纳建议,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中府〔2005〕1号),设立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专门扶持发展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市经贸局制定《中山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调整《中山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科技三项经费的50%用于发展装备制造业;市人事局连续举办几场装备制造业人才招聘会,建立人才库,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措施,促进了中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装备制造业成为中山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湖滨路碧湖西街下雨水浸街问题,委员提出《关于解决碧湖西街一带居民暴雨天水浸问题的建议》提案,承办单位市建设局采纳提案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对湖滨路片实施排水改造工程,加大排水,增设排水泵站,有效解决了碧湖西街一带水浸问题。《关于对我市医疗机构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的建议》和《关于在我市医院推行常见病廉价医疗方案的建议》2件提案也获实施,市卫生局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部门重点工作之一,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低保人员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对常见病实行廉价医疗服务。其他关于整治起湾道沙岗墟西侧河涌、关于解决征地后农民的实际困难、关于抓好市场食品准入、关于恢复某些路段供电等提案,均交由有关单位办理并解决落实,充分发挥提案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