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孙中山与俄国政府全权代表达林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A·达林,俄罗斯人,布尔什维克党党员,1922年在莫斯科任青年(少年)共产国际委员会委员(工作人员)。3月,达林到达上海,随即被以列宁为主席的俄罗斯政府任命为苏俄政府全权代表同孙中山谈判,4月,在中共党员曾任中国驻俄罗斯记者瞿秋白和曾任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张太雷的陪同下,由上海到广州会见孙中山。孙中山宋庆龄与达林先后会谈十多次。 孙中山对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的代表俄罗斯政府的全权代表到广东,表示热烈欢迎。达林代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领导下的青年共产国际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向孙中山致以亲切友好问候和衷心感谢。孙中山和达林会谈。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达林说:1922年1月21至2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既有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张太雷张国焘参加,又有中国国民党一位代表参加,还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中国的工人代表邓培和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团体的代表参加。列宁出席了大会。大会揭露了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召开华盛顿会议的阴谋,指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当前中国和远东各国被压迫民族的最大敌人;同时指出被压迫民族和西方无产阶级建立革命联盟的必要性。会议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问题,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就是要反对封建主义—— 军阀制度和封建的土地制度。大会宣言指出:“我们要对剥削中国的中国军阀宣战。”“争取国家的独立与和平”“耕者有其田”等口号。会议期间,列宁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中国代表团,询问了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也提出了国共合作等问题。列宁对中国代表团进行鼓励地说:中国和印度都是最贫穷的国家,也是最革命的国家。”他还亲切地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无限光明的前途,勉励中国工人阶级要团结其他革命的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前进。在告辞时,列宁亲切地握着中国工人代表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所领导的革命活动的唐山铁路工人邓培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大的作用。”   孙中山对达林介绍了华南情形,指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在广州已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选我为大元帅。后来,由于西南军阀,特别是桂系军阀的部队盘踞在广东,排挤我。1918年,我离开广州赴上海。1920年,我派人员联络粤军陈炯明部由福建漳州,打回广州,歼灭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部队,1921年4月,在广州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为了统一中国,1921年冬至1922年春,我集中了粤、滇、赣等几个军在桂林决定北伐。大部分将领拥护北伐。但,粤军一些将领想保持地方势力,不支持北伐。为此,今后仍需多做工作,使将领拥护和支持北伐,使分裂的中国获得统一,以利于进行全国经济建设。   孙中山向达林了解俄罗斯苏维埃政府情况。达林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曾遇英美德法日等十多个外国侵略军队侵入俄罗斯,与俄国反动部队一起,反对俄罗斯红军,使国家受到破坏。在以列宁为首的俄罗斯布尔什维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俄国红军粉碎了国内外反动部队的进攻,歼灭了大批敌人,使全国统一和逐步安定。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由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俄罗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把工业收归国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工业品粮食定量配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在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战胜敌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影响经济发展。1921年春,根据列宁的提议,俄罗斯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用粮食水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粮食由农民处理;将企业租让或租借给国外资本家或合作社经营;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实行新政策后,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工业与农业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工农联盟;发展了商品生产;国民经济获得显著的恢复和发展。   孙中山听达林介绍俄国政治经济情况后,再了解俄罗斯红军情况。达林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红军是一支强大的工农革命军的队伍,组织机构严密,既有中央和地方的机构,亦有各军种。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有显著的不同;第一,在各军事机构中设立政委制,与军事首长即司令官军长师长等有同等职权;第二,在各级军事机关中建立政治部制度,负责政治工作;第三,强调对红军进行政治教育,特别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孙中山对俄国红军的规模组织和政治教育万分感兴趣。   孙中山与达林的重点会谈有五六次,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对达林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苏俄的友好感情”,并“说明他打算与苏俄建立联系”。   孙中山通过与达林的上述一系列活动,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及红军的发展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从而决定以俄国为榜样来促进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孙中山与达林分别后,达林在大革命时期来往于俄国与中国之间,但绝大部分时间住在俄罗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达林在莫斯科沉痛悼念孙中山与世长辞。随后,他撰写回忆录,追记孙中山与自己在广州的活动以及大革命时期,苏联俄罗斯顾问工作人员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中国大革命时期革命斗争发展概况。青年共产国际与世界各国青年团、青年团体有联系,有人员来往。达林对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世界各国青年团、青年组织、苏联、俄罗斯等各国干部和人民,介绍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结束中国封建帝制的光荣历史,宣传孙中山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和各派军阀的光辉业绩,讲述孙中山率领中国人民并欢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投资建设中国的动人事迹,宣讲孙中山伟大的人格谦虚的作风高尚的品德及其丰功伟绩,使世界各国政府干部和人民了解孙中山伟大光辉的一生。 随后,达林在俄罗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