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加拉罕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加拉罕,俄罗斯国人,布尔什维克党党员。1917年,他参加以列宁为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是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外交人民委员会负责人之一。
当时,俄罗斯新政府刚成立。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尚未承认俄罗斯苏维埃政府。为了争取中国等国家承认俄罗斯新政权,经俄罗斯政府领导人列宁批准,由加拉罕等参与起草文件,同年12月,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宣告废除沙皇与其他各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外国的一切特权,表示了对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友好态度。
孙中山向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希望学习俄国的经验,对俄罗斯苏维埃政府表示对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友好态度,十分欣赏。1918年1月,孙中山指出:“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3月 ,他又以同样意见嘱咐四川靖国军总司令代省长黄复生,指出:“将来对俄关系,不可不预注意于西北边。”同年夏,孙中山在上海通过美洲华侨向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拍发了一个贺电,热烈祝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孙中山在电报中说:“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1919年7月25日,为了发展俄中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为了争取中国站到自己阵营中来,当俄国反革命军队与日本等外国侵略军队仍盘踞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但被俄国红军击溃,而红军进驻到西伯利亚的时候,俄罗斯人民委员会,即俄苏维埃政府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又称《加拉罕宣言》。这个宣言是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而发出的,对中国来说,因有下列的内容而富有吸引力。宣言说:俄罗斯“苏维埃军队击溃了仰仗外国兵力和外国金钱的反革命暴君高尔察克的军队,胜利进入西伯利亚,与西伯利亚各族的革命人民会合。当此之际,人民委员会特向中国各族人民发表下列友好宣言:
(一)苏维埃政府不承认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州和其他地区。
(二)苏维埃政府将沙皇政府克伦斯基政府及高尔察克匪徒统治下,俄国的将军商人资本家抢夺去的中东铁路(指中国东北的长春等铁路)及所有的矿山森林资金其它权利无偿地归还中国。
(三)苏维埃政府放弃中国1900年义和团起义所负的赔款。……
(四)苏维埃政府废弃一切特权,废弃俄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商品站。任何一个俄国官员牧师和传教士不得干预中国事务,如有不法行为,应依法受当地法院审判。在中国,除中国人民的政权和法院,不应当有其他的政权和法院。
这个宣言的发表,表明了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对中国的友好。孙中山对这个宣言表示欢迎。
1920年9月27日,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发表了第二次对华宣言,又称加拉罕第二次宣言,重申了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原则,将“无偿归还中东铁路”改变成“另行签定使用中东铁路办法的条约”。提议在完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中俄友谊条约。
俄罗斯苏维埃政府两次宣言的发表,宣告废除沙皇时代俄国政府同中国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放弃各项在华特权,使孙中山受到极大鼓舞。孙中山认为,要救中国,只有向列宁缔造的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学习,要联合以平等待我的社会主义的苏维埃俄国。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国非常大总统职,发表就职宣言,说:“列强及其人民依条约契约及成例,正当取得之合法权利当尊重之。”他还说,对国内天然资源的开发则“抱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投资到中国办企业和科技事业。他热诚希望各国承认在广州建立的中华民国总统府“为中华民国唯一之政府”。
加拉罕对孙中山任中国非常大总统十分高兴,后与俄罗斯政府主席列宁联系,决定于1922年3月派俄布尔什维克党员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任俄罗斯政府全权代表,到广州同孙中山谈判,谈有关发展中俄两国友谊和国共合作问题。达林和孙中山谈判后返莫斯科,亦向加拉罕谈了孙中山与他多次会谈情况。加拉罕对中俄的友好发展非常喜悦。8月,加拉罕同列宁以及俄政府外交人民委员会领导人等商议后,决定俄国外交部副部长越飞为俄国政府与北京政府商谈外交商务关系的全权代表到中国。随后,越飞同孙中山谈判,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越飞后来返莫斯科,亦向加拉罕谈了孙中山与他会谈前后情况。但,越飞仍未完成中俄恢复邦交的任务。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由香港到广州,担任中华民国大元帅。当天,在广东军政人员欢迎会上,他发表演说,认为应刷新政治。这时,他争取俄国等各国政府和人民支持新政府,援助大元帅府这个新政府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8月,苏联政府任命加拉罕为苏联驻华代表,后任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9月2日,加拉罕到达北京。这时,共产国际苏联政府都争取同孙中山联系。加拉罕到中国,一身二任,既是以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又是苏联政府作为中俄恢复邦交谈判派往中国的外交官。
同年,共产国际苏联政府决定和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孙中山大元帅府建立联系之后,共产国际苏联决定援助中国革命和帮助孙中山进行国共合作。加拉罕成为共产国际苏联政府和中国革命的重要联系人。从此,孙中山和加拉罕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17日,孙中山打电报给加拉罕,对他到中国工作表示热烈欢迎,表达了要加强与他联系,与苏俄联系的友谊,并表示感谢苏联俄罗斯派人员到中国,援助中国革命事业。
23日,加拉罕复信给孙中山,介绍鲍罗廷晋见孙中山。 信中说:
亲爱的孙博士:
在广州有一位全权代表我国政府的常驻代表,长期来我国政府所深感歉疚的事。现在我国政府已任命了鲍罗廷同志任此职。这是解决此种不正常现象的一项重要步骤。鲍罗廷同志是我党最杰出的干才之一,他在俄国革命运动中工作了许多年。请不要把鲍罗廷同志认为只是我国政府的代表,因为他同时也是我的代表,你可以和他无话不谈,就像你待我的坦白态度一样。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可以当作是我亲口对你所说的一样。他对中国当前的一切问题具有深厚认识,他在离北京南下之前曾和我作过一次长谈,他将把我的意见与祝贺带给你。我确信当鲍罗廷同志抵达广州后,一切工作将更顺利迅速推展。请接受我的衷心祝愿,希望你在你的工作中获进一步成就。请接受我的敬意。
L·加拉罕敬上 1923年9月23日于北京
附:我非常感谢你在本月17日给我的电报,它使我得到鼓舞,我将竭尽全力为我们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经加拉罕的介绍,鲍罗廷到广州会见孙中山,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任中国国民党顾问和孙中山首席顾问,对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国共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4日,大会主席团成员谢持按孙中山的指示,宣读全俄苏维埃代表加拉罕致本会贺电及起草复电。苏俄驻北京代表加拉罕贺电说:“苏俄对于中国人民为民族自由与独立之勇猛奋斗,表示其友爱之同情。凡被世界帝国主义所压迫者,皆吾人之兄弟,凡为人民争自由者,皆吾人之同志,盖皆在一共同奋斗之中也”。当日,大会复电经孙中山签名拍发《复北京全俄苏维埃代表加拉罕电》。电文说:“北京全俄苏维埃代表加拉罕君:尊电致祝全国国民党代表大会,情词恳挚,不胜感谢!本会目的,在继续辛亥革命事业,以底于完成,使中国脱除军阀与大帝国主义之压迫,以遂其再造。夫以积弱而分裂之中国,而自然之富甲于天下,实为亚洲之巴尔干,十年之内,或以此故而肇启世界之纷争,故为保障亚洲及世界之和平计,其最善及唯一之方,惟有速图中国之统一及解放。本会深信:全世界之自由民族,必将予以同情;而俄国人民,来此先声,尤为吾人所感谢。中俄两国人民,行将共同提挈,以进于自由正义之途。文谨代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致敬于邻友全俄苏维埃。孙文(孙中山)
25日,孙中山得俄代表加拉罕电报,获悉俄国行政首领列宁已逝世,立即在大会报告这个噩耗。他提议:现在提出用大会名义致电莫斯科对列宁先生之死表示哀悼,请大众表决。到会全体代表赞成。
经孙中山同意的《1月25日致北京苏俄代表加拉罕唁列宁电》译文是: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本日通过下列议案,请转贵党本部及贵政府,列宁同志为新俄国之创造人,此时本大会之目的为统一全国,在民治之下增进国民幸福,则其事业正为本大会之精神。本大会特休会三天,以志哀悼!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加拉罕到北京后,一方面同孙中山联系,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并建议苏俄政府以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另一方面在北京从事外交活动。因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俄罗斯苏维埃政府1923年1月1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北京政府与英美意大利等国政府均未承认。加拉罕从1923年9月至1924年3月14日同北京政府谈判,中俄两国才达成恢复邦交的初步协定。到5月下旬,中俄两国恢复邦交协定才正式签字。这个协定包括一般协定和关于中东铁路暂定管理协定。一般协定是将《加拉罕宣言》条文化,保持中俄两国国境的现状;承认中东铁路不是无偿地归还中国,而是由中国出资本赎回,赎买价格由会议决定。在此会议前,作为临时措施,另外达成了中东铁路管理协定。
加拉罕和北京政府进行谈判并签定协定后,中俄两国的邦交恢复了,中国与苏联的邦交建立了。而加拉罕则成为首任驻华大使常驻北京。
孙中山对中俄恢复邦交和中苏邦交的建立是十分欢迎的,可借此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争取俄国以及苏联等各国援助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随后,加拉罕通过与苏俄政府联系,派了一些苏联俄罗斯专家顾问工作人员并运送武器物资到广东,帮助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航空局等军事机构,商议派加伦任大元帅府首席军事顾问,巴甫洛夫为孙中山军事总顾问兼军事顾问团团长、切列潘诺夫为黄埔军校首席军事顾问,俄军事顾问李糜为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长,沙非爱夫顾问为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作指导。孙中山领导的黄埔军校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航空局等军事单位和部队的一部分机关枪长枪短枪大炮等武器弹药也是苏联俄罗斯运送来的。
经加拉罕联系,4月10日,苏联代表伊凡诺夫致电孙中山,告以拟将中苏交涉案卷带到广东,进行协商,与大元帅府先行相互承认。 孙中山同意。
6月9日,孙中山写信给苏联驻华代表加拉罕,请他在苏联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中,分拨一部分作为广东大学经费。不久,加拉罕复信给孙中山,表示乐意助成其事。
经加拉罕等推荐,孙中山批准,苏联军事专家高和罗夫任黄埔军校顾问。高和罗夫到黄埔军校后,积极工作,对搞好军校军事教学方面提了许多宝贵建议,并带领学生认真进行军事训练,不幸以身殉职。8月4日,孙中山到黄埔军校,参加高和罗夫将军的追悼会。
孙中山领导军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多次击败军阀。1912年春曾指挥革命军队击败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的反动军队,1923年春,又联络带领革命军队击败盘踞在广州的大军阀陈炯明的反动部队,1924年上半年又饬令革命军队在广东东江前线击退陈炯明叛军对广州的多次进犯。8月,孙中山命令黄埔军校派舰查缉为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广东商团军由香港私运长短枪近万支子弹300多万发到广州的“哈佛号”轮船。加拉罕均将孙中山的功绩汇报到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9月3日,加拉罕在苏联莫斯科出版的《真理报》上发表文章歌颂“孙中山之打倒反革命,非仅中国蒙其利益,且将影响世界全局。 4日,共产国际发表《告欧美工人暨全世界被压迫民众书》,揭露帝国主义颠覆广州革命政府(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阴谋,号召各国工人支援广州人民的斗争。
经加拉罕与苏联政府联系,苏联运送大炮机枪长短枪等武器弹药支援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轮船由海上航行到广东珠江口外。10月3日,孙中山在韶关致函在广州的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蒋介石,告以苏联运械船不宜在香山县(今中山市)金星门内停泊,可“直来黄埔,公然起卸为妙”。他认为可“以此为一试验,若英国干涉,我至少可以得此批到手,而不必再望后日;如不干涉,则我安心以策将来。”7日,苏联运械船到达黄埔,按孙中山指示起卸完成。
经加拉罕同苏联政府有关部门联络同意,8日,苏联巡洋舰“波罗夫士见”号到达广东。孙中山欢迎该舰到来,在韶关撰写祝词,赞扬苏联“以推翻强暴帝国主义解除弱小民族压迫为使命”,歌颂中苏关系“最密切”,现苏联军舰来访,更能促进中苏“两国邦交”。
11日,鉴于经加拉罕联系,苏联又一批武器到广东,孙中山在韶关致函在广州的蒋介石,令即将从苏联运到的8000支枪运到韶关,用以武装工农。信中还说:“新到之武器,当用以练一支决死之革命军,其兵员当向广东之农团工团并各省之坚心革命同志招集。用黄埔学生为骨干。练兵场在韶关。”“全力北伐”。他还对蒋介石来电作批示,指示要对买办阶级反动武装广东商团军要“严行查办”。
10月底,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功,囚禁了北洋军阀头子北京政府总统曹锟,电邀孙中山赴京,谈判中国南北统一大事。这时,加拉罕亦电告孙中山北上,迅速谈判大事。
11月5日,孙中山复电给加拉罕,告以数日后即北上。
加拉罕曾向苏联政府报告,英帝国主义曾以武器弹药和人力、物力支持买办阶级反动武装广东商团军于10月在广州实行反革命军事叛乱,阴谋颠覆孙中山大元帅府。孙中山已指挥革命军队平定了商团叛乱。但是,帝国主义仍以多种手法干涉中国革命斗争。这时,苏联俄罗斯等国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运动。11日,孙中山就苏联人民发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斗争,在报上公开发表《致中国人民书》,说:“在自由的俄国发出了这样的号召:禁止干涉中国。……从莫斯科传出的口号,是不存在着距离的,它闪电似地传遍了全世界,在每一个劳动者心中得到了回响。”
13日,孙中山偕宋庆龄离广州。12月31日扶病到北京。随后,加拉罕访问探望卧病在床的孙中山。这时,孙中山肝病病势加重,与加拉罕互致问候短谈后分别。
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鉴于列宁加拉罕鲍罗廷等苏联俄罗斯干部和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给以很大的援助,为此,在病重时刻,特以英语口述,由鲍罗廷等人纪录《致苏联遗书》,于弥留时在3月11日签字,望鲍罗廷加拉罕等转送苏联政府。
3月12日上午9时25分,孙中山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今地安门东大街23号“孙中山逝世纪念室”)与世长辞,时年59岁。
随后,鲍罗廷加拉罕立即将孙中山《致苏联遗书》转送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
14日下午6时10分,苏联政府驻华大使加拉罕及其夫人到孙中山行馆,对孙中山逝世吊唁,并代表苏联政府,亲致一函给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及孙科。苏联政府吊唁孙先生家属之电(《加拉罕致宋庆龄孙科电》)电文说:
亲爱之宋夫人孙科君:
敝国政府嘱以下电转达夫人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愿向其最敬仰之孙逸仙博士之夫人及其家属,致其诚挚之慰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人民,对于中国人民在孙博士指导之下之英武奋斗,常以极深之同情,加以重视,且知中国人士将因孙博士之死,而受重大之损失。吾人希望夫人等或因其深忧为数千百万人所闻,而增加其勇气。谨致此联邦政府之书。
加拉罕 1925年3月14日
大革命后期,加拉罕回莫斯科,在苏联政府外交部门工作,曾对苏联俄罗斯等国干部和人民,宣传孙中山毕生的英勇战斗业绩,介绍孙中山为发展中国人民与苏联俄罗斯等国人民的友谊而奋斗的动人事迹,讲述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悼念孙中山的感人概况,使欧洲人民知道孙中山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