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斯大林,格鲁吉亚国戈里城人,1879年生,1898年参加第比利斯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被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比利斯委员会委员。1912年当选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1917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列宁一起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沙皇时代曾被捕6次。11月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4月,任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3年1月,他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1922年8月,经斯大林等俄国共产党领导人和俄国政府批准,特命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越飞以俄全权大使身份到北京,边与北京政府进行外交谈判,边派代表到上海同孙中山谈判。1923年1月17日,越飞以苏联政府代表身份到上海,同孙中山宋庆龄座谈。孙中山同越飞交谈了国民党改组成立革命部队共产国际和苏联援助孙中山进行中国革命斗争等问题。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这是孙中山联合苏联的重要文献,标志着孙中山联合苏联政策的确立。
越飞返苏联后,向斯大林汇报了孙中山与自己座谈前后概况。斯大林指示今后要继续援助孙中山,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2月7日,孙中山在广州任中华民国大元帅,继续领导干部和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并争取苏联等国援助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
经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领导者和苏联政府批准,8月,派加拉罕到北京,同北京政府谈判,随后建立了中国和苏联政府外交关系,任命加拉罕为第一任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亦按斯大林等苏联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指示,同孙中山联系,大力援助孙中山的革命与建设事业。
这时,孙中山邀请苏联派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东,援助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10月6日,经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同意,派鲍罗廷作为苏联代表到广州。孙中山特聘鲍罗廷为中国国民党组织教练员中国国民党特别顾问。1924年10月13日又聘鲍罗廷为以孙中山为会长的革命委员会的顾问,规定“遇本会长缺席时得有表决权”。 鲍罗廷亦按苏联共产党领袖斯大林等指示,大力帮助孙中山开展革命和建设。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承列宁遗志,继续积极地大力地援助孙中山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7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中山大学)大礼堂作民族主义的演讲。他反复说明了帝国主义用“经济力”“政治力”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压迫,使得“中国各地都变成了列强的殖民地”。另一方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不赞成白种人的侵略行为,现在正想加入亚洲的弱小民族,去反抗强暴的民族”。在这种国际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应当同苏联和一切“被压迫的国家联合”,为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扶持弱小民族”,去“把那些帝国主义都来消灭”。
经苏联共产党领袖斯大林和苏联俄罗斯政府同意派出的代表和北京政府代表反复谈判,中俄协定达成。5月31日,中俄双方代表在《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与《暂定管理中东(中国的东北)铁路协定》上签字。
7月14日,经孙中山阅后批准,中国国民党就“中俄协定”发表宣言,说:“中俄协定之成立,其中俄国对于中国放弃其从来获得之特权,及废止从来破坏中国主权之条约,皆俄国根据其革命主义所自愿抛弃,绝非伪北京政府所交涉而获得。”
斯大林关心中俄许多历史悬案,对中俄协定签字表示同意。这对发展中俄友好关系是有作用的。
这时,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10月17日,孙中山任命罗桂芳为粤海关监督,并派他接收粤海关。23日,罗桂芳偕同武装人员前往接收被帝国主义无理控制下的粤海关。英美葡等帝国主义竟派军舰八艘进驻广州白鹅潭,并在广州帝国主义的租界沙面沿岸堆砌沙包,进行武力恫吓。
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和苏联人民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万分愤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斗争。11月11日,孙中山就苏联人民发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斗争,发表《致中国人民书》,说:“在自由的俄国发出了这样的号召‘禁止干涉中国’。……从莫斯科传出的口号,是不存在着距离的,它闪电似地传遍了全世界,在每一个劳动者心中得到了回响。” 在这里,充分说明了孙中山感谢斯大林与苏联人民援助中国的革命斗争。
孙中山邀请苏联继续以派顾问等各种方法援助中国革命。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工作人员则以人力、财力、物力援助孙中山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派将军加伦巴甫洛夫高和罗夫等大批政治军事炮兵航空军需交通工兵交际卫生和训练等方面的顾问,到孙中山大元帅府及其属下的各部门工作。10月3日,孙中山写信给蒋介石,告知苏联运送枪械武器的轮船不宜在香山县(今中山市)金星门内停泊,可“直来黄埔,公然起卸为妙。”结果,7日,苏联运械船到达黄埔。孙中山又写信给蒋介石,令详报运械枪支炮种类数目用途,一部分运韶关。8日,为热烈欢迎苏联巡洋舰“波罗夫士见”号到达广东,孙中山在韶关撰写祝词,赞扬苏联“以推翻强暴帝国主义解除弱小民族压迫为使命”,指出中苏关系“最密切”,现苏舰来访,更能促进“两国邦交”。 11日,孙中山再致函蒋介石,令即将从苏联运到的8000支枪械,由广州运至韶关,用以武装工农,全力北伐。苏联还拨款和物资援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第一次拨款10万卢布;1925年以后,先后5次运送山炮机枪长枪等军用物资到广州。
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北上与冯玉祥将军等谈判中国的统一问题。23日,孙中山途径日本长崎,在船上接见长崎新闻记者时指出:帝国主义共管中国之说,“是外国人做梦!”他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来解决全国一切大事”。而统一中国“第一步的方法,是开国民会议”。并强调说明“中国同俄国革命,都是走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的关系,实在是一家”。
1925年1月1日,孙中山在北京,肝病加重,延医诊治。在重病中,他仍念念不忘苏联共产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援助。2月24日,他病危,以英语口授《致苏联遗书》: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籍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转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己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列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孙逸仙(签字)
3月11日,孙中山病危,在弥留中仍在病床中奋笔在《致苏联遗书》上签名。孙中山这篇临终遗言,充分显示了孙中山的反帝爱国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他对苏联领导和人民的友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发展了中国与俄罗斯以至苏联各国人民的友谊。它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不光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政治作用,在以后还成为中国人民反击背叛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背叛者们的有力的重要思想武器,成为鼓舞中国人民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孙中山在遗书中说的首领是指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二天,《斯大林致中国国民党电》唁文 公开发表。电文说:
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于此国国民党首领与为中国民族自由独立为中国统一独立而从事奋斗之中国工农组织者之丧亡,与诸君同深悲悼。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深信孙逸仙之伟业绝不随孙逸仙而俱逝,孙逸仙之主义将永存于中国工农心中而为中国国民之仇敌所恐怖。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极信国民党将高揭孙逸仙之旗帜于由帝国主义解放之奋斗中,且将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之使者而取得完全胜利。孙逸仙死矣,愿孙逸仙之事业不朽,愿孙逸仙之意志长存,更愿其事业与意志益加实现。
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秘书 斯达林(斯大林)
1925年3月13日莫斯科
这篇唁电,充分显示了俄国以至苏联共产党领袖斯大林对孙中山的崇高尊敬与万分钦佩,显示了孙中山在俄国以至世界各国享有很高的威望。
孙中山与世长辞后,斯大林按孙中山致苏联遗书的嘱咐,继续以人力、物力、财力援助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他功绩卓著,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45年,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他最高军衔—— 大元帅。1952年10月,他兼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书记,1953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