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黄埔军校学生徐向前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徐向前是山西省五台县人,1901年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后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到黄埔军校的过程是这样的:1924年春,正在太原谋事的徐向前,听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的同学说,黄埔军校在上海招生。他和10多个同学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和寻找个人生活出路的愿望,怀着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尊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赴上海应考。
徐向前到上海后,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简章上对考生的政治思想条件、学历条件、身体条件等要求是颇严的,考生要“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要“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要“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病、肺病、花柳病等疾害”。该校考试规定既要笔试,又要口试,笔试要考作文政治数学;口试要“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等等。他深深感到: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是严肃认真的,对考生德智体三方面条件的要求是较高的,其目的是要培养有较高水平的革命军官。
4月初,徐向前在上海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考。三天后,他收到被录取的通知。接着,又收到发给的路费约5元,要到广州参加复试。
徐向前与10多个同学从上海乘轮船赴广州,坐在三等舱里,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能到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学习,担心的是复试严格,不知等待他们的前途是什么。个别同学说:“听说广州有‘卖猪仔’(即被出卖到外国当劳动力),我们要是复试不上,就借机会到海外谋生去。”这班20多岁的青年,心中有一番抱负,有一股求知救国的热情,思想比较单纯。经5天航行,徐向前等到达南方大都市广州,住在兴湖旅馆。这时的羊城,同太原上海等城市大不一样,革命气氛很浓。广州报纸几乎天天登载孙中山或重要人物活动的消息。孙中山大元帅的名声很大,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一天,徐向前听说孙中山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广东省博物馆)演讲,讲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等问题。徐向前自动前去聆听,因为是头一次见到孙中山这个很伟大的人物,只顾看人。孙中山讲话用的是带有广东音的普通话。徐向前听了明白一部分,有小部分听得不十分懂。他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讲民族主义,论述到中国革命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要“以俄为师”。徐向前在太原师范学校读书时,听说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末代皇帝,随后又进行反对北洋军阀袁世凯段祺瑞的斗争,也听说过俄国革命,知道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孙中山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俄为师”,使徐向前对这位领导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很钦佩,更坚定了考进黄埔军校的决心。
徐向前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参加黄埔军校复试。政治试题不难,由于他在报纸上常看到一些文章,记了名词术语,考的结果较好,考数学三角代数比不上考政治。复试刚完,他与同学们心里凉了,每天在旅馆里等消息,不知前途如何,每天心神不定地等待着。一天,突然接到黄埔军校通知,他与10多个山西同学均被录取了。大家万分高兴。
5月上旬,徐向前与山西同学到黄埔军校报到,开始了军校生活。
黄埔军校总理由孙中山兼任,是该校第一把手。校长由孙中山任命蒋中正(介石)担任。党代表是廖仲恺。孙中山对军校领导班子的安排是很认真的,军校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运转良好。
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号军舰来到军校,先巡视了学堂和教职员工学生宿舍,才走进大礼堂,在开学典礼上作了演说。他讲了一个多小时,说话精辟,革命性强,说服力也很强。他说“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他热情洋溢地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严词痛斥了军阀陈炯明之流的假革命。之后又说:“中国此刻是民穷财尽,一般都是谋生无路,那些人在没有得志之先,因为生计困难,受了家室之累,都是说要来革命;到了后来稍为得志,便将所服从的什么革命主义都置之九霄云外,一概不理了。所以在二年之前,竟有号称‘革命同志’的陈炯明军,炮攻观音山,拆南方政府的台。”孙中山要求黄埔军校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他特别指出:一个革命军人要有舍身精神,要不怕死。他说:“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是不怕死。”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给徐向前以极大的鼓舞,是一篇很好的演说词。徐向前牢记孙中山的教育,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经孙中山同意,黄埔军校第一期录取470人,开始编为四个队,后扩编为六个队。徐向前被编入第一队,共140多人,编为九个班。徐向前第一次到课室听课,是先填表,集体加入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上了第一堂课后,他就成为了国民党员。
根据孙中山的指示,黄埔军校的宗旨是: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军校一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面也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该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促进军事人才的迅速成长。
按孙中山的部署,军校的军事教育尽量采用最新的军事理论核技术进行讲授和训练。徐向前在第一期学习的军事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类。他学习的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筑城学》、《军制学》。他学习的术科有:制式教练、战斗教练、实弹射击,以及行军宿营和战斗联络等军事技术。总之,从单兵动作到班排连营和协同前进,都依次循序地学。每日的学习都是很紧张的。
经孙中山同意,黄埔军校聘请的教官有两部分:一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有的当教官,有的任区队长;一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来的。军事训练是严格的。操场在珠江边,潮水涨时操场的水均漫过脚。徐向前等学生照样在军官教官带领下操练,裤脚尽湿。该校学生不准抽烟。每个学生每月发10个毫子做零用钱。由于不准擅离黄埔的长洲岛,有些学生连这点钱也用不完。
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不是关门读书,而是积极参加当时的革命斗争。8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它是北洋军阀时期军阀间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皖系军阀段祺瑞同奉系军阀张作霖,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孙中山亲自率领所属部队由广州赴韶关,准备参加北伐。那时,曾任陆军部长粤军总司令的大军阀陈炯明盘踞在广东惠州一带,同孙中山对抗。而孙中山大元帅率领的赣军、滇军、桂军、湘军、豫军和部分粤军,并非完全可靠。孙中山认为最可靠的是黄埔军校部队和学生军。9月12日,孙中山移大元帅大本营到韶关,亲往督师北伐。 徐向前所在的军校第一队作为孙中山的卫队,护卫孙中山到达韶关,任务是警卫放哨。这次随孙中山赴韶关的还有宋庆龄,以及国民党的苏联俄罗斯顾问鲍罗廷及其妻子孩子。护卫孙中山期间,徐向前经常见到孙中山宋庆龄。在韶关,徐向前等第一队学生住在一座山坡上宿营,喝水也成为一个问题,水不很干净,蚊子甚多。许多学生患小病,但一想到是保卫孙中山,大家精神振奋,护卫特别认真。9月20日,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孙中山大元帅府领导的各军均参加。徐向前所在的第一队亦护卫孙中山到会场。誓师后,各军旋即兵分两路,向湖南江西出发。而孙中山仍留韶关指挥北伐。10月10日,孙中山在韶关各军庆祝武昌起义十三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这次北伐是重新筹备革命,完成过去斗争未了之功。目前,各军已集中,“久已完备,所差者出发费耳”。 他勉励各军将领尽速出师北伐,号召参战部队英勇作战,彻底打垮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的反动统治。当天,孙中山在韶关飞机场举行了阅兵仪式。受阅部队有樊钟秀部、吴铁城部、黄埔军校学生军等部队。徐向前这天见到孙中山,格外高兴。就在“双十节”当天,广州发生买办阶级反动武装商团叛乱,形势万分危急。按孙中山指示,黄埔军校学生军及各军迅即回师广州。徐向前随军校第一队返到羊城。在平定商团叛乱中,黄埔军校学生军首次上战场。徐向前牢记孙中山的教导,与学生军一起,英勇作战,冲入商团军的巢穴西关。参战的各军,密切配合,敉平商团叛乱。黄埔军校学生军首战打出了军威。
黄埔军校,名扬中外,在首次国共合作时期,成为全国革命青年向往的革命学府。
徐向前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在黄埔军校第三期第三队任排长。
这时,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直系爱国将领冯玉祥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推动下,突然竖起反直大旗,发动北京政变,导致直系军阀曹锟溃败。冯玉祥等受革命潮流影响,电告孙中山,邀请孙中山到北京,主持和商讨解决时局大问题。为了尽快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同时也为了拿革命主义去宣传,孙中山毅然接受了冯玉祥等将领的邀请,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到北京去。11月3日,孙中山到黄埔军校辞别,并发表讲话,论述北上目的,指出:“从前革命都在各省,效力很小,要在首都革命,效力方大。”他还认为,这次赴京,借这个机会,可以开展宣传活动,联络同志,成立一个国民党部,大力进行革命斗争。徐向前听了孙中山这个报告,认识到孙中山为国为民,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毅然北上,以解决分裂局面和统一祖国这个根本问题。他认为,孙中山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人物。
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离广东北上,途经黄埔军校,检阅军校学生的军事演习,并发表讲话,赞扬军校学生“忍苦耐劳,努力奋斗。” 这是徐向前最后一次见到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