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共中央书记陈独秀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孙中山与陈独秀合作是有历史渊源的
198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随后,孙中山到日本开展革命活动。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办《安徽俗话报》时,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也产生要推翻清朝帝制的思想。
1905年夏,为了推动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推翻清王朝,陈独秀同革命党人柏文蔚安徽公学师范班学生常恒芳等在芜湖建立岳王会,其宗旨是以“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该会总会设在芜湖,以陈独秀为会长,联络各界革命志士,抓紧时机,开展反清活动。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建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开展革命活动,推选孙中山为总理。同年秋,孙中山分配吴春阳(安徽人)到南京,成立长江流域同盟会。在陈独秀支持下,柏文蔚“首先率岳王会(南京分部)全体同志加入”
1907年初,陈独秀在日本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参加亚洲和亲会。该会由中国印度在日本的革命人士组成,以孙中山的朋友章太炎为会长。陈独秀加入该会,进一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影响,后回国从事反清活动和开展文化教育事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清王朝。1912年,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的战友柏文蔚任安徽都督。不久,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协助柏文蔚开展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工作。
1914年,陈独秀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的朋友章士钊合作编辑《甲寅杂志》,宣传民主,反对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专制与腐败。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担任《新青年》杂志主编,宣传民主科学,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孙中山对陈独秀等开展新文化运动十分赞赏,认为这是反对封建文化的重大创举。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11日,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屋顶散发革命传单,被军警拘捕。孙中山对陈独秀被捕十分关注。他当时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阅报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在上海会见北洋军阀头子徐世昌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说:“你们逮捕了陈独秀,很足以使国人相信,我反对你们是不错的。你们也不敢把他杀死,死了一个,就会增加五十一百个,你们尽管做吧!” 许世英迅速回答说:“不该,不该,我就打电报回去。” 经过全国人民以及孙中山等杰出人士的声援和营救,陈独秀被释放出狱了。
孙中山对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是大力支持的。
1920年3月,陈独秀决定把将于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6号编辑为《劳动节纪念号》,并向孙中山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等社会知名人士约写题词。孙中山曾阅《新青年》杂志,认为陈独秀在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宣传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广大工人群众以及各界人士都是有教育意义的。为此,他欣然挥毫写下了“天下为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送给陈独秀。 陈独秀如获至宝,立即把孙中山蔡元培等16位知名人士的题词在《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号》上发表。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已经开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陈独秀被推选担任党中央书记。嗣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这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素有“扶助农工”的革命思想,对工农运动的兴起,非常重视。
10月4日下午,陈独秀和他的爱人高君曼正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家里与杨明斋包惠僧和柯庆施研究开展革命活动的问题时,五人被法租界巡捕拘捕,连《新青年》等印刷品也被搜去。
上海各大报均报道了陈独秀被捕的消息。为了营救陈独秀,中共中央宣传主任李达电请当时在广州担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设法予以帮助。“孙中山打了电报给上海法租界的领事”, 要求释放陈独秀。10月26日,法庭宣判:查《新青年》已被封闭禁止出售,被告陈独秀明知故犯,罚洋100元,销毁查抄书刊,释放陈独秀。陈独秀出狱后,获悉这是孙中山李达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力营救的结果,对他们三人都有谢忱。
12月23日,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由共产党员李大钊通过林伯渠的关系,介绍前来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由共产党员张太雷作翻译。马林与孙中山商谈多次,提出两项建议:一是组织一个能联合各阶层尤其是工农群众的政党;二是建立革命的武装核心,创办学校。孙中山对此十分赞同。 马林张太雷随后向陈独秀谈了会见情况。陈独秀认为这些建议很好。
孙中山会见马林是他第二次与共产国际代表接触。1920年秋, 经陈独秀介绍,孙中山在沪接见了共产国际远东局派到中国的第一个代表维金斯基(中文叫吴庭康,笔名魏琴)。据维金斯基后来回忆说:孙中山“对一个问题极感兴趣,那就是:如何将刚刚从盘踞广州的反动桂军手里解放出来的华南斗争与遥远的俄国的斗争结合起来?”“广东的地理位置无法使我们同俄国建立联系。”孙中山建议与苏俄建立电台联系。,“一直询问是否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威)或满洲里建立一个我们可以与广州联系的大功率电台” 。孙中山还希望通过中国南方军事胜利,在华中华北各省发展革命运动。那次,维金斯基也向陈独秀谈了孙中山的建议。
孙中山对陈独秀主张国共合作是非常赞成的
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指使部下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于8月14号到上海。正当孙中山处于极为困难之际,陈独秀拜访孙中山,商议有关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向孙中山伸出了极其友好之手。孙中山听了陈独秀关于国共两党合作,对两党有利,对中国革命事业有利,对中国人民有利的阐述后,经过思考,立即赞成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他允许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服从他的原有入党办法,并依照民主化的原则改组国民党。
孙中山对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参加国民党十分重视。9月4日,他召集张继、陈独秀等53名党员开会,谈有关改组国民党问题。6日,孙中山指定成立起草委员会,由陈独秀等9人组成,负责起草国民党党纲和总章草案。
1923年1月2日,孙中山在沪召开关于改进国民党党务会议,指定陈独秀等21人为国民党参议。 孙中山联系滇军桂军打败粤军陈炯明部后,于2月21日重到广州,设立大本营,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陈独秀认为广东是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召开全国党代会较安全,且易于与孙中山进一步商谈国共合作问题。为此,他于3月26日抵广州,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孙中山对陈独秀到南粤万分重视。4月10日,他以大元帅名义,任命陈独秀为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这个委员会又推选陈独秀为该会委员长。孙中山常找陈独秀研究和确定有关开展宣传工作等问题。
6月1日,陈独秀到该会启印视事。孙中山十分重视宣传工作,认为宣传教育比武力还重要。为此,他在大元帅府有时与陈独秀讨论怎样进一步搞好宣传教育,以提高国民党员、人民群众的政治认识,推动反帝反军阀斗的深入发展。
6月12日,陈独秀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现改为3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代表党中央委员会作关于中共“二大”以来的工作报告,论述了共产党员加入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等问题。他说,“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改变。”
这次大会,陈独秀和到会代表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指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的基础。”并“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党革命之需要”。
孙中山对国共两党合作非常重视。
孙中山对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中共中央委员谭平山说:“中国国民党成立较早。许多革命党员有奋斗精神,在著名的广州起义中,有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其中不少是舍身奋斗的党员。正是由于有了许多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奋斗,我们取得了推翻清朝皇帝的胜利,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随后,我们继续奋斗,又取得了反对北洋军阀反对南方军阀的胜利,在广州建立了革命政府,即建立了大元帅府。但是,我们的革命,只取得一部分胜利,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因为在全国许多省,仍在官僚军阀统治下。就是在革命策源地的广东,还有惠州等部分地区,仍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广东军阀陈炯明统治下。陈炯明原先也是国民党员。但是,他同帝国主义勾结,叛变了。我缺乏知人之明,没有及早发现陈炯明的叛逆,造成了很大的祸害。现在要继续打倒军阀,我们要扩大革命的队伍,欢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壮大革命力量, 补充新鲜血液,共同开展反军阀的斗争。这样,我们就能消灭曹锟吴佩孚等军阀。”
陈独秀听孙中山讲话后说:“在现在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革命党,是一个代表国民运动的政党。我们认为应该使国民党成为一个 强大的革命党,才能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军阀。中国共产党是新成立的政党,人数比较少。我们的目前纲领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与国民党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在上海时,我已经同你谈过国共合作的问题。你已经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内,共同合作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最近,中国共产党又在广州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决议。今后,全国各地共产党员会纷纷加入国民党,请你在国民党内先通告这个情况,使各地国民党党部都有准备。国共两党合作,中国革命力量更加强大,将来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打倒军阀,就可以结束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就可以达到你的理想统一中国。”
孙中山听后说:“中国国民党是一个革命党,热烈欢迎各界革命同志加入,欢迎共产党员加入,使这个革命党力量更加强大。我已经对国民党党部说了应欢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再过一段短时间,我们也准备召开一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们的政治纲领,同时也通过代表大会,同意容纳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这样,国民党力量会大大加强。因为我在广东知道:共产党搞农民运动,搞工人运动是有成绩的,是有经验的。国民党也有扶助农民工人的政策。希望国共两党合作,更有力地开展反军阀的北伐战争,开展农民运动,开展工人运动。这样,统一中国就能快一点实现。”
陈独秀离广州前夕向孙中山告辞。孙中山对陈独秀说:“希望你返上海后,继续做国共合作的工作,发动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的大门是打开的,热诚欢迎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同志加入,也欢迎你们发动农民工人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人数大大增加,补充新鲜血液。这样,中国革命胜利就会早日到来。” 陈独秀听后说:“孙总理的意见很好。我返上海后,继续按照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发动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以争取中国革命早日获得胜利。”
10月,孙中山已做好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和筹备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日,他指定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张继、戴季陶等5人任国民党改组委员。 28日,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孙中山决定于翌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每省代表名额6人(其中由各省党员推选3人,孙中山指派3人),海外总支部支部代表12人。孙中山指定陈独秀为安徽省的国民党“一大”代表,同时还准备在代表大会上选陈独秀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1月下旬,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三届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和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决议,并着重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关系是作为国民党内的秘密支部。会议在讨论到陈独秀是否作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候选人的问题时,国民党特别顾问苏联代表鲍罗廷发言,认为这种做法未免太早,对工作没有好处。陈独秀也在会上说:实际上,他无法在上海负责中共中央工作的同时再参加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会议等各项工作,同意鲍罗廷的意见,不当国民党中央委员的候选人。中共三届一中全会全体出席者都同意陈独秀的意见。 因此,陈独秀不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孙中山主持下,大会通过了《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纲领,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执行委员41名,其中共产党员10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理。陈独秀没有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陈独秀在上海参加了追悼孙中山的大会,沉痛悼念这位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去世。陈独秀还在上海通过中共中央,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表了《告中国民众书》,指出:“为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先生死了,自然是中国民族自由运动一大损失,然而这个运动是决不会随着中山先生之死而停止的。”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加倍努力,一方面猛烈地继续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工具段祺瑞、张作霖在北方对于这次运动的进攻;一方面保卫南方的革命根据地——广东。” 随后,陈独秀任中共中央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