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书后感言—— 广东精神 江浙手腕

—— 广东精神 江浙手腕
发布时间: 2007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创办人,都是广东香山人,因此传统关系,高级干部及董事会成员亦是清一色之广东人,极少有外省江浙人士参与其间。

但是,亦有例外。自1937年起,新新公司已聘任了上海财经界之五位江浙领袖为董事,他们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沈长庚先生、经济学专家章乃器先生、汇丰银行华经理龚星五先生、上海银行经理徐谢康先生和国华银行经理张景吕先生。

尤其突出者,是金宗城先生,担任董事长,连续12任之久,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后为止,可称为奇迹。他非超级富豪,亦非阀阅世家,和我家族更无亲姻联糸,但对新新公司之爱护与照顾,无不尽心尽力,惟恐不周。照一般人之推测,这位金先生在新新公司必定拥有大量投资,是以得到我家之尊崇(按:新新公司所发行之股票,皆以金宗城领衔签字为准)

其实,考之于事实,恰属相反,金先生在新新公司之股份只有一股,而这一股亦是出自我家族之惠赠,乃象征性地表示他具有新新公司股东的资格而已。

金宗成先生是宁波人,世代皆以经营钱庄为业,故对于上海之经济脉络极为熟悉。

1927年,先父曾在上海创立“泰和隆企业商行”,准备退出新新公司,且得澳洲好友麦忽臣之合作,合股5万澳镑,实力雄厚,专事投资地产、证券和金钞各项业务。由于业务上的机缘巧合,金先生与先父由认识,而订交,而成为好友。

上海是金融中心,亦是瞬息万变之战场”。金先生在一次证券风暴中,一时周转不灵而临近破产边缘,他曾向自己的亲友、同乡和同业求助,俱无援手。在山穷水尽之环境下,他想起先父,姑且一试,想不到先父很爽快答应,加以全力支持。后来风暴平定,金宗城不但度过了难关,还获厚利,对于先父万分感激,并向先父查询其根由。

他问:“我辈同乡和同行,当时俱对我放弃支持。阁下与我非亲非故,却毫不吝惜,加以慷慨援助,是何缘故?请不吝示及,以满足我好奇之心。”

先父微笑,说:“金融贸易,不独要注视本地市场,且要留心世界之动态。当天之风暴突变,纯是受到中国局部政治之冲击影响,与外局无关。所以,倘有资力支持下去,假以时日,必定反败为胜。因为上海是国际市场,必须面面兼涉顾及。阁下之眼光和毅力不错,只是缺少充裕资金,虽有智慧,不能畅展其抱负。”

金宗城听了先父之分析,深感钦佩,愿意追随效力,从此,合作成果超卓,获利甚丰。

后来,新新公司因工潮纠纷,先父接任总经理,泰和隆之业务不能兼顾,只有解散,但一部分运作仍然保持,因先父在新新公司内部加添一新部门——“存款储备部”,专营金钞买卖(这是后来“新大银行”之前身)。表面上,该部营业部长是我族兄李道生,而实际上,幕后之主持者是金宗城先生。这是他和新新公司发生联系的开端。当时,他的职位只是“顾问”而已。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上海亦起极大之变化及危机。

一是经济变化,通货膨胀之危机。纸币不值钱,而物资缺乏。以百货公司而论,售出了1万元之货品,只收入1万元之纸币,而补不回1万元价值之实物,长此下去,整个公司之货品,会被抽空,所以必须购入金钞保本。

二是政局变化,人事复杂之危机。孤岛虽小,却有三方面的势力:日本军方、汪氏政权和英美租界权力(这是指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前)。在此种环境压力之下,当一位最高领导人,既不能遵从旧路,又不能完全更新,左右为难。例如永安公司,郭乐老先生以前是最高决策人,此时只好托辞参加美国金门博览会而离开上海,另选其六弟郭顺先生为新主持人。所以,新新方面亦有同样之困难,原有之资深董事多已南下香港或出国,整个董事会急需改组,作出应付新环境之措施,以随机应变之手段,保护自己之基业。

金宗城极会把握时机,立刻向我家族表态,愿意效劳,还献上良策,可以引进一批有力外援,以壮声势。这批外援与三方势力均有联络。所谓外援,就是上述五位江浙人士。当然,在上海商场立足者,谁不想和这批财阀扯上关系?多一个有力有财之外援,彼此相得益彰,亦可以锦上添花,广辟财路。

不过,金宗城也不愧为精明角色,虽愿尽其义务,为新新公司任劳任怨,效忠于李氏家族,但要享回权利,希望将来出任新新公司董事会董事长。

他承诺不干涉新新公司之内部行政,只负责对外事务,一则为报答先父对他知遇之恩德,二则借此机会展其抱负和才智。

讲到金宗城之才智,的确出众超卓,谨慎机警,能言善辩,且外表宽融,一团和气,所以,许多人事问题,俱能大事化小,而小事化无,不愧为外交能手,面面俱圆。

他头脑清明,精打细算,确是金融界之翘楚。他门路广,人事熟,常有独特之消息,能人之所不能。后来,新新公司开办“新大银行”,金先生亦尽其不少劳力,但其本人并未参与投资入股,或担任任何职位。

此乃其高明之处,一则不邀功,二则表示毫无野心,纯真保持“客卿”之地位和原则。

1945年,抗战胜利,上海又转入另一新局面,人事关系更为复杂,经济更为混乱。

新新公司之劳资纠纷爆发,由韩武城策动,检举李泽兄为汉奸案,满城风雨,业务一落千丈。李泽兄被拘捕后,董事会虽然按例升任萧宗俊为总经理,表面上,似有结果,但实际上,他没有办法安定大局,恢复新新公司之元气。

金宗城以旁观者之眼光洞悉内情,约我恳谈,并献出良谋对策。

他说:“现在新新内部面临危机,下级职员受公会操纵,无法无天;高级职员,彷徨疑虑,不知所从。所以,在这关头,我希望你挺身而出,担任经理,助萧宗俊一臂之力,通力团结合作,度过此难关,如何?”

当时,我有点顾虑,就是年龄太轻,只有24岁,经验不足,以上一代社会人士眼光观之,颇有人微言轻之弱点。

金宗城似乎了解我之心事,连连摇头,表示否定,说:“年龄的弱点、资历的短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你拥有两大超越的优先点:第一,你是长子,是合格和合法的承继人,手上握有你父亲遗下的庞大股权,这就是新新公司决策的皇牌,何况再加上人事和经济之支援,一定可以左右一切。第二,新新公司之高干成员,都是你家族成员,或亲友,或上一代所培植的人手。自然站在同一阵线,共荣共存。萧宗俊就是最显明之例子,他如合则共荣,分则自毁”

由于金先生热心沟通,新新公司内部虽然受到韩武城等的骚动,用罢工手段相威胁,营业方面备受影响而亏损,但我们基层组织,都照常运作,有条不紊,一直至我们离上海之日止。

解放之后,金先生也到香港,逗留了一段时日,就移民到巴西定居,从此天各一方,10多年的欢乐友情,时至今日,仍存在脑海中。

昔人有云:“到上海创大事业,除了资金充裕之外,还要有两种条件:

一、广东人之精神——坚毅、勇猛、团结。

二、江浙人之手腕——机警、融和、合群。”

上述的一段往事,亦足以反映广东精神和江浙手腕之结合,在新新公司的历史过程中成为秘闻,亦可以说是佳话,真诚之友谊是没有南北省界之分歧的,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谨用此谚语,总结四大百货公司历史之书后感言,给日后来者作宝贵之参照。

 

澳大利亚雪梨  李承基谨志  

2006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