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安泰联营 称霸香蕉市场
昔日的昆士兰,尚未充分开发,保持原始状况。初期,政府号召白种人前往垦植,予以资金补助和奖赏等等优惠。只因地域荒芜,天气炎酷,加以物资缺乏供应,生活艰苦,难以承受,他们都有视为畏途,不愿留,而奔向沿海地区发展。
在别无选择的条件下,华侨前辈却人舍我取,安之若素,毫无怨言,反而尽量利用这土壤肥沃的地利,雨露均匀的天时,耕之耘之,作为安身立业的好场所。
在各种产品中,尤以香蕉的成果,最为满意,且最受欢迎。
昆士兰的“勤士”CAIRNS和“汤士威卢”TOWNSVILLE效区,一片郁茂,青翠的大地,全是华人的农场。
昆士兰的香蕉,初时畅销昆省各地,后因人口稀少,市场有限,必须向澳洲南部的沿海大城市进军,广求展拓。其选择的对象,不在话下,当然以自己的亲友或同乡,最合理想。
马应彪经营的“永生果栏”(即“先施公司”之前身)和郭氏兄弟所主持的“永安果栏”(即“永安公司”之前身),最有实力,且具规模,遂成为入选的对象。
永生和永安有了源源不断的供应,品种优良,成本合理,顿使业务大幅增进,更上一层楼。店内同人莫不沾沾自喜,以为瞻望前途,璀璨无量,只有郭乐一人独持异议。
他认为白种同业,正在虎视眈眈,随时会利用压力,加以破坏,必须防患于未然,先巩固自己的业务基础,再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才可立足。
郭乐年纪虽轻,但富有领导之才。其处事,则精明能干;其策划,则冷静周全。他有谦和的诚恳,复有坚毅的魄力。
他想出了一个联营合资的办法,将最有规模的“果栏”组织起来,集中了财力,荟萃了内部的精英分子,命名为“生安泰”,准备应付白种同业的激烈竞争,争一日之短长,并有独霸整个香蕉市场的壮志。
“生安泰”涵义极善,“生”代表“永生果栏”;“安”代表“永安果栏”;“泰”代表“永泰果栏”。该名称寓意这三家商店加强联盟,互相呼应,还表示共同生存,共享安泰的合作成果。
生安泰的第一步计划,是开拓澳洲外围的货源供应。他们在“斐济岛”FIJI ISLAND的 “苏瓦”SUVA地区购入土地1000顷,作为种植香蕉的园地。因为斐济位于南半球赤道和南回归线的中心点,气候温暖,宜于垦植香蕉,利用天然的地利和天时,加上低廉的人工,极合乎经济原则。如果,将香蕉运回澳洲推售,可获厚利。
郭乐慎重其事,特委任二弟郭泉为生安泰主持人,亲驻斐济,监督指挥一切。
郭泉前辈,生于1880年1月,原名官泉,字凤辉,英文名PHILIP(菲腊),1966年4月在香港去世,享寿91岁。
当他15岁时,初解世务,已有出洋谋生的壮志,因为香山各乡,伯叔兄弟、左邻右里的亲友,远涉重洋,自闯前途,蔚然成风。
郭泉童心跃跃,下甘雌伏。1895年2月,他禀得父母的同意后,即随同邻村乡人到“檀香山”的“火奴努努”HONOLULU(夏威夷的首府)谋生。
抵步后,他在英国律师MORMAN(那文)的办事处里寻得临时栖身之所。
郭泉天赋敏慧,越一年,已熟悉当地情况,利用机缘转入英国领事馆,充当杂役童工。其苦心孤诣,意在学习英语,近水楼台,至利且便,所以,三年勤读,大有成就。由此反映,足见其为人,坚毅沉着,富有进取性的潜力;实事求是,怀着创作性的斗志。后来,他离开檀香山,来到雪梨,协助郭乐,同闯天下。
此次郭泉接受了生安泰的新挑战,积极生产,支援货源,干得有声有色,更令业绩突飞猛进,控制了整个香蕉市场。
据生安泰的生意统计,由1902年至1913年止,每年平均营业额都有4万英镑的数目,开澳洲华商贸易的空前纪录(按:当时1万英镑约等于现在的1500万英镑)。
如此突出性的成就,更惹来白种同业的嫉妒和攻击。在白澳政策作祟之下,昆士兰政府首先作出保护白种人农场的措施,采取予以借款的办法,作出财力支持,加强对抗,但仍然无法扭转颓势,应付和压倒华商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