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出淤泥而不染 利乐愿无穷

——怀念西山寺住持释纯真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西山寺住持释纯真,俗名陈德全,1930年8月生于广东中山县石岐镇(今中山市石岐区),因家庭贫困,1943年被送到石岐孙文中路武峰西山寺礼拜释了华为师出家,1946年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受戒。他自幼聪明,记忆力强,1949年随师父学习中医,有济世救度的善根。
  上世纪50年代的多次政治运动,将宗教人士当成“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分子)赶出寺门,有的到街道参加工作,有的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纯真住持由于懂得中医知识,被安排做医务工作。1955年至1958年在佛山地区医专进修学习后,先后被安排在石岐医院、张家边医院、港务局卫生所任中医医生。1987年3月提前退休回到西山寺任住持,负责筹备维修扩建西山寺工作。1988年7月当选为中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世纪90年代当选为省佛教协会理事、省宗教公益基金会理事,被推选为中山市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98年5月因病医治无效圆寂,享年68岁。
  一、重修西山寺
  释纯真是西山寺第十三代住持。他过早品尝人间艰辛,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近现代的变化体会颇深。他强调僧人应该了解社会,认识自己的国家,知道国家、社会的变化。他说佛教的优良传统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教其实也是教育僧人爱国爱教、为众生服务。
  西山寺位于中山市孙文中路武峰,前身是明朝举人毛可珍读书及与僧人聚会的地方,环境清净优雅。明嘉靖年间改为寺院供奉佛圣,初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清朝光绪年间改为西山寺至今。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均有修缮。清咸丰年间进士曾望颜自福建回乡,募集资金,重建寺门,塑佛及修缮佛殿。僧人易全又募资立“仁寿禅林”石匾,两侧石柱有书法家张玉堂手书的对联“红棉旧荫,福地重光”,还修复了“六棉古道”,立石牌坊于道南端;又凿石井“七星泉”于东岩下,寺院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清静优雅,确是休闲、修行之所。纯真住持13岁到西山寺削发为僧,一心一意以寺为家,以戒为师,专心修行,弘法利生。他除了学佛修行外,还专心致志学习钻研中医,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群众解除病痛。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信仰被视为旧思想、旧风俗、旧文化、旧习惯而受到批判,佛教活动中断,所有寺院庵堂都被迫关闭,绝大部分出家人先后参加手工业和小商贩工作,有的还俗成婚。纯真住持坚持信仰,除参加中医学习外,几十年中没有离开西山寺。红卫兵来了,看见经书就要烧,看见佛像就要砸,大肆破坏寺院设施。他耐心劝说无效,只能眼睁睁看着宝贵资料灰飞烟灭,经书佛像荡然无存。待红卫兵捣乱完撤走后,他独自一人整理收集零乱的物品。文革期间,石岐文化馆占用西山寺做娱乐场所,纯真住持劝说他们不要钉钉子,不要打洞,不要拆墙,不要破坏石柱、匾额和楹联等,千方百计保护西山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由于经过抗日战争和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再加上年久失修,西山寺东面两间殿堂被台风刮倒,西面一间旧殿倒塌,残存的几间,墙歪瓦斜,下雨过后,屋顶漏水,室内积水,一片狼藉。即便如此,纯真住持仍然坚守西山寺。他深信西山寺是一个清净共修之所,有成、住、坏、空的时节和机缘;他更深信佛教会有兴旺之时,政府会允许复兴佛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和发展,西山寺也得以维修恢复。
  十年动乱使国家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物资十分短缺,要钱没钱,要木材没木材,要水泥没水泥,想按照古香古色的要求修复西山寺,谈何容易。1987年3月,纯真住持放弃做医生的优厚待遇,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专心致志负责起修建西山寺的工作。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动员亲朋好友捐款捐物,又亲自写信发动海外师兄师弟筹集募捐。他在香港宝莲寺的师兄念真及其他僧众捐助20多万元,于1987年夏动工修复西山寺。一年后,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韦驮殿、伽蓝殿焕然一新,重塑释加牟尼佛、阿弥陀佛、延寿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韦驮、伽蓝菩萨等七尊佛、菩萨的金身;重立了曾望颜于清朝咸丰六年所立的《重建武峰仁寿碑记》;新立了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寺院修建亲笔题书的“大雄宝殿”、“万德庄严”两块贴金箔横匾。
西山寺于1988年10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伴着袅袅飘升的梵烟诵经和随风入耳的阵阵梵铃声念佛,住持及其他僧众又开始了戒律严格,安祥而充满神秘感的僧侣生活。
  二、加强管理,促进道风建设
  戒律为正法久住之本,戒律为佛法慧命之所依,学好戒律,持好戒律是每个中国佛教徒的头等大事。西山寺处在石岐繁华地段,僧人的作息时间、仪容仪表、言行举止都会给群众以深刻的影响。面对僧侣零落的状况,纯真住持迎难而上,招僧纳众订规立约。他认真按照1982年中共中央19号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精神,建立僧团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庙像庙、僧像僧”。在纯真住持的倡导提议下,西山寺制定了僧人守则、西山寺管理规定、文物管理和财产登记管理及治安消防规定、财务管理规定、职工劳动和进入寺院规约等制度,还成立了防火安全、义诊、接待、文物、物资管理、联络探访、佛事后勤素斋、乐助化缘、清洁卫生等志愿义务小组,管理有条不紊。他本人以身作则,凌晨4时洗漱整理搭衣完毕,5时上殿早课诵经,7时吃早餐,8时左右便开始一天工作:做佛事,处理寺务,组织学习,接待客人……。他带领全寺僧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长期坚持下来,寺院住僧的精神面貌、威仪、经法都有长足的进步。每年农历正月和七月都举行供诸天、药师法会、超度法会,引导广大信众爱国爱教,祈求国运昌盛、人民安康、家庭和睦。西山寺恢复10多年来,纯真住持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不舍众生,不离众生,不弃众生,尽心尽力去做一切有利众生之事。
  西山寺恢复不久,不少信徒带着不同法门的观点咨询请教纯真住持,有密宗的、有禅宗的、有净土宗的等等。信徒也因宗派不同而不团结,拉帮结派,互相指责时有发生。纯真住持利用各种机会教化开示说:“佛法博大精深,浩瀚如海,自唐朝以来形成了八大宗派,有显有密,有禅有净,有顿有圆,其思想都是互相融摄,圆融无碍的,法无高下,当机者妙,犹如医生治病,需要辩证施治,因病予药,众生病症不同,所应吃药自然不同。但不管是修习哪个法门,都要落实到人间。” 他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场合强调佛教徒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说:“我们今天做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个人,光阴是有限的,学佛、信佛就是要运用佛陀的大智慧、大悲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平等相待,慈悲观厚,和睦共处。学佛的目的,要做到身、语、意三业中不造恶业,同时发菩提心,饶益有情,不要扰乱烦恼别人。这样既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
  中山的民间信仰不少,一般群众对宗教和迷信分不清。有些人久病不愈就去请巫婆、算命先生问津。一些流窜到西山寺周边搞看相、算命等迷信活动的人,借机愚弄、欺骗群众。纯真住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配合政府打击取缔那些求签问卜看相算命的迷信活动,又耐心说教受害群众,帮助民众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各种心理问题,教化大众,抚慰人心。有一市民感冒,服了不少药仍不见效,跑到西山寺要求纯真住持给点香炉的炉灰回去冲服。纯真住持仔细了解病情后说:“你先买这种草药煲服,再服感冒药就好了,用香炉灰冲服是不科学的。”那市民按纯真住持的指点服药后,感冒很快就好了。
  寺庙维修开放后,培养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当和尚有吃有住有穿,还有零花钱,既舒服又安全,有人向往,有人谢绝。纯真住持为自己立下不乱收徒,不乱收捐赠,不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规矩,告诫自己要严格遵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精神。1989年底,一青年兴致勃勃跑到西山寺要求礼拜纯真住持为师,削发出家。纯真住持与他交谈了解情况后,将该青年的姓名、地址等情况向政府宗教部门反映,要求协助调查情况并把关。经了解,该青年是个惯偷,并多次在社会上打群架。可见纯真住持在收徒问题上慎之又慎。
  纯真住持对青年僧人寄以厚望,教导青年人不受社会上光怪陆离的各种时髦事物的影响,经常鼓励僧众勤修三学,适应时代,精学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益于社会,学电脑、学书法、学画画,方便众生。
西山寺是信众活动的场所,不少信徒要求设往生堂超度先人。纯真住持为了方便众生,随缘而喜,千方百计满足信徒的要求,设功德堂供海内外信众安放祖先牌位,抚思追远。这样既满足信徒宗教活动的需要,又联络了信徒,增进友谊。到西山寺做功德,一方面能敬祭祖先,表达孝心;另一方面能与亲友欢聚,还可以忏悔业障,获得宗教情操的体验。
  纯真住持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待人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每有来者登门,都会以“无分别心”的态度热情接待,无论来者何等身份,相识与否,都一一为其明示佛理,给以祝福,令来者满意而归。他谈得从容,笑得开朗,每次参加会议、学习班都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在政协会议上,他发言坦诚,直指政府要加大力度打击“黄赌毒”;在迎春茶话会上,当演出节目时,纯真住持则闭目念佛,祈求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曾发生多起乱建寺庙,乱建佛像,借佛敛财的事件,影响了佛教的声誉。纯真住持积极配合政府宗教部门,整顿佛教寺院,制定各项规章,对不经有关部门批准而乱建的寺庙,坚决取缔。澳门一僧人借在三乡镇平岚村建老人活动中心之名,将图纸和计划拿到西山寺征求纯真住持的意见。纯真住持认为建老人活动中心使老人有锻炼、休闲的地方,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是功德,是善举,表态支持兴建老人活动中心,殊知工程完工时却变成了佛堂。纯真住持严厉指责那澳门和尚不守佛规,连起码的五戒都不遵守,有损佛教尊严。未经有关部门审批,香港居士黄玉云、张荣业私自在三角镇三角村花果山兴建寺院,对外宣传耗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实际花费与宣传数目出入较大。黄玉云还在三角镇政府附近兴建别墅一幢,豪华装修,内有泳池。纯真住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借机敛财。他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取缔乱建寺庙活动。
  三、孜孜不倦报四恩
  纯真住持认为僧人虽然出了家,但都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是人民创造的,离不开人民群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要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三宝恩,扶危济困,普渡众生。他说,解放前,我亲眼看见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石岐。他们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物就抢,很多同胞惨死在街头巷尾。我躲在寺庙里,是个幸存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推翻了封建剥削阶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一天天改善,国家的声誉一天天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的。我们僧人不能忘记过去的苦,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泰民安祈求,为社会的稳定、长治久安作应有贡献。
  1989年,纯真住持力排众议,在西山寺内创办了一间小卖部,主要经营宗教书刊、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服务社会,方便群众,帮助就业,增加寺院收入,解决自养,深受群众好评。
  是年北京发生“六四”动乱后,纯真住持认真组织僧人学习有关文件,根据“法不孤起,仗境乃生”的教理,组织僧众学习报刊资料,观看电视录像,使大家认清形势,不参与、不支持、不听信谣言传播,深信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才能长治久安,只有国家强盛,佛教才能复兴,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以实际行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全体僧人安定团结,没有出现参加游行、声援的情况。
1991年,华东地区发生罕见水灾,洪水滔天,铁路桥梁被冲垮,良田被淹没,房屋倒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政府提倡捐款捐物,互相支援,奉献爱心。纯真住持组织全寺僧众捐款救灾,他第一个带头捐款1000元。
  纯真住持从小学习佛学,背过《黄帝内经》等医学书籍,又在佛山医专进修学习,还随当时石岐名医实习,自修中医全科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医术不断提高,慕名求医者不少。他对待病患者如待亲人,从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老幼,都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可亲,热情接待,问寒问暖,认真医治,施医送药。有时需要出诊,他义不容辞,从不问路程远近,不管白天黑夜,不怕刮风下雨,不惧骄阳似火,不顾寒风凛烈,做到有求必应,有请必到,处处事事施慈悲行方便,群众普遍反映他的医风医德甚佳。西山寺恢复宗教活动后,仍有不少患者前往求医,纯真住持和前中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印西组成义诊小组,为求医者提供方便,至1998年,共为群众义诊2000多人次。
  纯真住持曾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享受国家公费医疗待遇,但他有病都是自己掏钱医治,病重时政府为他安排免费住院,他都婉言谢绝。但对福利院、残疾人士、赈灾、助学等,他都有丰厚的捐赠。几十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给政府添麻烦,一直住在窄小的房间,衣着朴素,粗茶淡饭,有条不紊地做着一个出家人应做的事。
  纯真住持特别俭朴“吝啬”,对一粒米、一滴水都非常珍惜,一粒米饭掉在地上也捡起来吃,用过的餐纸还要装起来再用。在临终前还准备了善后所需支出。除此之外,一生所积(13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留给寺院,其艰苦节俭可见一斑。
  纯真住持不会高谈阔论,只是身体力行地坚守信仰的纯正,保持习经、修行、弘法的寺院生活,以一颗圣洁、纯真的心,体会佛法带给他的精妙感受和喜悦。他虽已舍报西归,却音容宛在,风范犹存。他一生遭挫折却不改其志,虽曲折却不迷其心的坚韧和智慧;他一生自强不息,济世度人,慈悲精进,情系众生,爱国爱教的博大胸怀,始终是晚辈佛子们学习的榜样。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