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0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郝一峰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宗教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宗教旅游文化资源,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中山有着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资源。中山的佛教最早的可追溯至兴建于唐朝的古香林寺,明清及民国初年佛教甚为兴盛。1874年英国圣公会的香港第二任主教柯尔福派华人传道莫寿增到石岐花王巷(即今太平路)租屋设教堂,为香山最早的基督教堂,当年就有商店学徒郑添信教,这是中山第一位基督教信徒。中山的天主教由澳门传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目前,列为中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建筑有两处,列入中山市近现代优秀建筑A类古旧文化名录建筑物的宗教建筑有多处。
   中山宗教界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古香林寺就成为中山市民躲避战乱的去处之一,该寺的僧人习武保家卫国,积极参与抗日爱国运动,为民众治病。1940年3月中山沦陷后,天主教会接受国际红十字会的委托,分发衣物、大米、奶粉、药物等救济品给难民。同年,在小榄原圣心小学内办起仁爱医院,以济世为宗旨,对贫困病人赠医赠药或五折收费。同年又在小榄滘口涌边开设一间难婴院。
   新的历史时期,中山宗教界更是发扬“慈悲济世”、“博爱荣人”的宗教精神,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8月28日,在中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倡导下,中山市佛教协会成立了中山市佛教慈善中医诊所,为困难群众免费施医送药,开诊一年多,已有3000多人次困难群众得到免费施医施药,这是全省首家开展镇区巡回义诊活动的佛教慈善中医诊所。在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中,中山宗教界积极为受灾严重的乳源瑶族同胞捐款20多万元和物资一批,并将款物送至瑶族同胞手中;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山宗教界慈善为怀,爱心涌动,共捐款263万余元及物资一批。
作为第一本全面系统反映中山宗教发展历史的权威书籍,该书的编印发行,凝聚了各界集体的智慧。
   当前,中山正在大力创建文化名城,建设和谐社会。编著《中山文史·宗教专辑》一书,挖掘中山厚重的宗教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山宗教界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升中山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是为序。
          2008年12月16日
注:作者为中山市副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