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记沦陷惨状 欣看日军投降
发布时间:
2009年12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荫清
1937年,中山失陷最早的是三灶岛(现属珠海)。日军占领三灶岛后,将其辟为机场。轰炸广州、江门等地的飞机就是从三灶起飞的。中山最先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是石岐长堤、马山一带,其次是南基街、大庙下的大笪地。当时有间叫"新国民"的酒家,全间被炸毁。1938年秋,开学还不够一个月的县立中学,被迫停课筹迁珠海南屏。日舰有次发炮轰击中山,有颗炮弹就射到石岐。第一区警察所长郑仲楚将炮弹的碎片悬掛在正薰街的木电灯柱上示众。
中山第一次沦陷于1939年10月7日,日军在第二区的金钟、叠石登陆,中午直窜石岐,其马队及步兵搜掠孙文西路一带铺户,将仁里街宝盈当铺打开,抢掠物资,抢后纵火,踞城三天,于10日早上窜回舰上。那时是张惠长任县长兼广东省第三游击区司令。中山第二次沦陷于1940年3月5日,吴飞任县长。这次沦陷直至日本投降的1945年9月止。中山第二次沦陷时,吴霭佳出任伪维持会会长。沦陷后第一个伪县长欧大庆是南朗镇步头人,曾留学日本,是伪和平反共救国军吕春荣部的参谋长。欧大庆卸任中山县长而出任伪江西省长时,为锄奸团刺杀于江西。
中山第二个伪县长是浙江省宁海县人赵鼎华,字乙岳,出身日本特务,到任未几则在澳门为人刺杀,有一说是欧大庆所为,愤其夺去自己县长一职。中山第三个伪县长鲍文,字功宇,珠海山长人,日本留学生,《香山县志》载有其名,光绪皇赐其为同进士。
中山第四个伪县长卢宝永,东莞人,是汪精卫老婆陈璧君的契仔,抗战前在广州当律师。
中山第五个伪县长林念慈,又名秉环,珠海三灶人,抗战前曾做过石岐二小校长。这个伪县长于1944年上任,因见日寇将败,想脱离虎口,暗遣其妻携二子跟伪五区区长徐敏(别名徐计炎,孙恩沛当县中校长时为教导主任)与汉奸黄球等20多人乘电船逃往澳门。事为日寇侦悉,遂在坦洲海面截船搜查,将此一干人等杀死后投尸海底。事后,日军诈称:"未知会日海军,误会。"向林念慈道歉了事。后闻林念慈因家破人亡,内心痛苦,自认得此下场,枉作汉奸,遂入山为道士。遗缺仍以卢宝永继任至日本投降。几个"一代伪人"结束执政而遗臭万年。又据谭冠之《中山抗战与复员概纪》记载:卢宝永于1945年夏,曾遣使谒张惠长,求为先容,让其立功赎罪,免予一死云,但为张所拒。中山沦陷五年,当然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但无辜人民被炸死、饿死,侨眷、归侨因无外汇接济而死,日军拆毁屋舍,掠夺财物等损失无法估算。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日军真的有些异样,他们已不像往日那样趾高气扬,而是垂头丧气,驻于学宫(今人民医院址)的警备部哨兵已不像以往那样要顺民向他鞠躬了,整日整夜忙于烧毁文件。莲峰山脚整日烟灰上扬。其他的日军营也同样在烧毁罪证,哨兵默默地在军营内巡逻,不敢走出来作恶。
伪军四十三师司令部(今京都娱乐城址)官兵也如丧家之犬,龟缩营内。8月底,司令部在门口贴出一张布告,内容大意是: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电令,委彭济华(原四十三师师长)为先遣军司令,要他原地驻防,听候差遣。过了两三天,国民革命军一五九师在师长刘绍武率领下到中山接受日军投降。张惠长进驻石岐,座驾车头也插着一支国旗。县政府设在侨立医院(今中山市博物馆)。翌日见到日军的坦克十多辆,每一辆都坐着一个一五九师的军官,由日军士兵驾驶,在城区巡行一圈后,集中于石岐长堤边。日军马队与各个军种都给一五九师的士兵接收了。日军上自军官,下至士兵都放下武器,乖乖地站立一旁。有些艇户向一五九师告发:长堤日军曾将弹药丢下岐江河。一五九师士兵押着日军士兵打捞,结果捞回十多箱弹药。
日军放下武器,听候遣返前,还拿着竹扫帚在石岐孙文西路、长堤一带扫了几日街。小孩子以石块扔掷这些投降的日军。他们也只得俯首忍受。群众看到此情景,个个拍掌称快,咸谓:他们都有今日的下场。这些情景时间虽短,却令中山人民吐气扬眉。正是:忆当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耑赖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坚持浴血奋战八载,终除暴!
附录:有关日军投降和国民党中山县党、政、军、警进入石岐的资料:民国34年,公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山县党部、挺三司令部、中山县政府即进驻二区溪角乡办公,严密监视县城日军。
9月2日,县党部书记刘次修率属进入石岐办公,并派萧天若为民国日报社长,在石岐改组即行出版。
9月22日,中山县警察局进驻石岐,维持治安。
10月4日,国军159师477团李学进军石岐,严令日军集中营舍,不得外出。
10月5日,159师师长刘绍武率队驻防中山,点收石岐日军器材弹药等。
10月6日,接受日军投降,即时解除日军武装,令日军集中,候遣返国。伪军四十三师奉命集结于四区张家边待命。
10月7日,159师师长刘绍武及中山县党、政、军团队,举行正式入城典礼。县城国旗飘扬,群众夹道欢迎,万人空巷,欢庆中山重光。民国日报出特刊,宣告恢复正常秩序,各安所业。于11月1日恢复在烟墩山鸣放午炮。八年的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一口号,真正实现。
转入民国35年1月,全县各区乡将侨胞汇返捐款开始施赈,以苏民困。
上列资料摘自中华民国35年(1946年)广州出版的《中山月刊》。笔者录于中山图书馆。
中山第一次沦陷于1939年10月7日,日军在第二区的金钟、叠石登陆,中午直窜石岐,其马队及步兵搜掠孙文西路一带铺户,将仁里街宝盈当铺打开,抢掠物资,抢后纵火,踞城三天,于10日早上窜回舰上。那时是张惠长任县长兼广东省第三游击区司令。中山第二次沦陷于1940年3月5日,吴飞任县长。这次沦陷直至日本投降的1945年9月止。中山第二次沦陷时,吴霭佳出任伪维持会会长。沦陷后第一个伪县长欧大庆是南朗镇步头人,曾留学日本,是伪和平反共救国军吕春荣部的参谋长。欧大庆卸任中山县长而出任伪江西省长时,为锄奸团刺杀于江西。
中山第二个伪县长是浙江省宁海县人赵鼎华,字乙岳,出身日本特务,到任未几则在澳门为人刺杀,有一说是欧大庆所为,愤其夺去自己县长一职。中山第三个伪县长鲍文,字功宇,珠海山长人,日本留学生,《香山县志》载有其名,光绪皇赐其为同进士。
中山第四个伪县长卢宝永,东莞人,是汪精卫老婆陈璧君的契仔,抗战前在广州当律师。
中山第五个伪县长林念慈,又名秉环,珠海三灶人,抗战前曾做过石岐二小校长。这个伪县长于1944年上任,因见日寇将败,想脱离虎口,暗遣其妻携二子跟伪五区区长徐敏(别名徐计炎,孙恩沛当县中校长时为教导主任)与汉奸黄球等20多人乘电船逃往澳门。事为日寇侦悉,遂在坦洲海面截船搜查,将此一干人等杀死后投尸海底。事后,日军诈称:"未知会日海军,误会。"向林念慈道歉了事。后闻林念慈因家破人亡,内心痛苦,自认得此下场,枉作汉奸,遂入山为道士。遗缺仍以卢宝永继任至日本投降。几个"一代伪人"结束执政而遗臭万年。又据谭冠之《中山抗战与复员概纪》记载:卢宝永于1945年夏,曾遣使谒张惠长,求为先容,让其立功赎罪,免予一死云,但为张所拒。中山沦陷五年,当然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但无辜人民被炸死、饿死,侨眷、归侨因无外汇接济而死,日军拆毁屋舍,掠夺财物等损失无法估算。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日军真的有些异样,他们已不像往日那样趾高气扬,而是垂头丧气,驻于学宫(今人民医院址)的警备部哨兵已不像以往那样要顺民向他鞠躬了,整日整夜忙于烧毁文件。莲峰山脚整日烟灰上扬。其他的日军营也同样在烧毁罪证,哨兵默默地在军营内巡逻,不敢走出来作恶。
伪军四十三师司令部(今京都娱乐城址)官兵也如丧家之犬,龟缩营内。8月底,司令部在门口贴出一张布告,内容大意是: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电令,委彭济华(原四十三师师长)为先遣军司令,要他原地驻防,听候差遣。过了两三天,国民革命军一五九师在师长刘绍武率领下到中山接受日军投降。张惠长进驻石岐,座驾车头也插着一支国旗。县政府设在侨立医院(今中山市博物馆)。翌日见到日军的坦克十多辆,每一辆都坐着一个一五九师的军官,由日军士兵驾驶,在城区巡行一圈后,集中于石岐长堤边。日军马队与各个军种都给一五九师的士兵接收了。日军上自军官,下至士兵都放下武器,乖乖地站立一旁。有些艇户向一五九师告发:长堤日军曾将弹药丢下岐江河。一五九师士兵押着日军士兵打捞,结果捞回十多箱弹药。
日军放下武器,听候遣返前,还拿着竹扫帚在石岐孙文西路、长堤一带扫了几日街。小孩子以石块扔掷这些投降的日军。他们也只得俯首忍受。群众看到此情景,个个拍掌称快,咸谓:他们都有今日的下场。这些情景时间虽短,却令中山人民吐气扬眉。正是:忆当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耑赖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坚持浴血奋战八载,终除暴!
附录:有关日军投降和国民党中山县党、政、军、警进入石岐的资料:民国34年,公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山县党部、挺三司令部、中山县政府即进驻二区溪角乡办公,严密监视县城日军。
9月2日,县党部书记刘次修率属进入石岐办公,并派萧天若为民国日报社长,在石岐改组即行出版。
9月22日,中山县警察局进驻石岐,维持治安。
10月4日,国军159师477团李学进军石岐,严令日军集中营舍,不得外出。
10月5日,159师师长刘绍武率队驻防中山,点收石岐日军器材弹药等。
10月6日,接受日军投降,即时解除日军武装,令日军集中,候遣返国。伪军四十三师奉命集结于四区张家边待命。
10月7日,159师师长刘绍武及中山县党、政、军团队,举行正式入城典礼。县城国旗飘扬,群众夹道欢迎,万人空巷,欢庆中山重光。民国日报出特刊,宣告恢复正常秩序,各安所业。于11月1日恢复在烟墩山鸣放午炮。八年的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一口号,真正实现。
转入民国35年1月,全县各区乡将侨胞汇返捐款开始施赈,以苏民困。
上列资料摘自中华民国35年(1946年)广州出版的《中山月刊》。笔者录于中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