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怀念杨静

发布时间: 2009年12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杨静(1921-1998),原名杨金仙,女,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下边堡人,出身于一个华侨工人家庭,1939年参加工作,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离休干部(享受厅级待遇)。
  杨静早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思想进步,1938年5月左右参加了申明亭乡的抗日救亡工作团(简称"申工团"),担任宣传队负责人,组织全乡男女青年参加军事训练。1939年,日军第一次在中山县叠石村登陆,战舰开炮,飞机空炸,杨静奉命组织30多名宣传队员兼任救护队员,宣传抗日思想并保护村民撤退,掩埋被炸死的几名队员的尸体。经过这次战斗的洗礼,队员们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杨静等多位男女青年毅然加入杨子江领导的游击队。杨静于1941年至1942年在本乡任交通员,1943年6月参加中山县五桂山游击队举办的妇女干部第一期训练班,9月被分配到中山县四区南朗、泮沙、崖口和翠享一带做群众运动工作。1944年,四区滨海民主政权区委会成立,杨静任组织委员,1945年6月参加粤中(含阳江、阳春、云浮、新会、台山、开平和恩平县)郎底战斗,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驻军山东省烟台市,1947年往华北党校学习,1948年调入刘、邓大军的新四军,在天津市学习城市政策,为解放天津做准备工作。1949年1月天津解放,杨静在天津市义堂橡胶鞋厂任军管小组组长。1950年6月回广东参加土改,在三个试点之一的龙川县任土改队小队长,后任惠阳县淡水区代区委书记。1951年7月任中山县第六区(今珠海市唐家镇)区委副书记。1952年年底任中共中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第六区区委书记。1954年任中共中山县委组织部部长(1954年至1955年间曾抽往粤中区党委会审干办公室工作)。1955年粤中区党委会行文中共中山县委会转达省委批示,杨静升任中共中山县委副书记(笔者曾阅此通知),随即前往粤中行署文化干部学校学习文化,时间一年。1956年任佛山地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兼佛山专员公署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底任佛山地委专署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59年任惠阳地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65年3月兼任惠阳地委宣传部部长。1967年由于"文革"原因"靠边站",到惠阳地委"五七"干校劳动和学习。1971年任中共广东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干部处处长,直至1983年离休。
  我认识杨静是在1953年3月。这时,中山县土地改革结束,我被调往中山县人民政府人事科工作,她是我的顶头上司,经常有联系。
  1954年,粤中区党委会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理中内层的指示,成立了粤中区党委会审干办公室。在兵对兵,将对将的原则下,被审查人员是指县委委员以上干部,而做审查干部工作的人员也多是县委委员以上干部。由于中山县任务多,除县委委员杨静外,连我这个科级干部也被抽调去做杨静的助手。杨静在审干中实事求是,善于开动脑筋,不怕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使我永生难忘,如审查当年中共中山县委副书记张枫历史的过程,我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审干工作必需遵照上级指示,对各县、市的被审查对象要交叉进行审查,以避免感情用事或容易出现片面观点,所以,张枫的两大历史问题由莫强(当年是粤中区党校班主任,现是东莞市农委会离退休干部)和唐旭(当年是中共郁南县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现是肇庆市妇女联合会离退休干部)负责。他们工作也算认真负责,可就是查不清楚,无法下结论。莫强凭张枫的交代而想方法设法找到他的入党介绍人。这位入党介绍人当年是我地下党老领导,后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离开了党,解放后是省统战部门一位较高层的民主人士。莫强很不容易才得到他接见。莫强把张枫交代的情况向他作了介绍,帮助他回忆,可是,这位唯一的证明人就说没有介绍张枫入党这一回事。唐旭也凭着张枫交代自己于1944年在高鹤战斗中与游击队失散8天的情形,在中共高鹤县委组织部的帮助下,通过当年游击队同志协助,才确定这一村庄叫什么名字。唐旭也向十多位老贫雇农调查此事,但结果是无人知晓。
  在调查汇报会议中,张枫历史中两大问题也无人作证,自然有人怀疑他不老实,讲假话,欺骗组织。但杨静坚持相信党,相信同志的观点。她认为张枫工作积极,表现好,不像一位讲假话的人,建议再找张枫谈话,启发他再作详细交代,除文字材料外,还要画出可供证明人记忆的图样,再订出调查计划。她的想法很不容易才得到领导和调查人员的支持。
  据张枫书面交代,他入党宣誓的地方是在某农村农民屋的楼仔,入党介绍人在楼仔的墙上临时挂上党旗,点燃一支蜡烛进行宣誓。证明人阅后即说:"有此事,张枫冬(当时姓名)入党是我介绍的。"在部队被打散时,日军很快在公路出入要道架设木栅铁丝网,张枫无路可走,故往山上躲,晚上才摸进附近的山神庙看看有无乡民拜神留下的食物,躲至第三天,见有一位农民进庙拜神,自己亦已饿了两天,凭着自己的胆量和识别水平向那位农民要了一点吃的东西。那位农民后来回忆说,当时也估计到这一青年是游击队员,只是不便道出,便每天秘密地送来一些食物。张枫就在这位农民的帮助下,第八天才找回部队。当时部队的领导也曾怀疑张枫是否扛枪逃跑,是否被捕而做了叛徒。
  唐旭二进村庄,也想了很多办法,挨家逐户问了一些农民,但毫无结果。她得到村长的支持和帮助,召开村民大会,并指定每户都要有成年人作代表。唐旭在大会上把张枫所说的作了详细介绍,又分组讨论,但结果仍是无人知道。唐旭当晚真是彻夜难眠,但已经尽责了。第二天早晨,当唐旭正在打背包要离开时,村长急匆匆跑来说有人证明了。唐旭当然喜出望外,忙问情况如何。原来村长昨晚散会回家,患病卧床的父亲问他:"开的是什么会?为什么这样晚?"当他把会议内容向父亲说明后,父亲即答:"那个农民就是我啦!"事后,当我们转告张枫,你的救命恩人是胡财的时候,张枫感动得流下热泪,说:"我都认为无法可查,我都准备把此包袱背到死为止了。"张枫表示万分感谢组织,并立即给胡财寄去20元。
  区党委审干办公室的领导了解此事后,安排杨静在会上作了要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的介绍,听者深受教育,审干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审干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领导除表扬杨静外,还号召我们学习杨静实事求是,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调查要加研究,要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客观地观察问题,对事物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要认真地贯彻审干工作的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