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中山九区

革命武装斗争的恢复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45年5月23日,中山九区由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梁伯雄部队,被国民党勾结土匪武装包围袭击,我革命武装力量遭受很大损失,梁伯雄同志和十多名指战员在反包围战斗中壮烈牺牲。但是,九区地下党组织却没有受到破坏,当时中山县党的负责人罗明林同志仍在九区领导地下党工作。基层党组织依靠当地群众,通过各种方式立即将在突围中一批受伤和被冲散的同志掩护起来,并将他们转移和安置养伤。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郭苏永、蔡雄、李煜坤等同志跟随东纵北撤,梁冠、邝飞、吕胜、梁泰猷等一批中、小队级党员骨干也先后调离了九区。此后,九区革命武装斗争形势出现了暂时的低潮。
  1946年1月,上级党组织为了加强对九区地下党的领导,派方群英同志到九区工作。对敌斗争形式为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为准备打内战而进行的征兵、征粮、征税(简称反"三征")活动。
  1947年8-9月间,方群英同志亲自领导,以老党员梁建荣、吴奀和、陈林、黄泰、冼荣仔等为骨干,发动牛角、孖沙、滘心、将军等地3000多农民举行反对国民党征收田赋的请愿,包围了大天二梁自带驻地,迫使他不敢征收当年田赋。牛角乡农民在当地共产党组织领导下,一夜之间把9000亩熟禾抢割回家,使国民党无法征收田赋。1948年,蒋介石派宋子文任广东省省长。宋上任后立即派两连军队进驻九区,用大军压境来勒收田赋。当时牛角等地群众在党支部领导下,采用"拖"(拖交)、"浸"(把谷子浸水)、"渗"(在稻谷中渗泥沙)等方法应付国民党的征收田粮。反"三征"的斗争取得了节节胜利,使九区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彻底翻身解放。随着形势的发展,中顺边区工委还先后派执委邓永年和黄哲君、甄碧瑞、李嘉、肖权等同志到上九区(即现在的黄圃、阜沙、南头、东凤等镇)工作,发展党的组织,领导九区人民开展反"三征"斗争,一直坚持到解放前夕。
  在下九区(即今三角、民众等镇)方面,从1948年前后,党组织先后派梁泰猷、郑迪年、黎潮华、卢克诚、邓绍明等同志到三角、沙栏、民众、浪网一带开展工作。他们以学校为据点,用开办夜校、组织"读书会"、"学社"、"青年球队"、"校友会"等形式,组织一批进步教师、学生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青年农民等,帮助地下党做宣传工作。他们通过秘密宣传活动以及油印小报、张贴标语、传单,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法令和革命主张,宣传南下大军节节胜利消息,揭露国民党腐败没落的丑恶行为,从政治上、组织上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推翻蒋家王朝,走翻身解放的道路。
  在大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九区党组织,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经过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锻炼,党组织不断壮大和发展。到1949年9月,中山九区党组织发展到上牛角、下牛角、民众、三角、正义、文明、黄圃、武工队等八个支部和一个直属小组,党员人数达60多人。从1949年4月开始到8、9月间,党组织又在三角、民众、浪网等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发展的青年团员有吴玉棠、梁惠卿、梁国猷、梁迪、欧莲爱等60多人。九区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有了强大的党团组织,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和发展九区革命武装部队起了决定性作用。
  1948年冬,全国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打垮。1949年4月21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势如破竹,穷追残寇,国民党反动政府土崩瓦解。中山九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反"三征"的旗帜,纷纷要求重新组织人民武装队伍,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中、顺地区的大良、容奇、桂州,九区的黄圃、三角、民众、大岗等地创造条件。
  1949年4月,中共中山特派室党委,为了适应大好形势的发展,着手恢复和重新组建九区革命武装队伍,派执委梁泰猷同志率领关伟、杨益等同志挺进九区建立武工队。特派员黄旭同志向武工队交待任务:首先,放手发动群众,向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反"三征"斗争,通过斗争,组织骨干力量,发展革命武装;其次,做好统战工作,争取中间力量,条件成熟时,动员他们起义投诚;再次,对少数顽固分子给予坚决打击。武工队三位同志进驻沙栏、三角一带,在北宁社、乌沙等地建立了据点和交通站。当地群众知道五桂山派来了武工队,纷纷前来探望并要求参加革命队伍。经过审查挑选,派出何培、吴惠泉等十多位青年农民到五桂山培训。他们经过学习政治、军事、卫生救护常识后,又派回九区武工队,为以后九区扩大武装队伍起了骨干作用。
  随着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1949年5月底至6月初,中山特派室黄旭同志先后派了司徒洪、黄森、方婵、杨信、冯洪泽等同志来九区工作。杨信和冯洪泽同志则分配到潭洲、大岗片建立武工队,后来他们发展了农民起义军、民工队、抗征协会会员等近200多人,为开辟新区打开了局面,并且输送了一批青年参加主力队。1949年8月,五桂山区又派来了石门反扫荡战的战斗英雄吴日全同志回九区担任主力队机枪手。从此九区的武装骨干力量又进一步得到加强。
  1949年6月,在上九区工作的邓永年同志来到沙栏北宁社与梁泰猷同志会面,分析了九区当时形势,认为已具备公开合法的斗争条件,要加快组建九区武装主力队伍,成立九区抗征协会总会,组织农民起义军和民工担架运输队等,把武装斗争和群众性的公开合法斗争结合起来。商定于7月份召开一次全区性骨干扩大会议,做好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工作。
  全区性的骨干扩大会议,于1949年7月底的一个晚上在北宁社堡垒户梁迪同志家门口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有部分党员、武工队骨干、抗征分会长和民工队长等约百人左右。会议由梁泰猷、邓永年同志主持,会议中心内容:
  (一)宣传解放大军渡江南下胜利消息。动员党团员积极参加农民起义军和抗征协会等组织,配合大军解放中、顺地区。
  (二)研究解决组建武装主力队所需钱、粮、武器等问题。号召农民自己有武器的则拿起枪杆干革命,没有枪的可向本地自卫队和地方实力派借;钱、粮经批准可向地、富征集,并规定凡是借基本群众的钱、粮都应打借条,以便日后归还。
  (三)宣布领导干部的工作分工。由邓永年同志抓群运和后勤,负责组建抗征总会、民工担架运输队。梁泰猷同志抓武装,负责筹建主力队和扩大农民起义军。吴添带同志负责全区钱、粮筹集。会议开到中途,被正义乡首席保长李来发现。他立即打电话给大天二梁自带、潘惠等告密说:"有几百共产党人在北宁社点着大光灯(汽灯)开会",请他们派兵来围攻。在此危急情况下,统战对象、正义乡自卫中队长李成在电话上获知李来的告密后,立即派崔根同志前来通知说:"李来在电话上请自带仔(梁自带)和高老惠(潘惠)派兵来攻打我们"。得到情报后,梁泰猷同志立即宣布休会,安排分三路有计划地撤退。当晚深夜,300多敌人把北宁社包围,结果会场空无一人,搜不出什么证据,扫兴而归。但是反动头子冯松死不甘心,说李成"通水",将李成自卫队包围后缴械,并将李成痛打,以"通匪"之罪扣押起来。天亮后,押送到浮圩交给大天二梁自带处理。梁自带亲自审讯李成,但得不到"通匪"罪证。作为误会,将李成释放,并交还全部被缴去的枪械。
  北宁社会议因出现敌人干扰而中断,8月中旬,改在顺德县桂洲附近的老糠围继续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邓永年、梁泰猷、司徒洪、吴奀和、梁建荣、梁有胜、吴勤仔、吴勤、黄泰、任坤贤、范在、梁结等同志,当地党员陈润同志负责保卫和食宿。
  会议程序是:(一)决定成立中山九区人民抗征自卫协会总会,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邓永年为总会会长,司徒洪、吴添带为总会副会长;(二)通过抗征协会章程;(三)决定全区下设孖沙、将军、滘心、大拗、牛角、三角、沙栏、石军、横档、大奎、浪网、潭大等12个分会,并且委派了分会的会长;(四)研究迎接大军南下时民工队如何配合、船只登记、粮草供应等问题;(五)研究筹集武器,成立武装队伍。
  老糠围会议后,九区抗征总会到处张贴布告,警告当地反动头子,不准勒收田赋,不准拉"猪仔兵",不准征税,指明他们只有投靠人民才有出路,如果继续与人民为敌,反动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当布告贴出以后,全区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抗征协会。原凤仪乡(包括牛角、吉昌、天成、穗成、和泰、同安、大拗等)发展会员2200多人,大拗分会发展会员600多人,枪100多枝。文明乡(包括孖沙、南头、低沙、新地、新沙、滘心、将军、对甫、马鞍、团范)发展会员2000多人。靖远乡的横档、石军、小黄圃、大奎等发展会员500多人。正义乡和三角乡共发展会员500多人。民众乡的浪网和安平乡的陈十顷、茂生围等发展会员400多人。建国乡(包括阜沙、大有、罗松、东罟)发展会员500多人。潭大片发展会员2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参加抗征会人数共5000多人,民工担架运输队1000多人,农民起义军500多人。
  1949年8月底,九区党组织接珠江地工委书记黄佳通知:中共中山县委会准备成立(后因县委未到齐开不成会,故未成立),梁泰猷同志参加县委;要成立九区区委会,统一九区党、政、军领导(因当时上九区党组织由中顺工委领导,下九区党组织由中山特派室党委领导),指派梁泰猷同志任九区区委书记兼区长,邓永年同志任副书记兼副区长,肖权同志任区委委员。于是,九区党组织在孖沙惠隆围召开连、排党员干部会议,梁泰猷同志宣布九区区委会成立,并公布上级规定区委成员的分工,接着正式召开了第一次区委会议,内容如下:
  (一)通报九区党组织活动情况和党支部党员名单:上牛角支部:支书吴勤,党员黄泰、谭兆基、冼荣仔、吴观有、陈河、黄凤英、冯妹仔、张日光、肖权、黄容根、徐森胜、林伟枝、冼坤带、吴财好,冼带胜。下牛角支部:支书周日泉,党员梁鉴荣、梁提荣、梁九荣、周桂胜、关桥德、吴顺希、周应新、冯锡、吴润根、林海、郭润霖、冯长久。文明支部:支书梁建荣,党员梁有胜、黄用枝、黄三叔、吴添带、冯以和、冯满进、周开。黄圃支部:负责人吴奀和,党员郭润松、刘庆、林和。正义支部:支书杨显茂,党员杨晚、杨源胜。三角支部:支书周森,党员黄文海、刘立、袁煜煊、吴振明。民众支部:负责人梁志刚,党员魏明、梁青、郭明泉、郑力、郭浩仔、彭容景。武工队支部:支书梁泰猷(兼),党员黄森、方婵、司徒洪、杨信。
  由方群英同志领导的直属党小组:组长苏英,党员徐玉莲、梁旺彩。
  (二)九区人民政府人员安排:区长梁泰猷(兼),副区长邓永年(兼)、杨显茂,公安肖权,财粮吴添带。
  (三)成立九区武装委员会,主任梁泰猷,副主任肖权、司徒洪、邓永年,委员方婵、黄泰。(四)根据形势需要,决定举办军政干部学习班,培训班、排级干部,分工肖权同志负责培训。
  9月中旬,九区区委在大拗召开一次武装骨干会,到会的有梁泰猷、邓永年、肖权、司徒洪、吴添带、黄森、方婵、吴奀和、黄泰、杨信等。会议开了三天,解决两大问题:
  (一)根据九区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建立主力队问题。经过讨论,决定成立三个主力队,从武工队抽调30余人做骨干;从进步教师中抽调六七人当文化教员;动员党、团员、知识青年带头参加主力队;在已报名的农民起义军中挑选130人编入主力队;动员李成自卫中队、杜锐自卫中队举行起义,在这两个自卫中队中挑选40人编入主力队。后来,李成、杜锐两个自卫中队起义时还带轻机枪2挺、短枪4支、步枪40余支参加了主力队。
  (二)研究主力队的钱、粮、武器如何解决。决定通过统战对象筹借解决。会后由吴添带同志向鸡仔浩(即潘浩)借粮3万斤,用其中2万斤(代金)购轻机枪2挺。他还向新地统战对象借来重机枪1挺。梁泰猷向三角、横档统战对象借来轻机枪3挺,粮食10万斤;方婵同志向其母亲借金2两。
  这样,三个主力队的钱、粮、武器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拗会议以后,组成了三个主力队,人员配备如下:
  (一)纪雄队由梁泰猷同志负责。全队共有70余人,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50余支,卡宾枪1支,短枪数支。副队长黄泰,文化教员黄森、黄文海,总务长梁惠。
  (二)纪文队由肖权同志负责。全队共有人数60余人,轻机枪2挺,步枪40余支,短枪数支。政治委员杨信,文化教员张日光、李泽桐。
  (三)纪光队由司徒洪同志负责。全队共有70余人,轻机枪2挺,长短枪60余支。军事教员陈日南,文化教员魏明、郑力、胡洁,总务长梁迪。
  后来,九区区委还计划派方婵、杨信等同志去潭大片组织一支新编连队,由于形势发展,把潭大片一批骨干调入了纪文队,故这个连队未能组成。
  9月中旬,纪雄、纪文、纪光三个主力队分别在孖沙、天成围、穗成围、低沙、三角、沙栏、民众等地集训,主要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八项规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队伍阵容整齐,纪律严明,士气旺盛,斗志昂扬。主力队所到之处,群众都来迎接,敌人则闻风丧胆。10月9日下午,纪雄队在天成围集训时,刚好遇国民党"挺三"副司令屈仁则到吉昌围伪县参议员黄庭光家中。屈仁则知道我们在围堤上布防后,怕被我们消灭,就带着同来的十多个"马仔"狼狈逃窜。另一次纪雄队夜间行军,在孖沙碰到反动分子梁寿德,黄泰同志把他捉获,缴获左轮手枪一支。10月28日纪光队司徒洪等同志在陈十顷把敌大队长吴兆华捉获,缴获机枪3挺,卡宾枪2支,快掣驳壳2支,左轮手枪3支,步枪数十支。
  9月下旬,大拗会议后,根据方群英同志指示,对三、九区大天二头目做分化瓦解工作,区委派邓永年同志到浮圩梁自带队部与屈仁则、梁自带等会谈,对他们讲明当前形势和我党政策,指出他们唯一出路是弃恶从善,投靠人民,不要再与人民为敌。后来区委再派肖权和邓永年同志分别去做梁正的工作,动员他投诚。1949年10月初,黄佳同志又派杜启芝、郑迪年两同志为特派代表与梁正联系,动员他们起义投诚。在黄圃解放前夕,梁正终于宣布投诚,等候接收。解放后,两纵一团领导委任他为珠江三角洲治安委员会委员。10月上旬,区委派纪雄队、纪文队与顺德杜启芝率领的北江大队一个小分队,在九区南头北帝庙会师,共商智擒容奇地主武装、三青团骨干、反革命分子关保真事宜。当时,关保真假装进步,提出要与我方搭线,并要求见五桂山区司令员。双方约定时间,由杜启芝同志带他来穗隆围,当他们进入第一道岗哨时留下他的马仔饮茶;再由杜带他一人入第二道岗哨,这时又把他的左轮手枪留下保管,然后再带他走到天成围。经上级批准,九区领导当场宣布他的罪状,缴了他们手枪4支,冲锋枪2支,立即把他扣押起来,关押在徐森胜同志家中,解放后把他解回顺德县交给政法部门处理。1949年10月12日,中山九区主力队纪雄队、纪文队、纪光队划为粤赣湘边纵队顺德独立团编制。珠江地工委书记黄佳同志还有亲笔信给梁泰猷,指明九区三个主力队直属黄佳同志调动指挥,或由刘云(顺德独立团副政委)代调动指挥。
  10月26日,九区区委接到珠江地工委指示,要抽调两个主力队去顺德配合边纵部队解放容奇、大良,留下一个主力队准备截击向珠江口逃窜的残敌。下午4时,纪雄队、纪文队共130多人集中在南头北帝庙学校等候调令去顺德。由黄佳、刘云、黄静生、郭彪等同志所带领。中山三区由汤忠同志率领的北平队80余人亦同时到达九区北帝庙会师。当天晚上8时,纪雄队、纪文队和三区的北平队一齐向顺德进军,纪雄队到容奇北朝后山,登上大凤山布防,监视国民党邓鄂纵队行动;纪文队到达容奇后,进入乌泥塘驻防,承担保卫地工委首长和维护当地治安任务。
  纪光队负责人司徒洪同志于10月27日接上级通知,要将部队全部开到大岗镇与边纵三团会合,任务是带领三团的同志追剿国民党广州卫戌司令李及兰部向珠江口逃走的残部。28日早上,部队乘电船由大岗镇出发南下,直向珠江口一带的冯马庙、同兴、沥心沙等地穷追残敌。
  10月29日下午2时,梁泰猷同志接到黄佳同志命令,带领纪雄队70余人向顺德县城大良进军,到达沙头时,适有两部汽车在那里。战士们登上汽车,高举五星红旗,直向大良驶去。到达大良后,顺德一、二、四区工委书记黎潮华和大良镇党支书张晴同志前来迎接。当时,纪雄队驻防在宝林寺,机枪班登上西山。大良镇内的工人纠察队配合部队共同维持治安。
  10月30日下午1时,珠江地工委书记黄佳同志命令梁泰猷、肖权等带领边纵一团200余人,以及纪文队60多人一齐回师中山九区。纪雄队70余人留下由顺德独立团指挥,这个连队所有枪枝弹药全部拨归独立团接收。后来,纪雄队改编为顺德县大队第七连。指导员黄文海,副指导员黄森。4时,中山九区各界人民,在黄圃九区中学操场上,召开万余人参加的热烈祝贺九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得到翻身解放的庆祝大会,边纵一团负责同志和九区区委领导同志先后在会上讲话。
  10月31日,边纵一团撤出九区,11月3日,两纵一团到九区接防。解放后,纪文队、纪光队集中在黄圃镇进行整编,其中有60余人编入中山独立团九区区中队,20余人调到九区区委会和九区人民政府及支前指挥所工作。有文化的同志调到九区税所和筹粮工作队,有些同志被派去县青年训练班学习,有些则回乡当乡、村干部或民兵,各自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
  解放战争期间,九区武装部队,由于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执行了正确的建军路线,从小到大、从弱变强逐步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同志们在革命征途上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解放后,由于工作需要,被分配到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仍然競競业业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