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九区革命斗争史回顾

发布时间: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72年2月29日,在南头滘心召开了第一次革命老人座谈会。
  陈钧海(陈军凯)(原中山九区地下党组织大队副,县、区农协会负责人)、黄用枝(原南头公社干部)主持会议。
  吴奀和(原九区地下党区委书记)、冯连枝(原九区游击中队长)、梁祐胜(1938年入党,原滘心地下党支部负责人)、陈润(顺德上街市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原在九区地下党组织负责联络工作,是当时中顺边工特委的堡垒户)、梁开枝(原群众组织"城隍会"成员,地下党员)、梁垣胜(原群众武装及地方组织干部)、吴少伟(勤仔)(1942年入党,地方"冬防会"组织发起人之一,任冯连枝的中队副)、梁伯添(群众组织"冬防会"、"城隍会"成员,地方武装干部,当时是预备党员)、梁铨庭(抗日战争时期机枪班班长)、梁根胜(梁根)(1941年入党、交通员总负责人)、郭建有(地下党员、堡垒户)、梁玲善(保垒户)、黄金胜(堡垒户)、梁三九(堡垒户)、梁执胜(交通员)、黄维枝(滘心大队党支部书记)、梁辉汉(滘心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黄庆华(滘心大队革委会委员)、翁远枝(滘心大队治保主任)、梁润娣(滘心大队妇女主任)、罗锦胜(滘心大队团支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南头滘心小学教师陈锦华负责记录。
  中山九区农民协会成立于1924年。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黄学增同志亲自到抱沙(即现在的阜沙)进行为期约两个月时间的具体领导(廖仲凯先生当时是农民部长),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农会。当时会员约50人,定名为"抱沙乡农民协会"(10月间成立)。选出陈军凯同志为委员长,委员有梁彩宽、梁兆发等。当时的纲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大地主!打倒包农制(相当于二路地主)!反对苛捐杂税!"
  继抱沙乡成立农民协会之后,1925年2-3月间,牛角、东罟步、罗松、大有、大南上、大南下、草塘、坦背等八个乡先后成立农民协会,1925年2-3月间接着便组成了八乡农民协会。
  八乡农民协会成立时,选出陈军凯为正执行委员会长,冯容枝副之;委员有冯连枝(后任正执行委员长),吴玉山、梁耒洪等。八乡农民协会会址设于九区抱沙乡武帝庙。后来原有九区又分三个区农会。一个是抱沙的八乡农会;一个是大黄圃区农会(会址在新地学社);一个是潭洲区农会(会址在潭洲新沙)。大黄圃区农会正执行委员长陈华(新地人)、副执行委员长梁建荣(南头低沙人)。潭洲区农会正执行委员长孔广中。
  大黄圃区农会属下的乡农会有:
  新地乡负责人周洪、陈祥九、梁文富
  新沙乡负责人黎行业
  对圃乡负责人
  低沙乡负责人梁建荣(建叔)
  石军乡负责人吴甲新、罗玉球
  坡头乡负责人梁瑞生(花名"沙皮狗")
  孖沙乡负责人梁云开
  大滘乡负责人
  卢达云(中央农运特派员、农民讲习所毕业生)
  1925年夏,中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卢达云任委员长,陈军凯为副委员长。委员有:孔桂慈、黎炎孟、梁建荣等。秘书洗雄标。
  1926年,各乡农会成立后,先后选派人员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第四期学习,其中参加学习的有:滘心梁伯仔、梁瑞生(又名梁九胜),低沙梁仕坤,石军罗顺球(又名罗若愚),新地梁九(又名梁有善),大滘吴梓硕、冯锡洪、卢达云,乌沙梁三根、郭逢带。
  乡农民协会成立后,各乡区纷纷成立农民自卫军,直属农会领导。组织形式是乡设小队,区设中队。武器由会员筹集,取得会员资格才能参加自卫军。自卫军组织起来后,根据当时的纲领进行斗争。1925年7月,伪中山四区民团团长苏十九(花名豆皮十九)杀害我农会干部。中央农运特派员李华炤同志领导九区农民自卫军协同各区自卫军进行武装斗争。苏十九被击毙。1925年底,国民党警备司令吴泽里勾结九区土豪林财(东罟人)、何柱(罗松人),委任林财为警司正统领、何柱为副统领。林、何二人又勾结英舰炮轰横档,大肆搜劫,焚烧民房。事件发生后,横档乡农会组织农民到县政府请愿。各乡农会纷纷响应,配合斗争。县农会执委就此事件召开紧急会议,派出陈军凯和洗雄标到省农会反映情况,请示调处。省农会即派同到中央农民部和省农工厅交涉。后来国民党当局被迫派出武装进行调处。派出的武装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军,配合由陈军凯同志领导的九区农民自卫军,与警备司令部进行武装斗争。结果将吴泽里所部全部缴械,取得了胜利,而林、何二人闻风逃亡。
  接着,农民自卫军不断与土豪地主、护沙队等反动势力开展斗争。1927年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人民斗争,遂调派两个武装大队分别向一、四区开刀,大肆屠杀,制造白色恐怖。县农会转入隐蔽。陈军凯带领一支数十人的农民自卫军到石岐策应,因与上级联系不上,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被迫撤退,又转入了隐蔽。在白色恐怖大屠杀下,李华炤、黎炎孟、梁耒洪、吴玉山、刘广生、梁广荣等革命同志光荣牺牲了。其他的领导同志,被反动当局通缉,革命处于低潮。
  大革命失败后,九区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从各地区回家乡隐蔽的同志,研究如何与党组织联系问题。经梁九、罗顺球、梁仕坤、冯连枝、陈军凯、郭祥带、梁建荣等磋商后,由梁九到香港与在香港的省党委取得了联系。梁九回来后,他们商定以新地陈华记蚕种店作为与在港省党委的通讯处。1929年,省党委派李冠南回来,以医生的职业为掩护,领导九区党组织。党组织恢复工作后,同年派郭祥带(乌沙人,郭苏永兄),到香港党训班(第二期)学习。但由于失密,香港党组织遭迫害。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港英当局,大肆搜捕,有83人被捕押回大陆,杀害了79人,李冠南也在其中,冯连枝等4人幸免,冯之所以幸免于难,一是因他到港时间不长,尚未正式入班学习,班内没有其名单;二是由于他还尚未出名,甚至没有人认识他;三是因为有党的领导人李冠南的极力保护,嘱咐他矢口不认。而李冠南又力证冯连枝不是地下党成员,是来港找他医病的。两人虽经受了刑讯,但也不承认冯是地下党人。李冠南被杀害后,冯坐了三年牢,后由72名父老乡亲联名担保出狱。
  李、冯被捕后,新地这间与在香港省党委联系的陈华记蚕种店便马上告急。大黄圃公安分局在该店信箱中查到两封由港寄给梁信枝(代替梁伟文),梁云枝(代替梁坤)的信,发现有秘密通讯的嫌疑,因而逮捕了陈华记,对其进行多次刑讯。而陈则矢口否认认识梁信枝、梁云枝两人。
  此后,梁建荣、梁仕坤、梁伟文被迫转入隐蔽。梁建荣出走后,家庭生活无法支持,被迫卖了一儿一女。至此,九区党组织又遭破坏,再度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当地生还的同志只好利用晚间进行秘密联系,按照李冠南临走时指示的"要抓武装,夺取乡政"的工作部署,于1933年利用国民党要建立乡事委员会之机,从中发动群众选举了地下党人执政。如抱沙乡,选举了陈军凯为乡事委员会委员长,梁兆发、梁彩宽为乡事委员;大有乡也选了农会委员梁富民来掌政。在我们掌政的某些乡里,党组织掌握当时的武装力量--警卫后备队得到发展。陈军凯任抱沙乡中队的中队长,冯连枝任大有乡的中队长。这些后备队,斗争方向比较明确,以反对苛捐杂税为原则,坚决不缴纳常备队费(按每亩面积收费),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尤以抱沙群众更为积极支持,他们纷纷自动组织枪支弹药,直接与"收标"的中顺护沙队对抗。1934年间,曾与护沙队在抱沙武帝庙开火,各乡响应配合,结果打败了护沙队,缴获了十多条枪。经过这场战斗,当年的护沙费(每亩4元多,打谷百来斤),他们收不到四成。这些战斗,进一步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由于掌握了武装斗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与抗苛捐杂税斗争觉悟,在九区内不少地方的农民群众都起来进行反抗斗争的思想。如大黄圃在土豪势力范围内收的护沙费特别重,大沙只收2毫1亩而他们则要收12斤谷1亩。后来,在吴梓硕、黄志军的领导下,农民群众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坚决不按每亩12斤谷缴交,斗争取得了胜利。此时,孖沙的农民群众也起来进行反抗,攻打护沙队,一度掀起了反对苛捐杂税的高潮。当时九区的土匪汹湧,各立堂名,打劫勒索,残害人民,群众无不对其咬牙切齿。其中的"五龙堂"土匪组织,匪首是梁苏,在大有一带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后被我陈军凯,冯连枝部两个中队打得狼狈溃散。
  1936年下半年,驻香港的省特委组织获悉中山九区的斗争成绩,派遣钮大华(后改名徐云)到浮圩,以教员为公开职业作掩护,对九区的党组织进行重新组织和领导。从此,九区的党组织又恢复活动。
  1937年上半年,钮大华进入了牛角乡公所,以当文书作为掩护,领导党的工作。当时孙康打入了国民党内当县警备队长。1937年8月,中山县地下党委成立,孙康当县委书记,孙惠愚当县委第二书记,梁其达当县委组织部长,在港的省特委也把钮大华派去当宣传部长。接着,钮大华受中山县委的委派,再回到九区全面领导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在争取乡政的措施下,九区有许多乡政权直接掌握在我地下党员的手中,也有些掌握在革命同情者的手中,如牛角乡乡长罗炳辉(党员)、副乡长吴照辉、文书钮大华(党员),大有乡乡长冯连枝(党员)、四沙乡乡长罗若愚(党员)、对甫乡乡长吴天文(革命同情者)。
  自从钮大华来到九区后,很快就与原来的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并于1937年夏在各乡迅速建立起党支部或党小组,其组织分布情况如下:
  大黄圃党支部:负责人吴奀和。党员有吴梓硕、黄志军、冯基仔、梁祐胜、梁林胜、卢添有和何池佳等。低沙党支部:负责人梁建荣。党员有陈裕恒、陈干恒、冯满进、梁端、郭建有和陈润。孖沙党支部:负责人梁伯洪。党员有梁仕坤(1940年变节被开除出党)、吴执其(女)、吴瑶珍(女)、谢颜仙(女)、吴敬和和吴二根。抱沙党支部:负责人陈军凯。党员有吴国带、梁兆发、郭玉宽(一说郭利宽女)和梁财宽(女)。大有党支部:负责人冯连枝。党员有李牛、梁桥带、周连有和梁玲福。
    乌沙乡党支部:负责人郭苏永。党员有郭润带、郭祥带、卢满、黄辉全和梁旺添(一说梁照源)。沙栏党支部:负责人杨显茂。党员有杨晚胜、卢再有、梁元盛和冼广。
  石军党支部:负责人罗若愚。党员有罗润根和吴甲申。1937年9月,根据县委指示,九区重新调整地下区委会,区委书记梁伯洪,组织委员吴奀和、宣传委员梁仕坤,委员梁建荣、郭苏永等。12月,地下县委在石岐仁厚里第一小学校开办区级党训班,九区参加第一期学习的党员有吴奀和、吴敬和、卢添有和郭苏永等四人;参加第二期的党员有吴瑶珍、谢丽群、谢颜仙和卢满等。
  在开办区级党训班期间,县委在孙文西路太厚第召开九区区委会议,研究在九区如何发展武装力量问题。当时孙康分析了形势,根据需要,布置大家回去大力发展武装。会议开了四天四夜,经研究决定,抽调梁伯洪专职抓九区武装,区委书记改由吴奀和负责,组织委员则由县委派一位姓郑的同志来担任。
  参加石岐会议回来后,九区区委召开会议,具体研究如何建立和发展武装力量问题。当时,县委书记孙康亲自来到九区具体指导。既然要建立武装,必须有枪有人,而又不能公开以党组织来领导,只好领一个国民党某司令部属下的一个独立别动小队为名衔,小队长由梁伯洪负责,小队副由郭苏永负责,吴二根当组长。初期从群众中借来了八条七九步枪。至于粮饷伙食,当时很困难,后来由群众和党员捐献出来。九区的人民武装力量就这样建立起来,后来逐步发展壮大。为了革命的需要,这支人民武装力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争取革命同情者,并以游击战术经常袭击敌伪,以此壮大自己的队伍。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原来掌握乡政的同志,也紧紧抓住武装,如在抱沙建立了一个抗日自卫中队,由陈军凯任中队长;在大有建立一个抗日自卫中队,由冯连枝任中队长;在石军建立一个抗日自卫小队,由罗若愚任小队长。1939年3-4月(农历二月)日寇入侵九区后,国民党当局成立了广东第七战区挺进第三纵队。我党利用这个时机。也把当时分布在各乡的人民武装,组成一个大队,加入这个"挺三",领衔是"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由梁伯洪担任,大队副由陈军凯担任。冯连枝、郭苏永、吴二根等分别担任中队长。杨日韶由县委派来当中队指导员。上级党委为了加强对这个大队的领导,派卫国尧和欧初担任政治指导员。公开职务是卫国尧当副官、欧初当书记。
  1941年,党中央从延安派谢立全来广东领导游击队工作。6月间,谢立全(化名陈教官)从顺德来到中山九区,与吴奀和会面,听取了吴奀和汇报九区的人民武装发展情况,并由吴陪同视察了九区的地形地势。经过分析研究,谢立全认为九区是河网地带,不宜发展庞大的游击队伍。随后由郭润带、谭卫光、卫国尧、郭珍好当交通员,负责划艇,带领谢立全到五桂山区视察地形。回九区后,谢立全认为五桂山区是山多林密的地方,较适宜发展游击队伍。决定把游击重点转移到五桂山区,在此建立游击中心。起初,由梁伯洪部派出武装先遣小组前往五桂山开辟游击队根据地。这个武装先遣小组是以张文有(后改名为罗章有)为首,组员由郭润带、贺尚尹、贺文明等8人组成。五桂山区的游击根据地就由此建立和发展起来。
  1936年间,在党组织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原有地下党员为了组织和联系群众,利用当时旧社会的"会社"进行组织发动群众。这年组织了低沙的"关帝会"、孖沙的"宏兴会"、石军的"关又会"、大有的"炮会"1937年组织了
  大滘的"基尾会"等。1937年,九区党组织恢复与上级的联系,重新建立地下区委后,继续利用这些会社组织发动群众,如牛角组织了"兄弟会"。1939年8月,全区性的"城隍会"组成。1941年8月间,滘心和合益组织了"冬防会"。这些会社的口号是:"反霸耕夺佃,反土豪劣绅,反苛捐杂税,团结互助"。这些群众会社组织多数由党员领导,如低沙的"关帝会"由党员梁建荣领导,孖沙的"宏兴会"由党员吴二根(后叛变)领导,石军的"关又会"由党员吴甲申领导,牛角的"兄弟会"后由党员苏志领导,大滘的"基尾会"由党员吴梓硕领导,"城隍会"由党员吴二根、吴奀和领导(当时选吴二根为会长,是因为梁伯洪怕吴二根会骚扰群众,利用会长职务来约束他。后因吴二根蜕化变质,群众不满,由吴奀和、梁祐胜为正副会长)。滘心、合益的"冬防会"由革命同情者徐林广领导,大有的"炮会"由党员冯连枝领导。这些群众组织按照党提出的口号,配合武装力量,在全区对敌伪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如1942年间,伪军团长潘锡在长街一带武装镇压群众、每亩勒收佰票60多斤谷。对此,"城隍会"和"冬防会"的群众纷纷起来,找来武器配合梁伯洪部队,对伪军发起还击,结果击败了伪军,(此时,梁伯洪的地位稳定了,就拨入"挺三"部队。)同年,挺三第四支队伪大队长梁流发派武装开往合益村,把电线杆拔掉,企图嫁祸当地群众。"冬防会"便组织群众起来反抗,与敌伪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结果缴了敌伪的枪枝,制服了他们。他们被打得狼狈逃窜,向群众道歉告终。此外,会社组织为部队筹粮、捐助、交通、侦察、运输等做了不少工作。在这些斗争中,群众不断被发动起来,队伍不断壮大起来,地下党组织培养了不少革命积极分子。不少青壮年参军参战,充实部队兵源,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为了加强部队与地方以及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地下党组织在各地的群众中建立起一批"地下交通站",直接担负通讯联络重任。交通网的分布如下:
  孖沙站设在吴执其(女、党员)家
  滘心两个站分别设在黄就胜、梁锡标家
  牛角站设在苏英(又名苏旺兴、苏志之妹)家
  低沙站设在梁建荣家
  大有站设在冯窝娣家
  阜沙站设在郭仁佳家
  茂平站设在梁全胜家
  各站的交通员有:梁财宽、苏英、郭胜娣(一说郭连娣)、梁锡标、徐玉莲、吴苏接、吴基娣(一说郭基娣)、冯寓娣、周细妹(一说周奀妹)、冯六女、梁根胜(后叫梁根)、郭萍(一说郭平娣)、黄莲好、梁月好、梁润兰、李桂彩、冯容好(亚容)郭珍妹(一说郭珍好)、梁萍珍、梁旺彩、黄带好(一说黄带娣)、吴妹仔、梁月娇、卢八女、吴执其、梁琼宽、李桂彩、赵桂珍、冯日洪、梁桂好、黄艮彩、谢丽群、周二女、卢银娇、黄有娣等。
  在原有地下党组织基础上,1940年后又建立起几个党支部。1940年间,滘心党支部成立,负责人梁祐胜,党员有黄就胜、黄锡和、梁二兴、吴敬和和梁文枝,预备党员有梁伯添。1941年间,黄圃北头党支部成立,负责人黎生,党员有何奀苏、饶二、刘庆和刘湘,预备党员有梁开枝。1940年间,中沙党支部成立,负责人陆满,党员有梁东仔、黄文光和梁二(该支部后来由于经不起斗争的考验而瘫痪了,上级党委撤销了这个支部)。九区地区辽阔、敌情复杂、斗争尖锐,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力量和群众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定成绩。地下党组织不但受中山县地下县委的领导,而且受中顺边工特委的领导。上级经常调派同志指导具体工作,充实领导班子。如1939年间,县委派蔡洪当区委宣传委员。蔡于1943年间到梁伯洪部当政委。1940年春和1941年夏,县委又派黄君若当区委副书记,派张仁美当区委组织委员。1941年到1945年间,中顺边工特委经常派李林明(即高大李,又叫高李)指导和检查工作。1941年到1944年间,省委经常派陈翔南来指导工作。1946年到1948年间,中顺边工特委又经常派方群英来指导工作。1948年间,中顺边工特委又派邓永年来指导工作。1939年,县委派陈特来当区委委员。陈于1940年到梁伯洪部当中队指导员。1939年到1940年间,中山县委派王灿当区委委员。九区党组织不断健全和发展壮大起来,群众工作从争取发动群众阶段,发展到依靠群众阶段,在共同抗击日伪斗争中,取得不少成绩。
  1941年春,日寇想建立日伪政权,对九区进行大扫荡。"挺三"主力闻风而逃,撤退到鹤山,剩下我梁伯洪部坚守阵地,以麻雀战术,全力抵抗。当时,黄礼部已沦为汉奸,黄礼出任伪军团长,进驻浮圩。对此,我梁伯洪部决定出击惩治汉奸。5月10日(农历四月十五日)夜,梁伯洪与杨日韶同率部队袭击浮圩,激战多时,伪军伤亡多人,缴获一个据点的伪军枪械。后因日寇援军到达,敌强我弱杨日韶和好几名战士在激战中光荣牺牲。为了保存实力,我部决定暂时撤退。这就是浮圩之战。1944年夏,日寇又对九区大举扫荡,实施碉堡战略,一时碉堡林立,由日伪汉奸李辅群(即李垦鸡)部为主力镇守据点。"挺三"曾分几路出击日伪各据点,数天不克,毫无结果。我梁伯洪部为了真正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按照战斗任务,在副政委郑文(1943年由五桂山根据地派来加强充实梁部)的领导下,以郭苏永、冯连枝两个中队为首,不畏艰难全力以赴,袭击三角独岗据点。当时是黑夜,历经多时激战,翌晨,战斗结束,我部攻克独岗,日伪被全歼,缴获全部枪械。这次战斗的胜利,稳定了九区的战局。激发了我军的斗志,增强了群众胜利的信心,动摇了日伪在九区各据点的实力。这就是有名的大败李垦鸡的独岗战斗。以后,我部乘胜追击,继续攻克里沙,由于"挺三"也配合进攻,即日攻克了日伪在九区的各个据点,歼灭日伪军的60%--70%。
  10月,伪军黄志敏所部勾结"挺三",盘据沙栏,对广大农民群众横征暴敛。我梁伯洪部为了打倒日伪,保护群众利益,派郭苏永率部攻打,在夜战中攻克沙栏,除日伪中队长一人逃遁外,其所部被全歼,大挫日伪锐气,保护了沙栏广大农民群众。这就是沙栏歼敌伪护沙队之战。沙栏大捷后,鉴于日伪团长黄礼盘据南头,横行霸道,鱼肉乡民,无恶不作,有"南头皇帝之称"。我梁伯洪部又派郭苏永率部攻克南头,全歼匪兵,缴获全部枪械物资,充实了我部的补给。
  此外,我梁伯洪部在牛角孖沙伏击日寇的战斗、袭击顺德细滘伪军牛坤大队等大小战斗都获得全胜,缴获不少武器装备和其他战利品,队伍大大壮大起来,获得广大群众的日益拥护和支持。这些胜利的取得,决定于有党的直接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和体会。1945年春夏之交,我梁伯洪部已迅速壮大起来。部队纪律严明,生活纯朴,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比之"挺三"其他各部,有天壤之别,引起了反动派的怀疑和注意。后来,敌人确认我部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加上日寇接近投降,反动的"挺三"为了从中对付共产党队伍,便勾结伪军,集中力量对付我梁伯洪部。
  5月23日(农历四月十二日)早晨,"挺三"的一、三、四、五等四个支队全面出兵,开到我梁伯洪部驻地--南头合益围进行大包围。我部与敌短兵相接,血战多日,最后在敌强我弱,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星夜撤退,集结孖沙,决定分散隐蔽。这次战斗,504人的梁柏洪大队,牺牲38人,被捕50余人。这就是九区有名的"四·一二"事件。这次事件,大队长梁伯洪壮烈牺牲,政委郑文被捕后遭杀害。光荣牺牲的还有党支书罗若愚、副中队长谭惠光、小队长梁七公、何军亮、战士陈坤仔(原名陈太来)等。被捕的有副中队长梁冠以及梁义兴、梁开枝、黄金胜、梁伯添、梁华善、黄锡和等。敌人继续搜捕我分散隐蔽的战士。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指战员一部分转往东江游击队,一部分分散流落各地。战后,敌人大举搜捕、拆屋、烧房、抄家、抢劫一空,地方干部和党员的家庭首当其中,不少人民群众也备受灾难:被敌通辑的有陈军凯等;
  被抄家、拆屋的有:陈军凯、冯连枝、苏志、陈松、陈能杰、吴观有、冼茶仔、郭苏永等;被抄家的有:吴添带、吴勤仔、吴奀和、梁祐胜、梁就胜、黄鸿和、梁义兴、梁伯添、梁垣胜、罗若愚、梁开枝、梁伯洪、梁七公、梁建荣、梁垣友等(合益围附近43户群众的家因处于战斗地点,全部被烧光)。
  因被抄家、拆屋、烧屋而无家可归,被迫流落外地隐蔽的有:陈军凯、冯连枝、吴奀和、吴勤仔、梁伯添、梁祐胜、梁根胜、郭建有、陈润、郭苏永、岑玲、黄就胜、黄锡和、梁建荣、梁垣友、谢丽群等。
  九区"四·一二"事件后,各地的地方党组织暂时隐蔽,武装力量虽受到损失,但党组织始终没有中断联系。8月,区委书记吴奀和在大岗会见了李林明,在李林明的指示下,又秘密回到九区,重整旗鼓,恢复了与原有很多党员的联系。大部分支部相继恢复了地下活动。
  1946年3月,上级派方群英来指导党的工作。在方群英的指导下,牛角成立了一个党支部。1948年间,成立了文明党支部,负责人郭松远,党员有冯柱元、梁垣胜等。孖沙支部发展了黄用枝(交通员吴执其之丈夫)为党员。地下区委转入更为秘密的工作,除了吴奀和外,方群英、邓永年等先后来直接领导工作。工作方式是单线领导,工作转到各支部具体去做,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斗争形式采用"拖"、"请愿"和写信威胁大天二等,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斗争觉悟。1948年间,党的工作在邓永年的领导下,组织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和堡垒户活动,进一步组织和领导群众,成立"抗征自卫协会",到处秘密张贴标语,反对敌人,威胁敌人,使敌人不敢明目张胆地胡作非为。各地武工队队长和堡垒户名单如下:
  武工队:
  牛角武工队队长苏志
  沙栏武工队队长杨晚胜
  团范武工队队长吴勤仔
  将军武工队队长吴添带
堡垒户:滘心:梁祐胜、梁伯添、梁玲善、梁义兴、梁三九、梁锡标、梁执胜、黄金胜、黄锡和、梁铨庭(一说梁添庭)、梁和带。将军:吴国友、吴厥伦。低沙:黄瑞元、冯以和孖沙:吴单和、吴云昌、梁锡有、吴洪娣、黄用枝。兆丰:吴伦炳、吴容胜、梁全胜、梁荣有、吉昌:黄权胜天成:梁潮枝、徐森胜。顺德上街市:陈润、罗万好。
  1973年1月18日,在黄圃公社会堂召开了第二次革命老人座谈会。徐森胜(黄圃公社党委常委、黄圃镇革委主任)、吴英兰(黄圃公社党委组织委员)、伍志源(黄圃公社民政负责人)、吴奀和、梁祐胜、陈军凯、梁根胜、吴少传、陈润、主持人梁伯添、徐森胜等参加座谈会。陈锦华、郭逸群为会议记录人。
  吴奀和:为了进一步总结革命斗争情况,在上次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同志到广州、佛山等地,访问一些过去的领导人补充一些情况。
  关于革命根据地的划分和承认,滘心周围的大队都被承认为革命根据地,唯独滘心不是,而且滘心是当时我党活动中心点之一。后经上报上次材料,获得上级的承认。现在要解决的,应该划为革命根据地的地方还有:黄圃公社的石军,乌沙、兆丰、北头等地。
  梁祐胜:为梳理总结革命斗争情况材料上送,划定革命根据地之事,当时我与梁建荣到县民政局两次--南头公社低沙和孖沙,后来又批准了将军(即红星、合益),再经调查组织材料上送,最后批准了滘心大队。
  陈军凯:关于划分和承认根据地问题。初期只承认牛角是"游击区",后来获悉南头公社的低沙、孖沙等地都批准为"革命根据地",大家有意见,因先有牛角才有五桂山。后经组织材料,才正式批准牛角为革命根据地。徐森胜:"四·一二"事件后,冼荣仔曾拿起机枪独挡敌伪进攻,表现非常英勇。派往广州农讲所学习的学员,回来后的具体工作和成绩未能详叙。要补充如下材料:
1、堡垒户所做的典型工作;2、交通站、交通员所做的工作。3、攻打南头、浮圩、细滘的详情;4、战斗中表现英勇的战士;5、从农讲所学习回来的同志的活动;6、抗战时受迫害和反抗的典型事例。
  吴少伟(勤仔):日军一到,惨无人道,放火烧屋,见人就杀,烧掉整个圩场,百余人被杀害。因此,我决心参加游击队。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的王灿(改名为何健夫)鼓舞了我。陈特接我到部队。我被派往五桂山进行训练,回来后当副班长。
  徐森胜:抗战时期,游击大队部设在我家。当时生活极为艰苦,粮食不够。群众流行一句话:"民国卅二,一元买米三钱二。"战士们用大蕉来充饥。我天天帮助洗蕉,家门口的水都被染成黑色。生活虽艰苦,但广大指战员斗志高昂。我家八天没有米吃过,谭桂明用桑叶煲汤。牛角西河,由于洗蕉,整条西河都被染黑了。
  共产党号召组织抗日游击队。匪首自带仔也假惺惺起来组织"抗日别动队"。挺三纵队袁带、屈仁则、伍蕃、林小亚组成"民利公司",伍蕃任司令,袁、屈副之。初期(1941年)司令部设在和平大队室生围。冯耀荣是屈仁则的马仔,后投降日军,做了三、九区的汉奸,引狼入室,指引日寇大肆奸淫捞掠。有个妇女被7个日寇轮奸。日寇遇见群众就乱枪扫射,我差点被打死。
  1944年9月,自带仔支队假惺惺去抗日,但一听见枪声便逃走,看见一只日本仔电船,就吓走了他整个支队人马。徐森胜、陈军凯:1942年间,我攻打汪伪独二旅主力驻守的浮圩、武帝庙。我梁伯洪部派遣三、四百人出战。陈教官(谢立全)、杨日韶、谭桂明各带一支队伍。陈教官、杨日韶攻武帝庙,谭桂明、蔡雄攻浮圩,把敌人赶上了山。由于浮圩方面先响枪,惊动了武帝庙方面,引起敌方加强警备。杨日韶化装为老百姓,经其封锁线,假意被扣,利用这个机会探明敌人内部的实情,以便准备攻打,后由于公记茶楼的厨师见我部人马齐集,惊动了河对面的敌岗哨,目标暴露了,被迫冲过去。杨日韶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解放前夕,我亲自发动30多名农民参加独立团,渡河解放顺德,骨干力量多为九区人员。顺德解放了,九区旋即解放。
  陈润:我汇报走访方群英、王灿等同志的情况,并转达王灿同志的意见。王灿同志讲,第一次座谈会的材料是九区革命斗争的宝贵材料,现提出几点意见:第一,看了材料觉得如何突出党组织的领导不具体;第二,群众组织在当时属于一种政治形式,代表我们的政权,材料有提到,但不突出。因为发动青年参军,也是通过这些灰色名堂的会社社会组织进行;第三、群众开展斗争的方式方法不突出、不具体。
  方群英同志讲,这样梳理材料很好,对下一代有更完美的教育材料,看过原料后的意见是:第一、要突出党的组织和领导;第二、要具体讲政权的争取建立和巩固,第三要讲清楚斗争的方式方法。
  关于革命根据地的条件,方群英同志的意见是:一要有党组织,二要有政权,三要有武装斗争。凡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或只具备其中一、二),只能叫革命游击区。补充如下材料:地下县委书记孙康亲临九区作具体领导。
  (一)1939年组织"抗日先锋队宣传队",简称"抗先队",领导成员有:蔡洪、蔡占一、冯少鹏、李新枝等。主要活动地点是黄圃,形式是晚上搭起宣传台,内容是宣传群众抗日团结,当时敌区长周克明,公安分局长周正芳。这两个家伙很反动,有一晚,带领爪牙对"抗先队"进行搜查,发现有进步书籍,扬言这是共产党书,要将队员赶出境。区党委决定化整为零,布置队员分散于群众之中再进行宣传。后来,因反动当局不准有一个"抗"字,区党委便决定,利用群众组织来代替,如"城隍会"。换了群众组织的名称,反而更有效,不但达到了宣传目的,扩大了宣传范围,还把群众组织调动了起来。
  城隍会的分会分布情况:
  (二)1939年底,县委为了加强领导,组织群众,派徐云到九区开办党训班,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发展了新分会名称会长副会长
  大滘口何洪坤梁开枝
  兆丰吴梓硕(党员) 黄志军(党员)
  北头黎生(党员) 钱二
  文明郭松远(党员) 梁连胜
  螺丝滘吴炳垣陈桂芳
  滘心梁文枝(党员) 梁伯添(预备党员)
  将军吴有全梁垣胜
  六百六郭东胜梁苏拉
  新地门埒冯潮银郭铨又
  新地高桥头陈祥九
  孖沙黄带有黄用枝
  孖沙七娘庙梁万胜曾庆
党员。当时参加区党训班的人有:吴奀和、吴敬和、吴瑶珍、谢丽群、卢添有、梁林胜、梁祐胜、何池佳、梁伯洪、吴二根、吴执其、吴梓硕、黄志军、梁建荣、陈裕恒。发展的新党员有:梁文枝、梁二兴、黄锡和、黄就胜、冯基仔、黄志军、刘庆、冯五带、冯六女、卢满、卢八女、冼庚、卢再、杨晚、林财、罗润根等18人。同时,梁流发在中山领衔成立了一个"模范独立大队"。梁伯洪发现梁流发部可以利用,通过做思想工作,争取了梁流发部一同反苛捐杂税。群众获悉此情况,纷纷起来,搭起三座竹桥,沟通文明、兆丰、大滘、门埒(是四个自然村)等地,以便两部互相联系接应,作为对敌斗争的交通要道。
  梁流发既被说服争取了,地下党组织遂发动群众四百余人,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前去威胁高佬惠(潘惠),不许他乱收苛捐什税。高佬惠当时不肯,以动武来要胁,当时群众坚决反抗,最后警告了高佬惠,回来后,立即着手进行抢收,以防敌人来抢割。万一敌人过来,群众就利用那几座竹桥作为沟通,与敌人斗争。结果,高佬惠害怕群众的威力,不敢来收。党领导的斗争又一次取得了胜利。梁祐胜、吴奀和补充1942年反对收禾票的战斗过程:为了防止敌人来抢收,群众带齐武器到田头抢割,并请梁伯洪部队协助。因此,伪军不敢来收禾票,几个沙都落了空。一次,伪军队长吴祖带带领四名伪军到大滘一带按户勒收禾票。见吴祖带天天来催来巡,吴梓硕、吴亮发和黄志军等同志向地下区党委请示派部队制止,后由梁伯洪部派来一小组武装力量伏击吴祖带,结果两名伪军被击毙,两名伪军被俘,经过教育,后参加了我部队。]
  补充群众捐献情况:
  我党组织和部队,深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部队缺乏粮饷,不少群众(包括妇女)捐钱,捐首饰,捐粮食,如乌沙大队妇女郭珍好、梁月娇等十余名妇女交通员,除经常为党组织和部队送情报外,还自动组织起来,租耕十余亩田,为部队义务耕作,把全部收成献给部队,充实粮饷。补充交通员的英勇斗争:1942年间,日本船经常在横门一带巡游。有一次,交通员梁根和麦旺佳送秘密文件,被日船上的日军乱枪扫射,并喝令其埋头(靠岸)。原来是汉奸要梁、麦把他们送到对岸去。
  1944年,梁凤珍是模范交通员,当时的交通员有45人。梁根胜负责海陆交通和东江线。
  石军、孖沙女交通员梁润兰、吴执其划艇送文件时,在西海草塘崩冲社被敌人截获,经三次刑讯,被打至拉屡,始终没有暴露情况。最后,敌人无可奈何,只好放人。1945年,日寇投降后,牛角女交通员梁财宽驶艇积极运载部队北上,途中在唐家与敌战斗,壮烈牺牲。
  1946年,部队去了东江,少数战士留下来继续做秘密工作,由梁冠、曾谷等同志领导。我们很乐观,经常说一句流行的话:"抓住支枪上火线!抓住锄头去耕田。"有一次,我们划船送梁冠、曾谷、黄就胜三位同志偷渡敌人的封锁线回驻地。艇划到横门七顷,因肚饿,咸水又不能煮饭,便想划到一只集货艇旁买饼充饥,却发现杂货船上有坏人,便直划过去。不久,艇上有人喝令并开枪射击。我们冒着生命危险猛划过去,终于送三位同志上岸去了。我们回来时,被敌人截获,解往匪队部,几经刑讯,如放飞机等,昏迷了几次,血流满地,但决心为党工作,想起入党的誓言,宁愿牺牲也不泄露党的半点机密。敌人无法可施,只得把我们关押起来达5个月之久。最终把我们放了,后来才知道是党组织设法营救我们出来的(通过进步的革命群众保释出来)。当日,茂丰的交通员梁全胜闻枪响,以为梁冠、曾谷、黄就胜等同志出事,便通宵在海上寻找和等候,天亮后仍未接应到,便回家去。原来,他们三人已到了他的家里,后来由梁全胜再用艇护送他们三人安全到达目的地--将军大队。"关帝会"属下有十三个分会。
  牛角"兄弟会"的口号是:"同甘共苦,团结抗暴"。从农讲所结业回来的学员工作任务是:组织农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传播革命思想,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
  李华炤到九区后才成立党组织。九区1924年开始发展党员,在低沙成立一个党支部(是九区第一个党支部)。党员有:梁建荣、梁仁坤、梁伟文。吴奀和于1936年参党,梁祐胜于1938年参党。
  补充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材料:起点在五桂山石门林,在贺尚尹家出入。发展先遣队成员贺火明利用贺尚尹与土匪相识的条件,把他们统战过来,各地又派来一部分成员,缺乏枪械,便袭击翠亨一匪部,缴获数十条枪,队伍扩大到六、七十人,以后又派郭润带去侦察,发现上栅有李劳伪中队长的小股匪,就去围攻,缴获了一批武器,其中有平射机枪(此机枪是他们向牛角梁养借的)。该平射机枪后来被窃去了(张文有,即罗章有将机枪拆散收藏,数月后发现不见了)。经分析确定是敌人窃去的,后把甘土旺计擒过来。经审讯,甘承认此事。敌人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投诚,后来交回所窃去的枪械。我部队后来扩大到100余人。粮饷则向附近的伪乡政和豪绅索取。那些乡绅一听到张文有的名声,无不害怕。
,  后来出兵袭击浮圩和武帝庙,战士的食宿条件都很困难,一个时期又发生疾病,不少人拉肚子和发冷,但斗志仍很旺盛。
  日寇和伪军来袭击,我们则利用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与之周旋,敌人总是扑空。我们挫败敌人后,缴来的武器又充实了我们的武装力量。1942年正式称"五桂山游击区"。
  陈润补充:离间潘惠与李辅群的关系,制造敌伪矛盾,使之不能互相勾结,起到扭转三、九区局势的作用。
  1941年9月间,李辅群派员到九区与挺三一支队潘惠勾结,拟把"民利公司"统战过去,扩大日伪的势力范围。潘惠早有此心,臭味相投,故派人去李辅群处回应。后来,李辅群派出心腹到潘惠部,准备签署协议。此事为我上级党组织获悉,认为如敌伪目的实现,相互勾结会扩大日伪的势力范围,对我党我部队今后开展工作将造成不利的局势。为了制造敌伪间的矛盾,使之由勾结变为对立,上级党组织指示我九区党组织,利用敌伪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的矛盾,狠狠打击敌伪,稳定当时对我有利的局势,派员把刚入境的李匪心腹截杀。事后为潘惠所悉,疑系梁伯洪部所干,便追究梁伯洪。但梁回答本部无此事,答应为之追查是否别部所干。后来,我九区党组织派地下党员黄锦元(跛锦,低沙人)把顺德桂洲黄礼部一个平时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可杀而不可赦的土匪引来杀掉,事后,把此事回报了潘惠,称已捕获杀李匪亲信的元凶,但他途中逃脱,故鸣枪追捕,结果把他击毙。潘惠即将此事向李匪交代。但李匪不信,与"民利"火拼。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离间敌人,制造矛盾,使之互相对立的目的。
  材料补充:
  1924年,谭平山、廖仲凯到中山九区宣传农民运动,撒播革命种子,次年组织领导农民"团结起来,取消东海护沙军,取消勒收苛捐杂税"。后护沙军勾结土匪来干涉。农会要求省农会派兵进剿,被土匪报复。这件事,提高了群众的革命斗争觉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解散了农会,但群众组织力量的基础依然存在。党组织反而由区委扩大成立了县委,准备武装起义,但计划两次未成功。
  1928年8月间,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到大黄圃搞清党运动。当时省委巡视员周颂腾领导进行掩蔽活动。1929年反动军队走后,省委派李冠南来领导,准备武装配合起义。1930年,李冠南到香港参加会议。后因在港的省委机关人员被捕,李冠南牺牲,以致失去联系。后来九区的革命者罗应元(党员)、梁仕坤(孖沙人)、梁伟文(顺德均安人)继续秘密领导革命。1936年,省委派钮大华到九区访查党组织关系,从而恢复了党组织,接着,由钮大华来领导。
  梁伯洪部领衔为"抗日第七纵队挺三第一支队第X大队",协助五桂山义勇游击队筹粮和运送弹药。
  解放时,南头首先升起五星红旗,组织起义队伍,配合解放顺德。顺德解放后,中山旋即解放,组织群众运输队伍1000多人,小艇500多只,迎接解放大军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