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杂话中山“茶”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云:“茶烟奉客”;“斟茶谢罪”。中山民众日常生活中有关茶的俗语语很多,如说:“她吃了人家茶礼。”(指年青女子已定了亲),“她打泻茶”(她的未婚夫死了),“你咁好笑,偷饮了门官茶?”(春节、人日、元宵过后,就到正月十九门官诞。此时开始,媒人上门提亲的较多。为求美满姻缘,少女拜门官时,默默求神保佑自己配得好郎君,并偷饮了门官茶,呆在一角发笑被人看见询问)。某翁娶儿媳,有人道喜,答谢时便说:“多谢你的好意,是日请来饮茶吧!“因双方都经济不景,既不受贺礼,又不发请柬饮酒,以请茶谢贺,两人心照不宣。老人怕儿子娶媳妇后冷落自己,便对别人慨叹说:“饮了新抱(儿媳)茶,卖了一个仔!”邑人认为说话者连篇累牍,没有一点新鲜感,便说这人“翻渣茶”。认为处事者脑筋不灵活,头脑不清醒,便说他“朦茶茶”。解放前,浪子到妓寨,待妓女斟茶后,即给压茶零钱,人们称为“打茶围”。过去中山人经济环境差,食饭时没有?菜,只好“茶淘饭”,有的人还哼唱粤曲《八板头》小调,唱首:“今餐有乜(没什么)?,淘茶茶又冻,饿到肚空空!“中山人但凡入茶楼饮茶,便被人尊敬称为“上高楼!”,而对谊商巨贾,则称之为“吃大茶饭原人!”有钱人家载了有色眼镜,便说他“载了茶晶镜”;而对别人赠送的小额款项,则谓之为“茶资”。 中山人围绕茶的风俗不少。如中山人定亲的当天,男家要向女家送礼金、礼饼,特别要附送一包茶叶。然女子出嫁的妆奁,则最忌放茶包。中山人祭祀先祖,习惯是先奠茶,再奠洒。解放前,中山许多地方都搞神诞和游神活动,神庙组织对捐资的善男信女,往往以一包茶叶回报。据说,此神茶如不小心倒泻落地,就被认为对神不敬。因此,中山有“神茶不落地“之说。 中山人喜爱喝茶,也有施茶做善事。昔是邑境民众分困,购买茶叶者不多。许多农民在上山砍柴割芒时,顺带采集野生茶叶回家,略炒晒干,储藏自用。也有的村民,摘取龙眼叶晒干,煲水代茶,解渴消暑。横门镇淦民,数百年来习惯用茶叶煲大豆(黄豆),作清热饮料,至今仍常常饮用。《香山志》云:“黄杨山山顶产黄杨茶,山僧采以飨客,可消暑瘴。“又云“南北往来孔道良都谷都分界处,有云迳寺茶亭。““邑中好义者,于双合山设茶,以待行客。““桂峰,麓有寺,俗名新庵,峰俯视有茶亭,设茶以待耕樵者。“(均见道光《香山寺》卷一)。该志卷五《古迹》篇又云:“有茶亭在县南四十里,岭高百余丈,中通一径,为恭常、谷字都及澳门往来要路。康熙间,僧,定崖建亭,暑月施茶。“嘉庆三年,知县尧茂德曾重修此亭。志书并云:“金台寺,在黄梁都黄杨山上。宁末,赵时锉、龚行卿、邓光荐读书于此,筑金台精舍,今建为寺,后名为文昌宫。“此处,”两水夹流,瀑布百丈,下为龙潭渊,深莫测。山出茶,以本山泉煎之尤佳。我吧华侨、港澳同胞众多,乐善好施,解放前常常捐资在东乡公路一带旁边,相隔两三公里,便筑建一茶亭施茶。并捐足经费,委托乡公所代办。这种茶亭,既可方便行人避暑小憩,也可防风避雨,免至行人遇雨时淋湿身。旅外乡亲热心公益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后已发扬光大。 中山原称香山,原是经济后进县,经过邑民勤奋努力,提高了生产水平,至清道光年间已跃为上县。民众买茶叶冲饮者渐多。商贾投其所好,纷纷开店销售茶叶。然初时中山人经营的茶叶店,绝大多数兼营烟丝。茶烟铺始于何时?多说清代。至1949年县城石岐的茶烟业同业公会,有会员31户,会长由邓安担任。其中富来茶烟铺,创设于清同治七年(1870年),址在“十作间“西侧大街市。南基路的“金山“茶庄,是归侨开设的跨国企业,除总店设在石岐外,新加坡、香港、澳门、江门等地均有支店。开业于光绪六年(180年)的石岐总店,有员工10多人,东主梁兰生。该店经营到1940年,被日榻炸毁。1941年9月1日,向国民政府变更登记,改名“金生“,资金为1万港元。是时茶庄大户不有六安、兰芳、广奇生、正广兰、广有兰、生兰、广香和美香;中户有兰生、兰香、金兰栈、妙香兰、永生、宜兴、裕生;小户则有天和、锦泰、广茂兰、岐香、德兰、香香、合记、源程序兰、兰茂、何英兰等,全行业员工达200人。每月销售茶叶数吨。小榄、黄圃、大岗、沙溪、大涌、三乡、南朗等镇压区的居民饮茶嗜好,绝不逊色于县城,故经营此业者亦为数不少。 中山茶叶店经营之茶叶,绝大部份从外地购进。因为中山野生茶不能成为商品,五桂山茶场和不榄茶场之产品,由于土壤气候和培育工艺,均逊色于闽、滇和粤北。因此,地产茶只供应低档茶楼或低价零售店。但近年也有配制茉莉花茶远销北方。 中山茶商,历史上已习惯到广州、清远、韶关、福建、云南等地采购茶叶成品或半成品,回来批发零售,复制加工出卖。他们深知乡亲们嗜茶的喜好,因而购销乌龙类茶叶为多。乌龙茶揉合了全制红茶与简制绿茶之工艺,乃是半发酵品类,它兼具红茶之甜醇和绿茶之清香特点,品尝后觉甘醇香溢,回味无穷。闽北武夷山乌龙岩茶和邻近出产的大红袍、水仙、奇种,闽南安溪的乌龙类铁观音(含水量贡品、极品)和邻近的黄金桂、色种、奇兰等乌龙茶,在香港、日本被誉为苗条茶、减肥茶,美容茶,也深受中山消费者的欢迎。 吾邑人说:清晨一杯茶,饿死太医家。民田、沙田区农民常在早上泡茶品味,经济作物区和城镇居民多数上茶楼饮茶,“叹番一盅两件“。1949年10月后,中山解放初期,政府机关皆饮白开水,服务业泡水馆每5公升庄水壶,收开水费5分。党政干部心想饮茶也不敢上茶楼,以示清廉。其实,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不在于此。改革开放后,中山城乡各地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人们肠肚肥腻,于是各界都讲究饮食卫生,求健康长寿,饮茶者更多,甚至女青年也结伴上茶楼。但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喜饮云南普洱(有的配搭菊花加少许方糖,名曰菊普)或滇红,也有人改饮中山茉莉香片,以品茶香和减肥,促进健康。 中山茶叶同行,人才众多,亦有鉴尝茶茗名家。如民建会员司徒钊元,就是有名的品茗权威,他早在60年代,就在小榄茶场负责品茗,为产品定级。“文革“时期,他被视作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挨批斗后,还要下放劳动。茶场因此无人品茗订定产品级别,而使生产业务一落千丈。改革开放后,他又被聘为小榄茶场顾问,提供咨询服务,每天由茶场派专车接送上下班,负责品茗,把好茶场产品质量关,因此使茶场生意兴隆,盈利连年增多。上述归侨茶商梁远,从40年代起经营茶庄,精通茶叶业务,,在采购、保管、过焗、过筛、出仓、销售茶叶等方面均有研究,具有专业知识,又是个吕茗的老行尊,退休后,年逾七十,仍受聘为市糖烟洒公司豪园商店业务顾问,曾为我国茶叶出口作过贡献。1987年,日商向我国购买一批乌龙水仙茶叶后,诬说该批茶叶并非闽南安溪原产,故意刁难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企图索取巨额赔偿,在深圳市闹得不亦乐乎。梁远应聘前往鉴定,经过他细心品茗,以事实一一驳斥日商无稽之词,证实该批茶叶产自安溪,为国家挽回6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受到有关方面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