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镇经济史略与工商联沿革
小榄是我市北部重镇,地处西江下游,为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交通要津。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农业物产丰富,商业发展较早,是中(中山)、顺(顺德)、新(新会)、江(江门)交界地区数十里内农贸物资的集散中心。 小榄自南宁咸淳四年(1268年)已有人定居。咸淳八年(1272年)大量北方人从南雄珠玑巷移入,带来了中原生产技术,加上该地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因此农副业生产发展较快,成了“鱼米之乡”。至明初,大批军队落籍小榄屯田,人口剧增,耕地面积扩大,农业、小商吕经济和家庭手工业日益发达,开始繁荣了的商业。明嘉靖后,小榄科甲日盛,名门望族多聚居小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官司船可泊大庙前,因而商贸更为发达。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人获准暂留澳门后,洋货开始输入小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使小榄成为商业繁荣的集镇。明末李孙宸在《两榄风景地势》中记载:“不榄楼房屋宇联络不绝,火烟相盖,烟户人丁共数十万(含镇郊),人如蚁队,路上往来,时时川流不息。三圩(桑圩、丝圩、茧圩)六市(行流朝市、聚沅晚市、大榄市、泰宁市、三角市、回澜市)集于乡中“。至清朝中叶,小榄的蚕桑、塘鱼、水果、畜产等商品生产日益发达,不少世家子弟亦钻营工商业,使小榄酒米业成行。1840年雅片战争失败后,清朝被迫辟五口岸通商,实行门户开放,国际生丝畅销,小榄蚕丝业亦有了更大发展,商业呈现虚假繁荣。这时,进出小榄运载客货的长行渡达20多艘。清末,该镇蚕丝出口岁入白银一百余万两,占出口商品的2/3(据香山县志),塘鱼、生猪出口次之。 辛亥革命后,小榄人口增至十余万人(含镇郊),1923年凤镇建制。镇内工商业比重增大,成为消费城镇。不榄菊花肉、荼薇肉、荼薇糖、荼薇酒成为有名的特产。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小榄蚕丝业亦受到影响,但仍有缫丝厂5间,另有农工一体的家庭缫丝户100多户(1931年资料)。1934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过后,小榄商业开始复苏,至1936年共有店铺506户,经商从业者2357人。 1938年,广州、江门沦陷后,大批小榄乡亲失业返乡谋生。是时港澳与内地的贸易多经小榄转运货物,因而港币流入小榄,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商户,大小银号达30间,果菜栏20多间,当铺15间,私押150间,形成畸形发展。 1940年小榄沦陷后,虽然交通被封锁,货源枯竭,大批店铺倒闭,但由于敌伪勾结,大天二(土匪)、资本家、大地主云集其间,投机钻营,货运上达鹤山沙坪、白土、肇庆等地转入内地国统区,下溯港澳。因此,小榄仍为物资转运总汇地。当时走私和贩运货物的电扒多达90余艘,均属权势者所有。范公益、谢云龙等,各自拥有十多间资金雄厚的店铺。发国难财者,挥霍无度,茶楼洒肆,赌博场烟馆林立,市面上一片虚假繁荣。 同于小榄商界云集,商民早已组织行馆。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香山县商会成立的同时,小榄亦成立了商会。初期,址设小榄崇德善院内(该院于光绪年间,由乡人麦辑臣、何萼楼、周雁亭集资捐建,初址在大涌边;1946年迁螺涌,专事赠医施药,易名崇德医院。50年代初改为小榄人民医院。)辟室办公,由数名缙绅商人何培樵等集体董理。辛亥革命后,始行领袖制,首任会长未考。民国五年(1916年),小榄商会由各商户代表会议选举会董10余人,是届会长为徐华村。1920年徐任期江,商户代表以大会标选会董,会长由麦玉堂担任。其后,1924年会长为李爵兴。1928年会长为邝乔芬。1932年会长为杜善如。1936年会长为冯祝屏。日寇侵占期间,卢励吾等商人出任会长。战后,仍由卢任商会理事长。 小榄商会的活动:在清末民初,主要是调解商事纠纷和辅导会员生产经营业务,向政府陈述商民意见,也曾促进民用工业的建设。民国五年(1916年),小榄商会牵头,由乡人刘荣阶、李巨同、何少鎏、何慕庭、何颂谦等合资创办了兴业电灯公司,翌年,由袁瑞庭、冯祝平等接办。安装广州同和安生产的100匹马力的煤气机发电,供下基一带店户夜间照明,日间辗米之用。民国八年(1919年),由于地方不靖,该会奉广东省商会商团之令,着手筹组商团武装,至1923年正式建立,团丁由企业少东及中小业主充任,约五六百人,枪械弹药由会员企业集资购置,任务是护卫镇内治安,受县商会商团领导。同年,该会易名“上榄市商会”。次年(1924年),中共领导的县及各镇压区商民协会成立,50%中小户转入协会,协会成立“商事公断处”,处理商事纠纷。民国十六年(1927年),该会进一步办好电厂的同时,在细戾前开设了“榄镇商会商立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为商民解决了电话通讯。1930年4月,商民协会奉令解散,有关会员厂店,回归商会。1931年,商会在大街社自置牧业作新会址,并迁入办公。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小榄奉县府令,由卢励吾等商民组成商会整理委员会,在“县商整会”的督导下,接管、审核伪商会档卷财务,清查有罪恶之附逆。1947年5月,小榄各同业公会已整理完竣,有缫丝、织造、制糖、米机、木器制造(含船艇、桨橹、家具、木农具)、缯网、竹藤缆、农产品加工(含粉面、酱料、豆腐、豆芽、腌菜)、印刷、土木工程建筑、搭棚、打石、灰泥灶(烧灰窑、制炉灶)、制鞋、茶烟(复制茶叶、生产烟丝)、冥镪(含制造神香蜡烛、元宝和纸札迷信用品)、酿酒、五金制造、糖果饼、肥皂(含化工品颜料)、铁农具制造、车衣、商业百货、山货竹器故衣杂架、果菜、钟表(修理为主)、五金铜铁、杉竹栏、燃料(含柴煤炭石油)、屠宰、牲口禽蛋、纸料、药品、海味杂货、米粮、布匹、渔业、茶楼、饮食(含粥饭粉面甜品)、旅店、租赁、理发、照相、典当、娱乐、医业(含西医於所、牙科、骨科)等47个同业公会,分别举行了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和行业代表。“镇商整”还同各行业小贩及行商、牙纪(经纪中介人)的代表保持联系。是年(1947年)6月5日,召开全镇商会会员代表大会,邀请这三类代表人物列席,举行了战扣小榄商会成立暨首届理监事就职典礼。理事长仍为卢励吾,常务理事有范公益、罗湛溪、谭筱壁、张显文;理事包括梁鸣喈、罗逸三、何仿周、李秋明、麦三、李春、邓贵江、卢兆;侯补理事梁桂芒、陈春波、萧师孔、吴伯伟、何伯明;监事有何文仿(常务)、顾惠洪、余振文、黄朝、卢启等。自此,该会团结小榄大中小民族工商业者,致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贯彻旧政府的工商政策,协助旧政府办理工商登记,督促会员缴税,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捐助公益等,也做了许多工作。 1949年10月30日,中山解放。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工作组,于1951年1月29日,到小榄镇,在商会会址召集私营工商业者代表开座谈会,到会33人,共同商讨改组小榄商会问题。2月2日再开会,到会35人,会议由该镇商会会员程泽森主持,经过商讨,一致同意成立小榄镇工商联筹备委员会工作组。经过20多天的工作,该镇于2月26日召开各同业公会代表会谇,也是筹备工作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由程泽森主持。莅临会议的有小榄镇临时镇委员代表张雄,小榄税务所何楚增和军管会工作组人员。会义产生了工商联筹备委员会筹备工作组,推举卢励吾为组长,李伯雄、周卓刊为组长;聘用古寿春为秘书、麦嘉辉为副秘书(1956年麦改任石岐市政协政治讲习班讲师)。会议还商定:按小榄地段,分设6个小组,开展筹备工作。 2月28日,筹备工作组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当晚召开全镇工商业者首次大会,有十千人参加。由筹工组组长卢励吾主持并讲话。会议内容:庆祝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八字”运动取得成绩,动员工商业者支持土地改革运动;号召发展生产,积极经营,繁荣经济。同时动员捐款购买飞机支持抗美援朝。会兵团。工作组员分头到各同业公会开展工作。 3月2日,筹备工作组召开第三次会义,设立了几个专业小组。 4日,筹工组瘵行第四次会议,将筹备工作组易名为“筹备工作委员会”,主任仍由卢励吾担任。会后,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编印了《为筹组小榄镇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千工商各行业代表书》,大量派发给私营企业代表人。 经过筹备工作委员会与各同业公会半月的工作努力,于3月19日,在镇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召开了小榄镇首次会员代表会议。经过讲座会议撤销了筹备工作委员会,成立小榄镇工商联筹备委员会,首届筹委主委周六根,副主委李伯雄、邓贵江、黄润棠。筹委会聘用麦嘉辉为秘书长;干事梁锦培、谭筱壁、刘炜文;职工麦炎、何五。29日,镇政府批准周六根等7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自此,小榄镇工商联(筹)正式成为人民政府批准的人民团体。 镇工商联筹委会成立甫竣,确定以大街社旧商会址为工商联址;清点财产(含耕地、房产、家具);受政府委托代办工商登记和发执照;组织会啼学习政治,配全中心工作,协助税务所督促会员完税,调查研究,统计、综合工商业的资料,报告给政府;辅导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募捐公益和开办会计簿记班等等。 小榄镇工商联筹备会成立后,于同年11月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会议,选举二届筹委,主委曾昆,副邓贵江、黄润棠,呈报镇府批准。 1952年5月12日,小榄镇政府通知撤销该镇工商各同业公会中地主分子委员的职务。17至19日,小榄工商联筹备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会议,撤销地主分子委员的职务。与会代表经过学习,明确任何人民团体都应支持土改运动。会议选举出第三届筹委,筹主委萧扬芬副曾昆、李伯雄、张志淳。并经镇府批准。 1953年1月、5月、9月、10月、12月,先后举行小榄镇工商联筹委会第四、五、六、七、八次会员代表会议,主委萧扬芬蝉任。根据1952年8月政务院颁布的《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明确工商联是大中小城市的各类工商业的人民团体。因此,国营企业和供销社及摊贩协会了于该年(1953年)加入工商联,并派出代表出席会员代表会议,并被选入领导机构筹委会。是年,会务有了较大的发展。 1953年1月,镇工商联向会借得会址侧的果园,扩建了会址。于是,各同业公会集中镇工商联办公。当年,中央颁布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镇工商联引导会员,接受党对私营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逐步将私营企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小榄镇工商联筹备会会员企业有2123户,其中工业2户,手工业450户,商业1341户,建筑13户,饮食148户,服务业113户,航运2户,典当5户,农产品加工26户,行商23户,占全县工商企业总户数4994户的42。5%;全镇压工商业员工4558人,占全县员工总数12259人的37。2%;全镇压资方人员3434人,占全县资方人员8927人的38。5%。全榄私自助资金 828589元,约占全县私商资金的四成。 同期,小榄镇摊贩有1066户,从业人员1291人,自报资金为34737元。 1954年1月1日,小榄镇压工商联首次举行会员代表大会,产生镇工商联首届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世衍。该会确定首要任务是全力以赴,贯彻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推动私营企业分别接受国家的委托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各种形式的改造。 其时,各区镇压工商联已先后筹组(改组)建立起来。1954年5月,在中共中山县委统战部的领导下,中山县组成了工商联筹备会;7月,工商联成立,首届主委李世衍。各区镇工商联在县工商联领导下,改为分会。 1955年1月、5月、8月、11月和1956年2月、8月,1958年11月以及1962年11月、1964年8月,小榄镇工商联先后召开第二至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其中1958年11月是七届第二次会议,增改选委员),二至七届主委李世衍蝉任,七届二次会议后,由叶添接充。 小榄镇工商联历次会员代表大会,主要是贯彻县工商联的会议精神,配合党的中心开展工作。例如1955年8月,各地私营企业在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已经实现联营经销、代销或联营生产,接受加工,个别企业甚至实现公私合营。所以,当时小榄镇商代会的中心议题是“稳步前进,继续改造”。 1956年初,中山县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以及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潮。1月22日,小榄镇工商联执委会,为了贯彻县商代会决议,组织了以主委李工衍、副主委焦荣为领队的108人“私改工作队”,到各私营企业清产核资;随之,全镇实现了各行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手工业、小商贩也按自愿的原则组成了合作社、合作商店。是时镇工商联同业公会改称为同业委员会,至1961年调整体制时,按归口改设为工商小组。 2月,小榄商代会明确会务转轨,即抓好教育原工商业者会员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的同时,积极推动会员将自己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经验贡献给国家。镇工商联会址仍设于金鱼池直街81号。当时,县工商联在小榄镇郊永宁北街43号设立“永宁办事处”,既是县商会的基层单位,又接受小榄镇工商联的指导。 1957年4月,小榄镇工商联发动会员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大鸣大放,提意见,帮助党整风。时过两月,6月8日党中央发出打退右派分子戟的指示,形势急剧转变,中山县工商联在县委派出的“反右工作组”指导下,成立“临时工作委员会”,并派驻小榄工商联,开展反右派斗争。小榄镇的原工商业者尤其是主委、常委、执委和私方人员厂长经理中,有的人被划为右派分子(80年代全部改正错划)。 1958年,中山县工商联临工委,奉上级指示,组织原工商业者开展整风活动,并于同年4月1日,在南朗区关塘村开办了工商界农场。小榄镇的会员向该场捐献一个月工资和当年定息以及各种农具,会员分批被派去劳动和学习。是时,全县开展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大搞人民公社化。小榄镇工商联会员亦开展了献技献计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59年5月,县工商界农场结束,下放农场劳动的小榄镇工商联会员,陆续返回企业。当年,体制变动频繁。县工商联小榄镇分会改名为“中山县小榄人民公社工商联“。6月6日至8日,举行小榄镇公社工商联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议题是紧跟形势,加强改造。会议由七届执委会主持,由执委(原临工委委员)何尧兴作报告,大会并无产生新的领导机构,只启用“小榄镇人民公社工商联“公章。该会成员仅包括国营工厂和商业局商店的原工商业者443人。另召开小榄农村包括永宁、古镇、海洲、南头、东凤、五埒、鸡笼等地的供销社所属的原工商业者和小商贩的千人大会。在新主委叶添副食下,学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继续推动会员思想改造,努力工作,迎接国害十周年。 1960年5月1日,中山县工商界农场在北溪公社芦溪大队复办,分批组织全县工商联会员学习,每期学习半年。小榄工商联会员亦由企业分期分批派往该农场白天劳动,晚上学习。 1961年5月1日,“中山县政治讲习班“在石岐烟墩山人民会堂开课,学员是全县各公私合营企业中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每期学习三个月,班干部是刘斌、李国瑞、廖坤等;第五至八期迁往小榄工商联内。小榄工商联会员分期分批入班受训。上级还指示从小榄工商联抽调张国均、麦嘉辉、欧敬文等人担任学习班干部。 1957年至1966年,政治运动一浪接一浪。小榄工商联均为县工商联的工作试点或重点。60年代,主要是对会员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以及阶级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等理论教育。 1964年8月14至15日,小榄举行第九次商代会,实行“镇“、”乡“联席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小榄镇人民公社工商联“执委会(也是最后一届领导机构),主委叶添,副郑惠斌、胡灶祥、李镜登、张纪元(女);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小榄区工商联”执委会,主委雷棠(古镇茶楼),副陈自松(小榄供销社)、孙毓(小榄副食品经理部)、麦泽洲(小榄生产资料经理部)。[注:“区”,农民欲称它为“乡”。] 同年小榄工商联主要会务是配合城乡开展“四清”运动,做好反“四不清”工作。 1956年1966年,小榄工商联也曾经组织成立过宣教学习委员会及讲解员队伍、工商界青年工作委员会及体育队、妇女家属工作委员会及家属学习组、工商界生活互助金管理委员会、业余政治学校等等。 小榄工商联会员中的先进分子,也是人民团体工商联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分别当选为小榄镇、区的人民代表或县、省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正式宣布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8月2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宣布工商联停止办公。小榄工商联也随之瘫痪,不少会员在运动中受到冲击。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公社级不设工商联。原小榄工商联会员,也得到县工商联提供情况给有关部门予以落实政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1982年,中山县工商联恢复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建树良多的李世衍,曾担任了中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委的职务;退休干部叶添担任市工商联咨议。他们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