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文史(第30辑) > 正文

昔日石岐私营企业大户简介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国瑞  

  福寿堂药材铺  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址在今石岐孙文西路256——258号,创设者为石岐南下(三仙庙)李某。第三代负责人为李瑞文,1923年曾任中山县商会“路工董事会”会长,领导修筑马路。第四代负责人李鸿标曾任县商会常委,有石岐“商界才子”美誉,30年代兼任石岐商团大队长,1946年至1950年期间任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50年代经理为李鸿标庶祖母刘月清,后赴港定居。该店规模较大,曾有员工30人。正制膏丹丸散和加工鲜明熟药,在邑境四方皆有名气。1956年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仍沿用福寿堂老字号,知名度颇高,已有130年历史。   金山茶庄——金生茶庄  由归侨梁兰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在石岐南基路创立,是跨国企业。总店设于石岐,支店分设在新加坡、香港、澳门、江门等地。主要业务是大宗购、销、转口茶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店分别歇业。抗日胜利后,梁氏家族派梁远返回中山,重建此店。次年(1946年),商会奉令辟建(扩阔)南基路,因金山不愿割让铺面,所以,造成该路弯曲。1949年9月1日,该店向旧政府变更登记,店号改为“金生”,注册资金仅得一万元港币,由司理梁远“独资”经营。实际上,该店与外地“金山”茶庄互相调剂盈亏。解放后,该店登记沿袭独资,不再跨国。全营后,至80年代梁远虽年过古稀,仍然留用。90年代,梁出国定居。1993年,梁以耄耄之躯,回到石岐南基路19号原址,再用金生茶庄老号,支持后辈经营茶叶个体户。   香山机器制砖有限公司  为今中山市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的前身,始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址在石岐青溪路,创办者是归侨严迪光和蔡锦佳。该厂解放前历尽沧桑,曾一度停产。1954年由石岐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恢复生产。它是全国首间轮窑砖厂,规模较大,员工从100人增至600多人。   汇丰公司  清末开业(一说辛亥革命时正式开张),址在今石岐孙文西中邮政营业部。是一间规模较大,有四层楼四铺面的侨资公司。主营百货,分设服装、毡帽、钟表、眼镜、玩具、罐头、烟酒、糖果饼、床上用品等专柜。为了招徕生意,公司在四楼开设茶楼,并在天台设茶座,兼演粤剧。为保存该企业,20年代筑建马路时,政府只好取曲道。战前,该公司生意兴隆,成为县内商业零售额最多的单位。中山解放后,50年代曾用作工会工人俱乐部,后又改作县邮电局。   迪光电力厂  民国元年(1912年)正式开业,址在石岐悦来中路(旧称猪粪涌),始创人为归侨严迪光。1921年改组成立公司,登记资金为65万银圆。抗战时期,机器被汉奸董锡光拆走资敌。战后,县府一纸具文,着令商会恢复该厂,由会长李德联等人集资重建,易名“迪光安记电力灯所”。总经理为李德洲。1951年5月由人民政府接管,有员工68人。后经调查,经人民法院判决:敌股充公,民股折款人民币6390元退还私人,其中楠记炭栏的黄楠占大多数资金,暂由有关部门代管,1954年结束炭栏连同这笔资金,与汪沛祥筹建大新玻璃厂。   永安侨批局  始于民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美物资短缺,金币比兑低于我国银圆。交战国家青年纷纷入伍打仗,华工工价较高,侨汇猛增。中山竹秀园村华侨郭泉、郭乐、郭顺,先在沪港开设永安公司。获悉家乡侨汇增多后,迅即分资入主石岐十八间的汇源银号,将其改组为中山永安侨批局。并将楼房改建为钢筋水泥水磨青砖结构,楼高五层半(址在今中国银行孙西分理处),由郭灿英出任司理,主要业务办理侨汇兼营找换、储蓄、按揭、“燕梳”(即保险)。因郭氏信誉甚佳,故永安侨批局在乡邑侨汇业务中,占了75%至80%。1949年8月,因政权更迭而断汇,1950年1月重新工商登记,恢复侨汇,由国家和管汇,不搞公私合营,继任司理郭彦文。   朱英利织袜厂  民国4年(1915年)开业,址在今石岐华贵坊20号古大宅内。由归侨朱英利创办。共有员工100名。用机织丝袜、线袜、线手套、毛巾、蚊帐布、白洋布等产品,改变了邑境数百年仅是脚踏手织夏布的状况。是继香山砖厂后第二间县内机械生产厂。1938年,因日机轰炸石岐,加上交通不便,产品出口困难而歇业。战后,生产仍一蹶不振,老板只好将设备卖给各间小厂。   小榄兴业电力公司  民国5年(1916年),由刘荣阶、李巨川、何少赓、何慕庭、何颂廉等合资在小榄下基大涌边开设。名曰电灯公司、电力公司,实只有100匹马力的柴油机1台。电力日间用于辗米,晚上供下基一带店户照明用电(当时工业无电供应)。次年改组后,由袁瑞庭、冯祝平接办。经营廿载,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歇业。战后,1946年恢复少量发电。   民办(联营)电话所  民国9年(1920年),黄梁都下恭镇乡民集资7000银圆,开办联乡电话局。从此,东至香洲,南至湾仔(驳澳门),西至北门,北至古鹤开通电话服务。   未几,东镇乡民集资2万余银圆,在江尾头村开设四区电话局,线路自县城学宫至翠亨开通电话服务。   民国13年(1924年),县商会向会员集资1.5万银圆,在商会东座开办一区电话局,线路到达小榄、麻斗、港口,后延伸至沙溪。   民国16年(1927年),小榄镇商会投资5000银圆,在细庙前开设商立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线路地接县城,北接顺德桂洲,驳能广州。   这些电讯企业,30年间只增杆添线,没有分红。1946年——1949年改为官管民办性质。1950年由军管会管理,同年与广州直接通话。后由人民政府组织人力改造线路,增设总机。50年代开始,明确通讯设备由国家邮电局管理,是事业单位。   公益纸料店  1921年,县长吴铁城倡导石岐拆城筑马路时,黄栋初即从明代开设的金玉楼纸料店辞工出来,集资2500两白银在十八间开设公益纸料店,并自任司理,1931年,黄森继任司理。经营纸料类、各种文具、爆竹、冥镪、年宵玩具等,在邑内同业中执牛耳。新址在孙文西路与,门面为  铺,156号后座为加工场。1952年12月22日登记资金100586。42元,员工30人,资金和购销在百户同业中仍居榜首。1956年加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吴同帜,经理黄森(后曾任石岐市商业局副局长、石岐市第三届工商联主委、石岐市首届政协副主席)。   永乐旅店 始建于民初筑长堤马路之前,股东有数十人,多是隆都归侨及小部分果栏店主。其原始资金有数万两银。最初股东召集人为隆都归侨缪氏。该店每季登报派息,每年举行一次股东大会及分红,旅店规模有铺位6个,楼高四层半,为当时石岐同业屈指可数。且位置优越,每当渡船入港,先见永乐,不少旅客就打点投宿该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名长堤旅店,60年代仍算石岐旅业有名店号。   思豪酒店 址在石岐孙文西路,原商会东侧。该址于民国13年(1924年)间,曾由澳洲归侨郭泗泉在此处开办私营香山银行。但昙花一现,两三载就结束业务,后由其他商号租用。抗战期间,遭受敌机轰炸而成颓墙瓦砾。抗日胜利后,县商会会长李德联回邑复员,先购此地,迅即兴建五层楼宇作豪华酒店,时称设备一流,新颖。实际上,大部分家具是香港思豪酒店更新替换出来的。商会会长李德联有禾田、米机、电厂、酒店旅店等股份,1950年全部被没收充公。该酒店现名是国营石岐旅店。   东镇民办车路有限公司  民国13的(1924年),由澳洲华侨郑泗泉回乡发动乡民修筑石岐至大环公路而筹组。当时,共招股本15万元(毫银),计3万股。民国14年(1925年),筹组人领了广东省建设厅颁发的“路字第4号行车专利执照“,正工成立东镇民办车路有限公司,选派郑燕卿任司理。   该公司修筑的岐环公路又称东镇压公路,起自石岐学宫,经大柏山、细柏山、土瓜岭、牛起湾、濠头、陵岗、朗尾、上巷、白庙、张家边、江尾头至大环。路面宽为6——7米,全程11.2公里。耗资9.3万余元,当年12月竣工通车.后用1.98万元(毫银),购置6辆"福特"汽车开展营运业务.   以后,该路由濠头村人郑仲楚经营。岐关车路筑成后,郑促楚斗不过岐关公司,便缩短了行车路线,改为石岐至濠头,并易名岐濠车路公司。   抗日期间,上述路段停止运输业务。直至1947年6月,由"友联汽车公司"承办业务,从香港购置4辆客车,恢复客运,上落站由战前的3个增至8个.   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 民国16的(1927年),由曾任两广烟洒税务局局长的郑芷湘和郑礼卿、黄昌垣、吴梅一(俱是本邑三乡镇归侨)发起集资筹组,修筑岐关公路,经营汽车运输。他们按当时广东省〈地方人民集股筑路办法〉,报经省建设厅公路处批准,领得“路字第一号“及”第四号“建筑执照。是年7月,在广州西堤二路“兴中银行“三楼设立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筹备办事处。同年12月,将办事处迁往澳门新马路67号二楼办公,继续筹集资金,指挥筑路。道德公开招股,订定每股股金5万;土地征用费可折价入股。至1934年止,认股者有30多人,招股207456股,股金103.731万元(毫银).后来,孙科入股1万元,支持筑路全过程的主要指挥筑路施工勋章 小股东杨重庆(中山市第六、七届政协常委杨子雄的父亲)。   该车路于1927年10月动工,分东西两路段,东路从拱北关闸经南朗、张家边至石岐,长62。21公里,民国21年(1932年)1月竣工通车(其中瘩北关闸至翠微路段,于民国17年3月17日通车营运);西路经营萧家村、三乡、板芙至石岐,长37。77公里,民国25年(1936年)竣工通车。路面总宽为7.7——9米,共建钢筋混凝土桥52座、木桥39座,涵洞272座,总投资达30。16万元(毫银)。东西两路通车后,共设38个上落站;岐澳直通通车每天对开两班,单程票价为2。50元。   该公司营运后有客车、自由车(计程出租车)、货车及自用工程车100多辆。1932年1月27日,首通直达澳门火船码头,每程3元。1940年3月,中山县沦陷后,为阻止日军挺进,省府命令中山县当局破坏该路路面。日军侵占中山县后,曾以优厚的条任要求该公司修复通车,遭到拒绝。后来,日军强令沿路村民修路。但五桂山抗日游击队同时发动群众不断破坏路面,使日寇难于通行。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公司总经理郑芷湘策划复业通车,到1945年,东、西路段先后修复,共耗资100万元(葡币)。该公司于1949年10月30日,由石岐市军管会管理,1951年转入广中汽车公司(公私合营),1955年并入国营佛山总站。70年代改为佛山汽车公司203车队。   隆镇、溪叠、隆都公路汽车公司 民国17年(1928年)由本邑沙溪永厚村缪默庵、刘去波、汤龙骧等集资,筹组隆镇车路公司,发起修筑隆镇公路。此举,得到隆都华侨的捐助,据说一名侨商“大只林“赞助了巨款。是年9月,该公司领取了省建设厅“路字第12号“专利执照后动工,当年年底竣工。该路从石岐隆都码头起,经长洲、 里、、上坑、沙溪圩、濠涌至南文圩止,全程16。5公里,路面宽7。4米。民国18年(1929年),隆镇公路修通后,立即组织起利行公司,冂刘瓞民出任经理,开展营运业务。   及后,缪庵庵、李公藩等人,又成立溪叠车路公司,修筑石岐 —— 溪角 —— 沙溪 —— 叠石公路。民国19年(1930年),溪叠公路与隆镇压公路连接筑通,成立了隆镇压民办溪角联乡车路有限公司,缪鸿若出任经理。接着,缪默庵又以岗背为分支点,向西筑路延至大涌。   不久,豪吐村人高程万、高程辉集资成立隆都车路公司,商得溪角公司同意,修筑溪角经庞头、豪吐至沙溪路段,经营石岐经南线至沙溪的汽车营运。与岐隆公司铷客。未几,高程万等人,又在虎逊岩、石门、濠涌、墩头(仿中山纸厂所在地),沿线修路,伸延入大涌,同溪叠公司争客。事后,民办的隆都公司邀请县府工务局技师郑炳奎(后任县府主要秘书)出面“主理”,以博取“公办“名堂,但各公司依然竞争激烈。   民国18年(1929年),中山县政府制定了〈中山县车辆交通规则〉,规定驾驶车辆必须靠左行驶(1946年改为靠右行驶)。抗日胜利后,岐 —— 沙 —— 涌公路由兴利公司租赁路权,恢复经营。隆镇公司改名利达行车公司,刘毓德、苏文显任司理,于1948年1月恢复客运,线路从隆都码头经溪角至沙溪、大涌,经营至中山解放。   罗奇生烟庄  始假冒于1853年。母公司在新加坡,子公司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港澳等地。30年代分支企业涉足中山,先在前山镇开设罗奇生烟庄,40年代由前山迁到石岐,日产烟丝10排(每排20公斤),为同业其他7大户的生产总和。1946年7月,该烟庄登记资本8万元港币。1950年9月登记资本人民币49080元。石岐经理为白见三,资方代理人为白君干。员工60人。1956年1月纳入全行业公私合营。易名罗奇生烟丝厂,人民政府委任白君干为厂长。日产烟丝增至100排以上。   艺兴印刷厂  假冒办于30年代,初时称正风书局印刷厂(由中山戏院老板同时开设)址在孙文西路。后为美国归侨黄洪信等4人承顶,改名艺兴印刷厂,有员工20人,设有字记车间,储备铅字3900余市斤;印刷机7台(其中1/4匹马力印刷机3台)。另有全县唯一的用于印制账簿的划线机1台及切纸机、针孔机、号码机等等。1950年工商登记仅报资金1888元。1951年4月16日,核实资金为8232元。其中反革命分子3人占有51%股份,经法院判决,没收充分。从是日始,挂牌成为公私合营艺兴印刷厂,黄洪信任副厂长。其时,还把原正风书店印刷(敌产)改为中山县地方国营人民印刷厂,厂长邓倩娟(1952年到任),有员工26人。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时,把艺兴和私营的翰章、中中、儿童、树记等厂一起并入地方国营中山人民印刷厂。   合成纶缫丝厂  原址在今小榄四圣宫51号。1938年由李少白创办。1941年董仲伟入资扩展,以李少白和儿子李伯雄为主要技术骨干,将古旧的火炭炉缫丝改革为机器汽喉缫丝。设机100台,女工和管理人员共200人,日产丝1担。1953年,由总经理李伯雄串连缫丝小户,组成中兴丝厂,登记资金为8020元,是的5月31日,在小榄工商联协调下,该厂劳资两方签订《劳资合约》。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转为地方国营,定名为中山丝厂,并搬到小榄镇半边榄,更新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