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0期简报
第十期
(总第41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 编 2014年7月28日
借他山之石 扬名人文化
——市政协山东曲阜市调研报告
中山市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调研组
近年来,国内众多城市把名人文化资源作为文化品牌建设的突出内容和重要传播途径,有效地增强了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如黄帝故乡河南新郑、孔子故乡山东曲阜、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邓小平故乡四川广安,通过名人文化建设纪念伟人的丰功伟绩,传承伟人思想和精神,塑造全民核心价值观,彰显城市文化特质。为学习借鉴山东省曲阜市以孔子名人文化为核心,打造全球儒家文化精神家园的做法和经验,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课题组于2014年7月初,赴山东省曲阜市开展专题调研,为中山市培育孙中山名人文化品牌提供典型借鉴。
一、曲阜市塑造名人文化品牌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曲阜是山东省济宁市下辖的县级市,辖域面积896平方公里,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素有“东方圣城”的美誉。近年来,曲阜充分利用“孔子”这一得天独厚的名人文化资源,实施名人文化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大手笔策划、大项目带动、大集团运作、大活动支撑,使孔子文化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富影响力,打造出全球儒家文化精神家园。其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如下:
㈠以纪念名人大型节庆活动吸引全球目光。曲阜设立的“孔子文化节”是一项集纪念先哲、文化旅游、学术交流、经济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从1984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届。30年来,国际“孔子文化节”以浓郁的儒家文化风情,营造出独具魅力和风格的文化盛宴,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国家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项目。文化节期间举行的祭孔大典是最具特色、最有文化品位的主体活动。祭孔大典邀请国家领导人、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代表、外国政要、驻华使节、海外孔子学院院长代表和其他各界的海内外嘉宾参加,由海内外主流电视媒体和大型门户网站现场直播活动盛况。
因孔子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为表彰全球在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和扫盲、妇女儿童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决定设立孔子教育奖,在曲阜每年举办的“孔子文化节”上颁奖。
文化节期间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主办召开世界儒学大会,这一世界性儒学盛会,融国际性高端文化论坛、高规格学术盛会和权威性政府行为于一体,倾力创建儒学研究、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是世界范围内儒学研究领域的一件重大盛事。为表彰全球孔子思想文化研究的杰出个人和机构,设立世界级孔子文化奖,在世界儒学大会上颁奖。每年的“孔子文化节”还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中华成人礼、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世界儒商联谊会、孔孟颜曾海外圣裔恳亲联谊会等世界级重大活动,吸引全球眼球。
㈡以体验儒家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公众参与。曲阜市围绕名人孔子大作文化旅游文章,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推出孔子修学游、孔子故里民俗游、孔子故里过大年、孔夫子之路等多种旅游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让游客多方面体验儒家文化,从2004年开始,曲阜每年暑期举办孔子修学旅游节,推出了“六个一”项目:一台舞剧《孔子》大戏、一桌孔府菜大餐、一堂尼山书院讲座和孔庙诗礼堂儒学讲座大课、一夜阙里宾舍主题宾馆、一次祭孔大典或成人礼或开笔礼深度体验、一项篆刻或书法或绘画或木雕或礼仪或古琴研习活动。将吃、住、行、游、学、娱、购融为一体,令众多修学者深度体验和全方位感受儒家文化内涵。
在每年旅游旺季,每天上演以孔子核心思想为主题的大型广场乐舞《杏坛圣梦》,每周举办两次明故城开城仪式,举行鲁国古乐欣赏,每月举办八次祭孔仪式,将常规的观光旅游提升为内涵丰富的孔子文化体验之旅,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曲阜还成立了孔府菜研究中心,通过挖掘整理和总结,推出了孔府家宴、孔府喜宴、孔府寿宴等菜系,引导餐饮企业走标准化、品牌化道路,形成曲阜新的“孔”字品牌。在此基础上,举办孔府菜美食节,推广孔府菜。
㈢以做大做强儒家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曲阜是全国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他们以示范园区作为资源整合平台,变优势为胜势。曲阜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曲阜的根基、特色、优势和潜力所在。为加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以孔子文化品牌为依托,以重大文化项目为重点,以旅游、会展、演艺等文化产业为内容,建设文化产业核心区。规划了一条孔孟文化大中轴线和明故城文化产业核心区、尼山孔子出生地朝圣区、寿丘中华人文始祖旅游区、九龙山孟子故居文化区等七大片区,布局了孔子文化会展产业基地、孔子商贸城古玩交易基地、中国江北图书物流集散基地、中国书画培训交易基地、世界孔子学院教育修学基地等六大基地。
为吸引大资本,实现大投入,曲阜市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招商和融资平台,变概念为实体。成立文化产业示范园管委会和孔子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政府将与孔子相关的5亿多优质资产注入集团公司,管委会与集团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模式运作。集团公司下辖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明故城建设有限公司、孔子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孔子文化会展有限公司、文投地产经营有限公司、东方圣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分别负责孔子文化品牌的旅游会展、图书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演艺等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曲阜通过规范60多家以书画研究为主业的民营非企业团体,整合100多家中小型文化企业,逐步推出“孔子书画”品牌;组建孔子艺术学校,培养演艺专业人才,推出大型舞剧《孔子》、《杏坛圣梦》、祭孔乐舞等演艺品牌;出版儒家文化系列典籍、传统教育读物等360余种;生产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仿制品20大类300余种,开发了一批以竹简浮雕孔子像、楷雕如意、竹简论语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工艺品;102集大型儒家文化电视片《演说论语》以及《快乐国学》、《宝贝论语》等系列动漫产品也成功推向市场。2012年,北京798艺术园、企业家习儒培训基地、孔子网络等项目相继签约或落户曲阜,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通过将孔子文化元素成功引入文化产业,给曲阜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强劲潜力。
㈣以孔子为元素塑造城市文化标识体系。当我们一踏上曲阜城市的土地,古朴凝重的文化气息便迎面袭来,开阔的城市天际线全部由古典的城廓和飞檐勾勒,每一座建筑仿佛都在不经意间彰显着传统儒家文化的独特气质。早在1996年,曲阜市在规划建设新儒学文化区的同时,就对城市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定位,无论城市规划还是建筑风格无处不体现儒家文化元素。“礼乐”街、“大同”路、“春秋”路等多条道路以儒家思想、孔子门徒、儒家代表命名。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曲阜博物院和曲阜书画院等现代文化设施,都巧妙地融入了儒家文化特色,成为新古典建筑的经典。
2011年投入使用的曲阜高铁站,车站广场的正中央,礼、乐、射、御、书、数等篆书浮雕依次排开,代表中华文明的孔子学院标志位于核心位置,灯柱及广告牌上都书写着《论语》经典语句,整个车站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曲阜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儒家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时时处处通过市民的感官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
㈤以孔子文化为依托策划国家级发展战略。借助当今世界蓬勃兴起“儒学热”,为抢占儒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制高点,经过曲阜市委市政府运作,策划了一系列国家级孔子文化战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成思危等国家领导人,联合建议在山东曲阜和邹城之间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中华文化标志城”,2004年,12位党内外知名人士联合署名向中央提交建议,引起党中央核心层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建成文化之城、精神之城、心灵之城,使之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园区、中华文化教育基地、世界文明对话平台、儒家文化研究中心和砥砺心性的精神家园。把曲阜和邹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融为一体,使之更具有中华文化标志意义和德化、教育、纪念、展示功能,成为温馨的精神家园和令人神往的文化圣地。在中华文化标志城内,包括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孔子博物馆等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其中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获得世界银行贷款5000万美元。
孔子研究院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投资2亿元建设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世界研究孔子思想的中心,具有文献收藏、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五大功能。自2010年5月开始,孔子研究院连续举办了3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平台,吸引了诸多世界各国政要、著名学者参加。曲阜与中华书局联合推出面向公众的“孔子学堂”,打造出极具影响力的儒学文化品牌。孔子学堂邀请著名的儒学专家、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担纲主讲和现场点评,通过专家阐释、听众聆听,架起一座连接圣贤和大众的桥梁。孔子学堂自举办以来,于丹、葛剑雄、付佩荣、易中天等诸多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登堂演讲,极大地提高了曲阜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
二、中山市培育名人文化品牌的基础与条件分析
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三大伟人之一,是我们身边最鲜活的伟人,在全球华人中享有崇高地位。他作为社会个体的心理意识、感知方式和行为模式,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早年生活在香山县的翠亨村,在他59年的生命中,虽有31年在海外漂泊,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时间在岭南和东南亚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度过,他的言谈举止、思维路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征不仅受到所生活的中华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影响,而且深受西方现代文明文化的浸染。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赴夏威夷求学时,“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正是这种先知先觉,使孙中山的人格具有敢为人先的无畏精神、顺势而为的进取典范、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民生为本的济世风范、天下为公的博爱胸襟、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自由平等的恢弘气度、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鞠躬尽瘁的利他品格等九个显著特征。他求真务实的振兴中华理想、民生为本思想、社会进步主张、军事战略战术体系,每一个方面既蕴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成果,丰富发展着中山地域文化。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昌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留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九大品性、“民族、民权、民生”的崇高追求、“振兴中华”理想夙愿和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成为我们今天十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山市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在100多年的发展中,时时处处践行着孙中山名人文化、发展着孙中山名人文化。民国时期中山县被国民政府设立为全国模范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特等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广东“四小虎”之一和幸福广东建设的排头兵。在100多年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无不一以贯之地践行着孙中山名人文化。为中山市培育孙中山名人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山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化,形成各种不同利益阶层。不同阶层之间不仅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存在不同的价值追求,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也更加纷繁复杂。由于市场经济法则带来的经济利益至上意识,与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要求的“君子不言利”相冲突,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制假售价、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集体意识、互助品格、奉献精神等良好社会公德逐步弱化。中山有165.3万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314万的53%。不同地域人群有不同行为惯和价值追求。促进中山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需要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扩大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以孙中山名人文化引导新老中山人增强道德判断力,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塑造全市人民共有核心价值观,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孙中山名人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工程、产业文化工程、民俗文化工程、公共文化工程、博爱文化工程、“三名”文化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旨在以文化引领主流价值观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时期出现的“仓廪实而民不知礼节,衣食足而民不知荣辱”等道德滑坡现象,2011年的全民修身日,中山在全国率先启动全民修身行动,旨在提升全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通过全民修身养性、涵养道德,寻找全市314万常住人口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构建新老中山人的共同精神家园。全民修身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公民道德素质培育行动、城市人文精神光大行动、慈善博爱自觉实践行动等十项配套行动,全民修身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善治,使中山成为一座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社会文明、文化兴盛、人民幸福、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示范城市。这些都为培育孙中山名人文化提供了条件。
三、中山市借鉴曲阜市经验培育名人文化品牌的建议
中山市在培育名人文化品牌方面,目前存在定位不够高端、规划不够大气、整合不够力度、体制不够顺畅、研究不够深入、内容不够丰富等六大问题。对此,课题组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参考。建议借鉴山东曲阜市塑造名人文化成功经验,整合南朗镇翠亨村名人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开发、利用与孙中山相关的文化遗址和遗迹,以名人文化展示平台,全方位打造浓郁的孙中山名人文化气息。具体措施如下:
㈠做响孙中山名人文化品牌。利用孙中山在的影响力,以孙中山命名的各类文化工程,广泛传播孙中山名人文化,充分运用民众对孙中山的历史记忆,寻找政治、文化契合点,广泛传播孙中山天下为公、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性文化价值,让孙中山名人文化成为中山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培育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中山市成为传播孙中山名人文化的靓丽名片。
㈡做实孙中山名人文化内涵。孙中山倾其毕生经历和心血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气壮山河、叱咤风云、气贯长虹,成为除弊鼎新、救亡图存的主力军,为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下求索,前赴后继,影响深远。他们首先认识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为己任,站在孙中山高擎的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旗帜下,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共和为目标,引领着中国近代化潮流,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闸门,竖起一座历史丰碑。孙中山最早提出通过对外开放,学习、追赶、超越西方国家,把中国建设成世界最强之国、富甲天下之国、政治最良之国、民众最快乐之国,恢复世界第一大国地位。
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的遗志,矢志领导全国人民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在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下,作为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历史前台,他们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恢宏篇章。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将国民革命推向新高潮,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开展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废除了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通过全面梳理、系统归纳、深入研究孙中山名人文化,做实孙中山名人文化内涵,让中山人民牢记孙中山的尊尊教诲,增强文化认同度,取得文化共识,谋求共同发展。
㈢做细孙中山名人文化标识。孙中山名人文化是东西文化集大成者,中西合璧、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球华人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更是中山市最宝贵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以孙中山思想体系、理论观点和行为模式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为核心,将孙中山名人文化作为中山市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成城市符号,提升为城市人文精神,成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格调的载体。通过统一城市文化形象包装,确定城市文化形象视觉识别体系和城市色彩控制,将其广泛应用于旅游景点、重大活动、地标建筑、交通设施等,直观地展现文化个性。
㈣完善有关孙中山纪念性载体建设修缮。在大中小学校园、主要公园、旅游景点建设以孙中山名人文化为内容的雕塑、碑林、长廊、壁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拼搏精神、爱国情怀;恢复中山纪念图书馆功能,修缮西山华侨捐建的讨龙纪念亭、纪念碑、照壁、中山民众抗敌烈士纪念碑等纪念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相关纪念设施;综合利用孙中山纪念堂及周围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将其建设成为纪念孙中山的主题公园和宣传、交流孙中山名人文化的窗口。
㈤活化孙中山名人文化展示方式。做活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展品展示方式,除目前已采用的平面化、静态化展示内容外,以孙中山的生活、读书、行医、上书李鸿章、领导辛亥革命、就任临时大总统、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为历史脉络,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设半景画、环幕电影、激光幻影成像等,复原历史场景,再现孙中山当年足音。
利用现代艺术手法,以孙中山传奇革命经历和爱情故事为主题制作影视作品,深入开发《中山路》、《中山装》、《“海外中山人》”、《中山人在上海》等与孙中山有关的影视、戏剧、歌曲、文学等音像产品。
㈥丰富与孙中山相关的文史资料。广泛征集、研究、编辑、出版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文史资料,影印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文献资料,出版香山同盟会机关报《香山旬报》影印版、《孙中山教育思想》、等系列文史资料丛书。翻译、出版与孙中山有关的海外近现代史外文档案、国外著名大学有关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及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国内从事孙中山研究的知名专家合作出版相关丛书。用鲜活、精炼的语言,配套的图片或漫画,编辑出版孙中山名人文化普及读物,免费发放到企业阅览室、社区阅览室、农家书屋、大中小学校图书室,广泛宣传孙中山名人文化知识,让更多群众了解孙中山名人文化。充实孙中山信息中心藏品。
㈦开展孙中山名人主题文化活动。以孙中山的事迹、足迹、故事、轶事等为内容,广泛开展各类孙中山名人文化主题活动,如定期举办学术讲坛、专题讲座、文物展览,播放与孙中山有关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举办孙中山主题晚会巡演等,向群众宣传孙中山思想和业绩,使孙中山名人文化成为中山居民耳熟能详的文化常识。对机关干部、导游、出租车司机等群体开展孙中山名人文化培训,让他们能娴熟地讲述孙中山事迹和故事。(执笔:刘秀莲)
发:省政协办公厅,市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副秘书长、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中山各单位,各镇区政协工作室,驻中山的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 2014年7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