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2016年第1期简报

发布时间: 2016年02月03日    

第一期

(总第56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6年2月4日


编者按:1月22日上午,政协第十一届中山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组会议期间,各组委员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及政协工作展开讨论。市委薛晓峰书记,市政协丘树宏主席、马志刚副主席参加创新发展组的讨论,王志强副主席参加提案委组的讨论,萧剑忠副主席参加人资环委1组、2组的讨论,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畅所欲言,纷纷为我市创新驱动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有建设性的意见,也充分体现出政协委员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现将部分委员的发言摘要编发简报,以供参考。

创新发展组

丘树宏主席:中山过去发展依靠创新,今后的出路也在于创新。此次会议创新发展组集中各界别精英,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到会的政协委员过去在思想、行动上都有创新并取得成就,这次就要请大家广泛而深入地谈谈。

“十二五”成绩单令人振奋,改革开放过渡到新常态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十三五”在实现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我们三十年发展中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另外,三十多年成就巨大,也积累下来一些问题。法制建设未跟上来,也为后面的发展带来不明确的因素。因此,对于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性地寻找突破口。

一年一度的慈善万人行很快就要开始了,我建议创新驱动就从今年的慈善万人行开始,首先是政协牵头举办一个关于万人行的创新座谈会,就此展开讨论,借鉴香港的经验。

中山向来就是生产经验、创新思路的地方,现在中山的棕榈公司又为新型城镇化走出了一条路子。建议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棕榈公司,这家公司以PPP方式与政府合作,在新型城镇化,已经走出了一条创新道路,值得研究。

马志刚副主席:中山三十年的人口红利基本上没有了,现在处于十字路口,下一步在于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发展才能走长途。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中山有非常好的市场培育,如何创新?过去以镇区为主,取得了成就,但是,现在显得有限了,市政府要定位好角色,实现转型。

冯小龙委员:中山要发挥宜居优势,吸引全国、海外优秀人才落户中山。人才是创新驱动的血液,没有人才,创新步履维艰。

杨凯山委员:香港成立“创科局”,是意识到科技竞争落后带来的被动;中山可与香港科技管理机构、大学合作。

曹人靖委员:对中山中长期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是创新战略要有前瞻性;二是创新产业定位要结合国家“中国2025”战备,重新谋划;三是嫁接区位优势,利用毗邻深圳、广州、香港等地的优势;四是依靠技术、产业、文化协同效益和价值预期,实施可持续人才战略。

贺优琳委员:制造业才是经济领域的主体,而不是房地产,福建一些城市经济以实体为主,取得巨大成就,值得借鉴。

吴桂昌委员: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战略十分及时。目前市财政多年投入“一主双核”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很大,今后应从“高度”上把握,尤其是翠亨新区应优化区域产业定位。建议在行政区域整合前,市里引导各镇区的多层次合作,重点解决环境、产业协同,避免更多的碎片化投资倾向,推动镇区优势互补;同时,在协调发展、深化规划前提下,应由市里统筹安排“两副”的跨镇区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促进城市功能升级提质,可采用PPP模式引导企业参与。

打好中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牌。首先,善用政府资源,包括奖励措施,拓展融资渠道等,引导中山企业继续发展质量好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其次,在预算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取消政府采购中心的低价中标不合理条款,引导合理价中标,市政府采购的共同产品得到价廉物美的选择,也成为推广应用优质产品的表率;再次,今后在招商和扶持上,优先选择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徐克伟委员:创新人才,需要系统性培养、评价,包括分配机制。中山有发展基础,但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希望政府主动作为。

黄振球委员:中山企业融资70%来自银行,来自金融企业的融资比例比较高。农村确权工作开展,可以让金融企业能够快速处置,让农民享有财产权。

许建龙委员: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建议:一是争取引进世界排名前十的企业一至两家;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企业模式,推动优势产业的融合;三是专业镇建设整体谋划;四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五是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牵引,创造新的智慧型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

梁士伦委员:中山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特殊的产业生态,形成了创新氛围不够,创新动力不强等情形,而目前的创新政策主要是集中于大、新、高企业,针对性不够。政府创新应该是出台普惠+个性化政策为好,个性化可以更精准。

薛晓峰书记:许多委员的意见正是市委市政府考虑的问题,大家的意见开拓了思路。创新驱动涉及到未来,中山只能走创新的路子,不能把创新狭义理解为科技创新,市委实施创新驱动的意见,1+N,包括科技创新、环境创新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整体工程,事关社会,而不只是企业。

“十二五”期间,中山成功打造了“中山人才节”等品牌,培养引进各类人才,今后我们还得想办法培养自己的人才,将事业平台进一步拓展,多引进人才。

中山是承东启西的桥头堡,中山城市建设包括其它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高度的宜居城市。

教育要抓好两端,一是初端,二是高端。要发展高等教育,目前有五所院校,还要提升、引进有影响的大学。现有高校资源要提升,我们正在谋划,引进一到两家知名的高校来办学。目前正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广州外语大学合作,引进设计,主要是工业设计,加大力度发展。

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个企业都是主体,中山传统产业成为优势的传统的产业,传统型企业的创新,只有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落后的产业,目前是要集思广益,形成决策,转换成为优化发展的推动力。

提案委组

王志强副主席:当前有一种现象,明明是一件事情,却要分很多个部门去管理,而这些管理部门之间还存在一定利益冲突,出现了有权去管无责,有责去管无权的问题。

吴军委员:相比较而言,中山在政府机制改革这方面有落后于全国、全省趋势。如城市管理执法体系,目前只有揭阳和中山还在沿用单一体系,这种单一执法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建议政府采取综合管理的方法,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

陈彬海委员:政府报告里对于每年的专项资金使用没有详细明确的内容,专项资金应该有专项的管理办法,建议政府对专项资金加强绩效管理。

赵湘委员:市里面每年都会分配给各部门相应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是由财政局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管理的,并严格按照制度评估,形成报告。关于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等问题,是由审计局来审计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可适度反映这方面的情况。

苏石华委员:中山的民营企业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和困难,应得到政府的重视。如银行的支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发展使得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希望政府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多一点为企业担当。

罗路委员:建议:一、去年我提的关于举办中国梦·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的提案,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希望今年政府能够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与其他地市的交流,提升中山的城市知名度;二、法治诚信的建设是市场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只有法治和诚信做好了,做到位了,才能平衡市场的供给关系;三、驱动创新发展战略这方面,中山有很多政策,希望能够建立好一个平台,将政策落实到实处。

吕建新委员:“创建海绵试点城市”这方面我提一点意见。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常年多雨,且属于冲积平原,水位和地势都比较低,再建设许多储水设施,这项技术在中山是不适用的。

翁计传委员:我回应一下吕委员的发言,中山和北方城市确实地质条件和气候都有不同,但是全国对于“海绵城市”项目的指标和政策也是不同的。不一定所有的“海绵政策”都不适应中山,也要看具体的情况,对中山进行技术性的区分,从而有区分的去适应政策。

钟争光委员:1月份全省召开了医疗卫生会议,提出了创建卫生强省,中山是否也应在创建卫生强市上做一下规划?

罗炜强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但没有进行细分,建议细分成更小项和指标,一一对照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

刘廷玉委员: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感觉偏低,建议有所提高。

林伟东委员:关于“走出去引进来”的题目,我发现中山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很难,政府应该给企业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路铭委员:对于刚才吕委员提出了城市蓄水设施建设,我也有一定的担忧,中山每年疟疾、登革热疾病都有,蓄水设施如果建设不当可能会造成流行疾病的传播。

程禹斌委员:房价走高,打破了中山房地产缘由的改革步骤,希望政府做前瞻性的考虑。

林祯兆委员:一、中山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区,民营企业居多,且低端多,改革对小微企业冲击很大,政府应扶持;二、深中通道是机遇,但是也要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其他情况,需要全盘综合考虑;三、对于水的治理还不够,水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还不够。

苏葵委员:政府报告提到家庭医生式服务将进入家庭,如果要实施这个民生工程,那么将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意味着要有大批专业的人才去支持,这些人才可以提供怎么样的服务也并没有细则。

校保荣委员:和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相比,中山的小微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变缓,需要引起警觉。

梁惠群委员:一、政府工作报告建设休闲旅游城市这里是否可以加上体育惠民项目;二、建议增加城市的立体绿化项目。

胡子冠委员:每年提案委审议提案是否立案都存在争议,建议提案委对立案工作进行培训和讲座,建立统一原则标准。

经济委组

汤荣添委员:中山工业方面的统计制度存在缺陷,目前的工业总产值只统计规模2000万以上的企业,但全市有95%以上都是规模2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产值并未纳入统计数据中,这不太合理。

何云峰委员:很多企业不会经常关注经信局的扶持政策,希望镇区经信局能更好地把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发布给企业。

罗敏昌委员:建议加大对经济欠发达镇区的扶持,可以考虑保护性支付和对镇区好的项目的扶持。

郭长棋委员:在创新方面,现在政府鼓励和大力投入“互联网+”行业,反而忽视了实业。事实上很多“互联网+”企业相对很虚。

杨汉志委员:目前政府在项目评估方面存在局限,需要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建议由政府分管的副秘书长牵头,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而不是各部门分散自己评,因为政府公务员的专业水平有局限。

郑相华委员:建议政府放开新能源经营权,可以利用中石油等企业网点多、加油站有空置土地等优势,让新能源企业和石油企业合作,在加油站设置加气点,实现油气合作。

李淑玲委员:有些大企业在我市落地遇到人才缺失的问题。但我市的大专院校较少,培养、输送人才的后劲不够,配套措施也不够,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来就业。

林建江委员:在放心食品工程方面,建议政府评选质量过关的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如我市的油、酱油、腊肠等生产企业。

人资环委1组

萧剑忠副主席:2015人资环委在调研方面,撰写了四篇报告,都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对调研的重视,也是话语权给予的效果。2016年专委活动与调研要紧扣印发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相关资料的主题,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按陈良贤市长的讲话中第四点坚持统筹协调,构筑现代城市新格局;和第五点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碧水蓝天美好家园,要求我们人资环委工作紧扣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开展工作,明确以后调研方向,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詹根祥委员:2015年,专委会工作主动创新,积极调研,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也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应予以继续和坚持。

刁百尧委员:中山是很有特色的城市,建议城市目标定位为:打造“钻石型城市”,面积小,生活品质高,内涵丰富,对城市未来定位应提升。

何启强委员:在交通规划方面,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系统规划,利用其专业性知识与经验,更好的进行交通规划。建议在报告中加入对去年的工作具体落实情况及进展比例完成情况的说明。

蔡健清委员:工作报告最后政务便民工程中,微信预约取号,远程查看等候人数等措施,希望在更多部门推广,使时间价值体现出来。

陈贤镇委员:中山已进入老年时代,但是居家养老方面还未到位。建议各镇区多建敬老院,在关心老人方面加大财政力度,由于老年病人的特点,建议建设老人医院,专门针对老年病人聘请医生,针对治疗,也省去长时间排队的烦恼。

韦文波委员:公立医院不可再有增加,可在市场化方面,建立私立老人医院,或在医院设置老人门诊科室。

桑清香委员:关爱老人在报告中指标不够明确,年底怎样督办、财政投入量化等细节应细化。对于失能和无自理能力的病人,自身家庭无力承担,养老机构也非常之少。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在覆盖人数、养老场所建设等方面细化目标。

人资环委2组

萧剑忠副主席:大家的调研课题不要太大,要切到点上。例如去年湿地公园报告,推进了我市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三个省级湿地公园,十个市级湿地公园,若干个镇级湿地公园的建设。我国城镇化必须与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杨楠委员:旧城区改建,既可以保护旧城区文化建设,也可以保护绿地。房价如果升到一万五,那么开发商的利润太高了。绿地减少,环境对健康的破坏。

钟咏委员:鼓励小组间联谊活动,有利于委员围绕自己的专业或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活动。

华琳委员:组之间先联系,再联系其他组,机关代通知。每组在年头订立计划,列出每个月的活动,让每组可以选择参与每月有兴趣的问题。

黄颖思委员:旧区改造。例如南安路,现在以出租为主。产权问题如何确认,侨房修缮、保管问题,只能让它慢慢倒下。

杨彪委员:人行道相当不便民,有些很宽有些很窄。例如:紫马岭西门要改,人行道不到一米,中山日报候车亭,行人走起剩80公分,黄包车司机在那里小便。

张翠梅委员:市民反映,城桂路的改造没有得到一点好处,一会弯一会斜。以前都是几十年的树,现在都没有了。该路的红绿灯也不合理花那么多钱,没有带来一点便利。八项规定如此严格,谁这么干事。以前夏天绿荫,现在没遮挡。把水泥挖了种树。树也没了,路也没了,来回花钱,还把路堵了。

陈义东委员:湿地公园建设要花很多钱,如南朗、崖口湿地公园,投资比例要关注到弱势镇区,很多镇区很困难,导致很多规划只停留在表面。不仅是湿地公园,更是一个生态系统,体制不改变,那很难。以镇区为单位,若纳入“三规合一”问题的就由当地政府解决。“三规合一”造成很大社会问题。对国土局来说,原本耕地就不足,规划建设用地必须国家批准。很多赶时间上报,数据不准确。现在不敢对国家说,只能说很多违法用地。很多镇就先报个大数出来。很早以前历史造成真正的农保地没这么多,对镇说,你们先报出来,规划是一两年的,一两个月必须报,只能随便先报。所以,现在就只能很多人的建筑地变成绿地,然后又说规划有问题,问题又变成规划局的了,不允许人家建东西,又不赔钱。

钟海燕委员:“三规合一”是否有些政策协调机制,规划局说了算,商住用地,依据物权法,原本工厂商铺,但规划有条公路要经过,不让报建,规划在写就不许动。1993年开始,有些老百姓用积蓄了一辈子的钱买块地,2年内没有建,又说是闲置了要收回。

(2016年1月25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