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尚武精神”在武术之乡发扬光大

采访组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触摸孙中山文化在禅城的传承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2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冷启迪 图/记者 孙俊军  

微信图片_20190612094017.jpg
佛山鸿胜馆的学员在练武。

作为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佛山自古以来就是崇文尚武之地。清末时期,在开启民智、筹建革命组织、开展革命宣传、参加武装起义等方面,佛山人不遗余力,成为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有力后盾。近日,“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采访组一行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触摸孙中山文化在禅城的传承,感知湾区时代山山相连的文化脉搏。

■尤家大宅曾为革命秘密据点

一湾河涌绕村,民居相依一旁,与孙中山、陈少白和杨鹤龄同为“四大寇”的尤列,其故居就位于顺德杏坛镇北水村新基坊一隅,“为何尤字少了一点,变成尢?”当采访团看到“尢列纪念馆”(尤列故居)介绍牌中缺失的“点”,不免产生疑问。“少了的这一‘点’,都是为了革命时期避祸啊。”北水村村党支部书记尤国贤介绍说,清末政府对闹革命的人士大肆围捕,株连九族,而参与到革命中的很多尤姓人士为避免牵连族人,都把自己的尤改成尢,这一传统延续到现在,如今村中还有许多尤氏仍然写作“尢”。

走进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尤列故居内,铜铸的壁画“四大寇”肖像格外惹眼,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讲述了100多年前的革命故事。1895年尤列与陆皓东、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在此议事,陆皓东也在此绘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样。“男儿立志出乡关,志不成时誓不还,埋骨岂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展板上,尤列手书的一行文字彰显着他革命的决心。

尤国贤说,尤家是读书人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园。“本村的老人们经常讲古说,有一次,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在开会时被清兵包围,危急时刻,尤列与孙中山向村民借了一些衣物蒙着头,游水过河,逃脱了追捕。

上世纪六十年代尤列故居被破坏,2006年8月12日,尤列后人与杏坛镇政府签订协议,将尤列故居托付给杏坛镇政府管辖30年,尤列后人尤迪桓夫妇向杏坛镇政府捐资10万港元,用于资助尤列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区、镇、村三级再投入50万元对尤列故居作全面修缮,在修缮完毕的故居基础上开设“尢列纪念馆”。继孙中山、陈少白故居之后,清末“四大寇”尤列故居也重现世人眼前。“大湾区的城市可以相互联动,把孙中山过往涉足的地点和相关的人物串联起来,深入发掘相关人文主题旅游线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国贤表示。

■“尚武精神”在佛山传扬

初夏的岭南,龙舟水接踵而至,在佛山塔坡公园附近的鸿胜武馆内,每天都有英姿勃发的练武身影。在具有160年历史的鸿胜馆大厅内,供奉着创馆人张炎的牌位和塑像,张炎像旁摆放着武馆历年所获奖杯。整个武馆内部面积只有100平方米左右,而就是这1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术豪杰。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代表人物有黄飞鸿、黄麒英)、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最主要的原因是孙中山再造中华于粤地,这里成了革命的中心,全国精英荟集岭南,尚武精神勃然兴起。”鸿胜馆馆长黄镇江介绍,蔡李佛拳是我国一个有名的拳种,从宗师张炎(鸿胜)开始传承下来,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及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红色拳种”。“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其成员就包括有鸿胜馆的李苏、钱维方等。辛亥初年,李苏组织了一支以鸿胜馆成员为骨干的民军,并在9月分兵两路,歼灭了驻在佛山的清军,光复佛山。而鸿胜馆代表性人物之一吴勤,是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司令,曾任孙中山先生卫士;扬名省港澳的一代中医圣手李广海,是其第三代弟子。发展到今天,蔡李佛拳的弟子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武馆内,来自西班牙的小伙子JUAN正跟着师傅学习招式,“腰灵膊活劲飞砣,拳掌连环脚相和。偏身过招如电闪,步法灵动像标梭。”虽然师父的口诀他听不懂,但跟随着拳脚的走向也武得虎虎生风。JUAN到佛山习武半年,在西班牙时曾经跟着一位中国师傅学习蔡李佛拳多年,“师傅说要想继续提升,就得去源头学习,所以我来到了佛山。”JUAN说,练习蔡李佛拳,不仅强身健体,更是对心灵的修炼,习武的这些年,他收获良多。

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经专门为上海的精武体操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并担任名誉会长,体现了他对中国武术的深情呼唤和强国强体的强烈愿望。鸿胜馆馆长黄镇江表示,鸿胜馆继承了先生遗志,从成立到1951年闭馆,期间曾被清政府查封,在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后又一度被查封,但一直通过不同的方式坚持活动,传承武术,是中国唯一活动上百年的武馆。“鸿胜馆最鼎盛时期仅在佛山就有23家分馆,成员以万计,而在广州、香港及国外还有相当多的鸿胜馆。鸿胜馆的革命志士先后投身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大革命和抗日战争,是中国唯一在历次革命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武馆。”

他介绍说,由于毗邻港澳,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鸿胜馆武术家很早就走出国门,到海外谋生,特别是在清末至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初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夕,都有大批武术家出走香港以至到世界各地。而在佛山本地,学习蔡李佛拳的学员不计其数,从1999年他们开始武术进校园的义务教学活动,20年来未停止过,直至目前,鸿胜馆继续在八所小学、一所中学教授蔡李佛拳。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珠三角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组队参加有关赛事,坚持每年举行蔡李佛拳大汇演,展示教学、非遗项目进校园成果,承接各种冬令营、夏令营的教学任务,加强与世界各地同门的交流联系,促进蔡李佛拳在世界的发展。

■对标孙中山故居建设“康园”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这些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事件都绕不开重要人物——康有为。100多年前的康有为和他的时代是怎样的?在南海丹灶新建的“康园”中,采访团触摸到历史的余温。

南海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邓芬介绍说,2018年12月28日,备受外界关注的南海丹灶“康园”一期工程(包含康有为博物馆与南海会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康有为生平展》,包含“时代呼唤变革”“家世及幼年时代”“修养与讲学时代”“领导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不懈的追求——康有为在海外”等八部分内容,通过文物陈列、场景模拟、幻影成像、交互式媒介等多种方式,再现康有为的生平,呈现了康有为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在康有为博物馆建馆时,我们曾经多次前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故居的陈列展示、策展方向和管理都是我们很好的参照对象。”邓芬介绍,“康园”共分为三期,二期定位为市民悠闲和廉政教育公园,主要由山体公园等约26个建筑单体组成,三期目标则是改造提升为清末民初风格的岭南历史文化街区,重现清末民初岭南生活场景。“一期工程落成后,深受珠三角游客欢迎,周末游客接待量都超过了千人,其中不乏中山的游客。”

而来自南海区政协特聘文史资料员罗彦锵也表示,作为丹灶的文化名片,希望未来“康园”的落成帮助大家了解康有为的事迹,促进中山和佛山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共建人文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