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毛泽东称赞过的中山青年突击队员今安在?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禹媚 江泽丰  
  在市档案馆里珍藏的反映当年中山青年突击队员飞扬神采的老照片。图/市档案馆提供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的时代尤其是这样……”53 年前,毛泽东曾在其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写下了上述按语,称赞青年有“四最”——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这是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广东青年工作写下的唯一一篇短文。
  “五四”即将来临,本报推出特别策划“致永不消逝的青春”系列报道,寻找半个多世纪以后,这支曾名扬全国的青年突击队,倾听他们畅谈青春岁月,为理想而奋斗的时光,回望那片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上沧海桑田的嬗变,一起寻找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人的共鸣。敬请关注。
  在中山市档案馆里,收藏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是黑白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微微有些泛黄。照片中,一群青年男女围坐在一起,脸上是灿烂的笑容,他们的穿着打扮都很朴素,却遮盖不住他们身上飞扬的神采。那是年轻人特有的意气风发。这群年轻人就是当年“惊动”了北京的中山青年突击队员们,他们曾在上世纪50年代谱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青年爱劳动、爱集体、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1954年,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成立,随后各地青年突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55年春,团粤中区委青农部的陈诗博与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团小组商量,很快就成立了突击队,当时有20多人报名。这样一支突击队,以敢做敢拼勤劳肯干赢得了众多关注。
  1955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他为该书写了序言和按语,其中在《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按语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对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作了充分的肯定,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青年的特点。这是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广东青年工作写下的唯一一篇短文。
  从此,“青年突击队”成为共青团动员团员青年为生产和建设作贡献的重要形式,并与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青年“四最”评价一起,永远载入中国青年运动的史册。
  “五四”即将来临,本报特别策划“寻访中山青年突击队足迹”系列,寻找半个多世纪以后,这支曾名扬全国的青年突击队,倾听他们畅谈青春岁月,为理想而奋斗的时光,回望那片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上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一起寻找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人的共鸣,向永不消逝的青春致礼。
  寻访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对于中山青年突击队员来说,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已逝去,但他们不折不挠的进取和奋斗精神,依然长留人间,照耀当代。
  寻访更是为了对我们的当下有所启发。当大多数年轻人都投身于对物质生活的无穷追求中,我们更想知道,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是什么让青年突击队员们“搏命”劳动。尽管相隔超过半个世纪,但每一次交流和碰撞中仍不断闪烁着甘于奉献、冲锋向前的精神火花。
  “五四”青年节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节日,这个节日不仅属于年轻人,也属于千千万万保持着青春心态的人。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青春的内涵,是战胜懦弱的勇气。是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不是好逸恶劳。属于时空的青春注定会消逝,但是充满勇敢和力量的精神青春,却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