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推动新发展努力闯出中山落实主题主线特色之路
市委召开十三届七次全会,薛晓峰作工作报告,陈良贤作经济工作讲话
发布时间:
2015年01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郭锦润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昨日在市会议中心举行。记者余兆宇黎旭升摄

薛晓峰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本报讯 昨日上午,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任务,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争当法治建设排头兵的意见》《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2015年中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以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务求实效,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新型专业镇创新发展和主城区 “一城双核”扩容提质,建设实体经济强优城市,努力闯出中山落实主题主线特色之路,奋力开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新局面。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去年,市委以“一改两稳三确保”为工作重点,坚持不懈推进“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高出全省与珠三角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速位居珠三角第四位。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20%。积极推行新型专业镇建设、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三百”、技术改造、举办“中山人才节”等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157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注重城乡统筹,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市民生财政支出178.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8.3%,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全民修身、全民创文、全民创业、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治“医闹”、全民除“三害”等十多项全民行动,探索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新成效。法治中山建设迈出新步伐,推进法治惠民“十项工程”,创建法治广东建设示范市取得实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抓基层强基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报告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我们在更高层面推动“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坚持稳字当头,进有作为,既要把经济增速稳住,保持经济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运行,防止出现失速带来的种种问题,更要加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狠抓改革攻坚,促进经济发展跃向中高端水平。总之,要在经济增长“换挡”期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为广东“不仅在地区生产总值上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作出应有贡献,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大力发展新型专业镇为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以继续推进老城区提高首位度与加快翠亨新区建设、实现“一城双核”提质扩容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增动力,以法治建设强保障,以完善社会治理创优势,以促进民生为依归,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经济结构向增量拓展、存量优化转变,经济发展动力更多向新的增长点转变等 “三个转变”,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和良法善治社会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继续突出抓好党建主业,推动“五位一体”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促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到“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创新发展、优化发展注入新动力。着力构建“两区四带多集群”产业格局(“两区”,即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四带”即北部五金家电产业带、西部灯饰光源产业带、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引导南部镇区加快培育形成新兴主导产业带),建设实体经济强优城市。
二是强化重点改革攻坚,增创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今年全市安排156项改革,各改革专项小组和相关责任单位要强化担当意识、问题意识和攻坚意识,紧紧把握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
三是强化以法为纲理念,谱写法治中山建设新篇章。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法治化进程。
四是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提质扩容的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动新型专业镇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互促发展。按精品城市要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五是强化社会治理制度化建设,完善和谐善治新机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整套更加完善、更加定型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强化民生福祉改善,打造民生工程新亮点。守住底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展“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解决“热点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代表市政府作经济工作讲话,强调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实体经济不动摇,筑牢经济发展根基。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把土地、资金、水电等资源要素,优先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强优城市。二是坚持结构调整不松劲,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总抓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尽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三是坚持深化改革不减势,释放发展空间和活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改革攻坚,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四是坚持城市升级不止步,打造现代精品城市。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发展内涵,以城市功能完善和管理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五是坚持民生福祉不打折,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有限资金重点用于民生领域。要精准发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锦上添花,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有关专题讲话,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争当法治建设排头兵的意见》《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2015年中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以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列席本次会议的有:不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市四套班子正、副秘书长,市纪委副书记、常委,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及中央、省驻中山正处级以上单位的中共党员负责同志,各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管委会、办事处主任)。同时,担任过市四套班子正职和近一届市四套班子副职的老同志,以及市各民主党派主委、市工商联主席、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长、无党派人士代表应邀列席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听取社会各方面对市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全会还邀请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基层党代表、市政协委员代表、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代表、社团代表等共19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