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要抓住“牛鼻子”四大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
中山商报 作者:商报记者 黄凡 摄影 吴飞雄

薛晓峰(前排右)、陈良贤(前排左)前往位于火炬区的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调研。

昨日,我市高规格召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现场会。市领导薛晓峰、陈良贤、丘树宏、雷彪、谢中凡、侯奕斌、陈小娟、王远明、甘建仁、吴月霞、高瑞生前往古镇镇、小榄镇、火炬区、石岐区参加调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将实施创新驱动“四大抓手”巧妙比喻为一棵“大树”——知识产权是 “树根”,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是 “枝干”和“树叶”,高新技术企业是“果实”。薛晓峰强调,抓住这四个核心要素,就抓住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在座谈会发言,副市长吴月霞传达了今年以来我省创新驱动系列会议的内容和政策精神,东区办事处等单位等分享了创新驱动的发展经验。此次会议的“高规格”,体现在邀请高校、科研机构、服务平台、金融投资机构、基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共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要务。
□会议直击
1“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薛晓峰在谈到“充分认识‘四大抓手’的关键作用”时,打了个生动的比喻。
薛晓峰说,“四大抓手”其实就像一棵“大树”。知识产权是“树根”,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是“枝干”和“树叶”,高新技术企业是“果实”。整棵“大树”只有根系发达,枝繁叶茂,高新技术企业才能硕果累累。
薛晓峰强调,抓住了知识产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这四个核心要素,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问题,就能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
2跳起来摘苹果,提前一年完成翻一番目标
如何让“大树”成长,让今天的小微企业变成“参天大树”?
薛晓峰提出,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有效做法,对产值两亿元以下的企业采取科技“创新券”补助方式,对产值两亿元以上的企业采取研发经费财政补助的方式。同时,从今年争取来的2亿多元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金中,拿出1.6亿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池塘”,撬动科技贷款授信16亿元。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后劲。
“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跳起来摘苹果’的精神,力争比全省提前一年完成翻一番的目标。”薛晓峰说,到2016年年底,我市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的翻一番增长。
具体数据是,高新技术企业由去年的219家,增加到450家左右;新型研发机构由去年的8家,增加到20家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从11家增加到20家左右。
3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
薛晓峰指出,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实现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全覆盖。
薛晓峰特别指出,要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的改革,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
对此,政府要做的是“筑好巢,引来金凤凰”,即强化政府对创新的服务引导作用。薛晓峰说:“要推动政府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创新政策、搞好创新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上来,努力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的洼地。”
与此同时,在充分发挥“中山创客·众创空间”、“留创园”等已有孵化器作用的基础上,中山还要引导和支持龙头上市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自建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通过鼓励以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资源改造等方式,发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培养更多年轻创客,扶持更多创新创业社区。
4创新驱动发展是“一号工程”
薛晓峰说,当前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使其能够真正“展翅高飞”。
薛晓峰举例说,小米公司保持了每年至少创投融资一次的高速成长节奏。每一次创业投资的注入,企业都如竹笋抽条般“节节高升”。
薛晓峰最后要求,创新驱动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用铁的肩膀扛起应担的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省委、市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尤其是镇区主要领导,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的“一号工程”。
□具体指标
陈良贤对“孵化器”建设提出要求
“关键看培养多少科技型企业”
昨日,在座谈会上,陈良贤提出,要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引领我市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方面,陈良贤要求重点摸清6种资源的“家底”——包括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数量,闲置空地用房数量,存在产业组织变革需求的企业数量,有创业意愿的科技人才数量,有投资“孵化器”意向的各类资本情况,“孵化器”专业运营服务团队情况。
陈良贤指出,要掌握客观准确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要抓紧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知识产权发展、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等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局面。
如何发展“孵化器”,实现镇区全覆盖?陈良贤举例说,上午考察的小榄工业设计产业园,已涵盖产品从无到有、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设计服务。如果与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创业服务对接起来,就是很好的“孵化器”载体。
陈良贤说,“孵化器”最重要的任务是培育科技型企业。衡量“孵化器”建设的成效,不能只看建了多少“孵化器”,关键要看“孵化”科技企业的能力,看培育了多少科技型企业。“要着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以及在孵企业的‘毕业率’,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方面,陈良贤希望不同类型的单位,都能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主人”。“包括校地共建、院(所)地共建、企业自建、联盟共建、民间自办等多种投资模式,这方面各镇区要大胆探索。”同时,要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升级发展成为新型研发机构。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昨日,市科技局也印发了三大本的政策汇集。陈良贤却提议,市科技局不要搞“1+N”政策,应该整合出更具体的“中山创新驱动”举措。“打个比方,企业一看,第一条,满足了可奖励50万元;第二条,满足了奖励1000万元,企业才会‘满眼放光’。”陈良贤话音刚落,会场响起了笑声和掌声。
□成果初现
中山实施创新驱动,哪些单位被“点赞”?东区办事处
“点赞”理由
东区正在推进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与优质产业资源相结合,由市、区两级共建,共同营造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孵化创业创新企业。集聚区3月挂牌后,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东区正在筹建第二孵化中心。全市首条创业创新金融街,拟于10月1 日挂牌。此外,东区还规划建设“众创金融服务区”、“创新创业区”、“公共服务平台区”三大功能区。未来5年,东区计划投入约6700万元,在进驻奖励、租金补贴、营运补助等方面为落户机构和企业提供扶持。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点赞”理由
该研究院一期重点建设“中山市数字化机械装备研发平台”、“嵌入式运动控制”、“中山材料表面工程与薄膜技术服务平台”、“LED 高端芯片封装技术与装备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覆盖多项战略性主导产业。
今年,该院被评为“省科学技术厅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其联合大洋电机、广机海事重工申报的“智能机器人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项目,获得“2014 年广东省重大专项智能机器人领域资金”的支持。